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四种清净明诲—淫戒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7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种清净明诲—淫戒
 
净界法师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
 
  这个地方各别显示大乘的四重戒法,来彰显无漏的功德。
 
  (分二:庚一、牒征;庚二、详示。)
 
  庚一、牒征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在大乘的戒法当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戒法来摄持放逸散乱的心呢?如此才可以称为大乘佛法当中真正的持戒呢?
 
  佛陀先提出这样一个征问,先提一个问。所以大乘戒法它是以摄心为本。这以下就详细的回答,当中分成四段:
 
  庚二、详示
 
  (分四:辛一、淫戒;辛二、杀戒;辛三、盗戒;辛四、大妄语戒。)
 
  辛一、淫戒
 
  戒,禁止的意思,主要是戒除我们身口意的淫欲,这当中戒法是能对治,淫欲是所对治,所以能所双举叫淫戒,也可叫戒淫,一个能对治的法,一个所对治的烦恼。
 
  持戒功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这个地方先把我们整个持戒的功德,表达出来。
 
  假若在三界中的六道众生,他的内心已经不生起淫欲的念头,有什么功德呢?不随顺其三界的生死相续了。因为三界就是以淫欲为正性命,以淫欲为生死的种子,既然种子消失了,那当然就没有这种果报了。
 
  这个地方其心不淫,我们说明一下。你内心当中不淫欲,不是说我们平常住在道场,我们平常在那个地方拜佛、静坐,这叫其心不淫,不是这个意思,这叫缘缺不生,没有因缘的刺激,你不生起淫欲,这跟这个地方不太一样。这里的其心不淫,就是说你内心产生一种观照的对治力,一种防护的道场的力量生起,防护力生起。这个地方的其心不淫,其实他是讲出一个目标,在后面蕅益大师会解释它的过程。它有三个次第:身业的不淫、意业的不淫,第三个是连能对治的心也不可得,最后是觅心了不可得,根本就没有淫欲这个念头存在,这样子才达到其心不淫,它是有三个阶段的,在后面我们再详细说明它的一个修学次第。总而言之我们先讲到本经在修学淫欲的目标是其心不淫。这个等于是淫戒的总说,我们看下面各别的说明,先看它的过失。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是说明一个修行者没有调伏淫欲烦恼的过失。
 
  我们修学大乘的三昧,不管你是修耳根圆通、修念佛三昧都好,我们刚开始的目标是要出离三界的尘劳,但是如果没有在因地止观当中建立这种四种清净防护的道场,没有把最初的淫心加以对治,那么结果三界的尘劳是不可能出离的。那么产生什么结果呢?纵有多智禅定现前,我们在心中听闻佛法产生多闻的智慧,心中能够善巧的分别各式各样的法义,乃至于禅定现前,这地方的禅定应该指的是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因为初禅以上根本不可能有淫欲的念头。假设你在因地当中并没有把淫欲念头给调伏,一路的在禅定跟智慧的加持当下,反而是助长了淫心的势力,那么这样会什么结果呢?必落魔道!在三界当中,魔道就是以淫心为他的一个根本,以淫欲为根本——魔道。这个地方有三种的差别,它有三个差别结果:
 
  第一个:上品魔王。魔王他有什么特色呢?他有三种特色,首先欲望很炽盛。魔王的欲望,贪欲烦恼是很重的;其次福报很强。魔王在因地的时候,很喜欢修福报,你看他做慈善事业、斋僧、盖道场,他福报特别大;再其次内心特别灵巧,他很有智慧。以三种的特色而做魔王,当然这种人是福报很大,禅定智慧也特别高的人,叫魔王。
 
  第二个:中品魔民。他各方面的福德、禅定智慧都次一等的,变成一个男众,魔王的眷属。
 
  第三个:下品魔女。下品就变成女众的眷属。
 
  彼等魔民魔女,都有他各自的魔子魔孙,自己都认为自己已经成就无上之道了。成为魔道,第一个关键就是先起邪见,他自己认为这个淫欲是种功德之相,它不障道,他一定是以这样的邪见产生的。
 
  这地方讲到你因地发心,没有把淫欲的烦恼调伏,结果你整个禅定智慧的加持,反而往魔道的方向去。这是讲到它的过失,这以下佛陀对末法众生提出警告。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预言——我在的时候当然没问题,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是很清楚的。但到了末法时代有二个问题:第一个众生本来就障深慧浅,他也没什么判断力;第二个去佛久远,邪见炽盛,造成末法一个魔强法弱的时代,正法的势力已经单薄了,邪知邪见魔法的力量特别的强盛,这时候魔子魔孙就出来活动了,很多很多的魔民、魔女就游行于世间。游行于世间,干什么呢?广行贪欲。这个行包括他实际的行动,也包括他口业的宣扬。他宣扬淫欲是种功德之法、是一个助道之法,来鼓动众生心中的贪欲,而且以善知识自称,使令很多众生受到这种邪知邪见的误导,而堕落爱见之火坑当中,而失掉了菩提正路。
 
  因为末法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邪正不分,不知道什么是通往涅槃的路,也不知道这是走向魔道的路,也不知道这是走向地狱的路。那有人说:诶!为什么这个人造罪这么重,他为什么不直堕地狱呢?为什么先到魔道去呢?因为他福报还在,他福报很强。一个人要堕地狱之前,他善业要先表现出来,善业很强,他必须要把他的福报花光了以后……他后面会说:我这些魔子魔孙福报享尽以后,是直堕地狱。他虽然心术不正、邪知邪见,但是他可以是修些福报,所以先到魔道里面去受用福报,等到福报享尽是直堕地狱的。在末法时代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少,所以他们就开始出来活动。这是佛陀的预言跟警告。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看看佛陀对我们的教诲。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佛陀教给阿难尊者说,你要辗转的教化世间人,在修学大乘的三昧,不管是首楞严王三昧、念佛三昧,一定要断除心中的淫念,因为这是魔道之因。这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乃至于未来诸佛,决定不可破坏的一种清净而明智的教诲。
 
  那应该怎么断?下面就讲到了断除淫欲的方法。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为什么要断淫欲呢? 佛陀就讲出一个道理。
 
  阿难你应该知道,假设我们因地的时候没有断除我们淫欲的念头,马上的修习禅定跟智慧,这有什么过失呢?讲出一个譬喻,说你现在想要吃饭,但是你没有拿米来煮,你用砂来煮饭,用大火来蒸热这个砂石,希望这个砂石变成饭,经过百千劫的时间,它只变成热砂。为什么呢?因为砂不是成就饭的正因。因为你拿的是砂石嘛,因果不相符合,你用这种有所得的攀缘心,产生淫欲为根本,你怎么能够成就诸佛菩萨不生不灭菩提涅槃的功德?因果不相符。
 
  前面是讲譬喻,这以下合法了。
 
  菩提之本: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假设我们以这个淫身,就贪爱淫欲的身心,依止这样来修学佛陀的妙果,在过程当中虽然成就多闻的智慧,乃至于有少分的禅定,但是因为淫心没有断除——皆是淫根,因为以淫欲为根本嘛,结果是根本成淫,结果所有的禅定智慧,都加持在心中的淫欲当中,结果轮转三途——先到魔道里面享受天福,最后直堕三恶道,是决定不能出离三界的。连三界都不能出了,更何况是如来涅槃的清净之果又怎么能够修证呢?
 
  这是讲到这个因果不相符合,那应该怎么办呢?这下面很重要了: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本经在断淫心,它的重点在淫机。这个淫机就是淫欲的念头,一种不如理的作意。前面我们讲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六根当中有一个机,蕅益大师说:这个机跟前面那个机是一样的。就是为什么六根会活动呢?六根会向外攀缘呢?那当然就是一种无明妄想的攀缘,就那个机,那个机关没有把它关掉,六根就动,你把那机关关掉了,六根的功能向外攀缘就息灭了。淫机亦复如是,就是淫欲心的不如理作意产生的相续。
 
  那应该怎么断呢?要身心俱断,断性亦无。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是三个次第:先求身业的断除,这个就是摄心为戒了;再求内心的断除,因戒生定,定共戒了;断性亦无,就道共戒了。能所双亡,唯是一心,这是断性亦无。
 
  那么这样才可以对诸佛菩萨的菩提涅槃,才可以有所期待、有所希望。
 
  诸位可以看一看蕅益大师的注解,他老人家讲得很详细。他讲到这个摄心为戒,摄心,要怎么摄心呢?第一个所摄何心,第二个如何摄心。蕅益大师说这个摄心为戒,断除淫机,到底你所摄的心是真心还是妄心?蕅益大师说那真心你不用摄嘛,真心它好好的,它没有问题,你摄它干什么?多此一举!那自然是摄妄心。妄心,它没有自体,要怎么摄呢?说妄心无体,云何可摄?那他就解释了,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就是我们说不随妄转的意思,这就是断除淫机。断除淫机不是说你都没有淫欲的念头,那你没有欲念那你就不用修行,你就成佛了。当然我们是带着淫欲念头来修学,但问题就是你整个修学的因地发心,你要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你要告诉你自己:这不是你要的。但是它有一种等流习气生起来,这时候你要观照:淫欲的念头,要不取。蕅益大师讲主要的关键在不取,就是说你观想淫欲的念头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本来就是没有自体,所以你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就是断除淫机方法,这个就是摄心为戒的方法。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一再说明:大乘的持戒跟止观是相配合的,它主要是不随妄转。不是要你把淫欲的念头全部断掉,那怎么可能呢?诸位看看菩萨戒,菩萨戒在断恶念是断相续,它不断那个瞥而生起的那个任运的现前,它不断的。你看我们上次讲到菩萨戒,有一个观念,菩萨戒有一条很重要的开缘,它说:菩萨为断彼故,生起乐欲,精勤对治,而数数现行,无违犯。这个菩萨他对贪瞋痴的烦恼,已经想要断除了,他已经安住在不生灭心了,但是烦恼还是不断的活动,但是他已经在对治了——不随妄转,他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了,这时候不犯菩萨戒,因为你已经慢慢脱离它了。最可怕的是你还跟它在一起,而且你还不知到怕,你也不知道它是过失,这是最可怕的!我已经知道这个人不是好朋友了,我一天到晚我的功德,都被你偷走了,但是你一天到晚跟着我,一时间还是跟着我,但是我已经知道你不是我的好朋友了,这时候你慢慢对它产生防备心,这时候你开始在断除那个淫机了。就是这个轮盘一直在动,你把开关关掉了,但是它还有些剩余的势力,这轮盘的机,那个生机被断掉了——断相续心,破和合识,是这个意思。
 
  所以蕅益大师讲:断除淫机,关键在这个不取。不取就是有止观的意思在里面——观照力。
 
  判决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个地方产生——破邪显正。
 
  如我前面所说的,修学三摩地,一定要先端正其心,一定要断除心淫,这个才是佛陀所说的正法眼藏;假设有人宣说,淫欲对我们修行是不障道的,而且是有帮助的,这个是魔王的邪知邪见。
 
  所以有人说《楞严经》是照妖镜,其实主要就讲到四种清净明诲。我们讲破邪显正,修行你要很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才能够一路的走上去。当然这个地方《楞严经》很强调——端正其心,就是你依止什么心态来修学。
 
  蕅益大师说:我们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你因地发心有错误还看不出来,因为你没什么福报,但是到后面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差越多。有些人开始贪求欲望、贪求名利。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蕅益大师说:其实他因地发心就错误,他自己没有发觉,福报一加持下去的时候,那整个邪恶的力量就现出来。归根究底就是因地夹杂,他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真正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最后产生后患无穷。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544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