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方法(一)
 
净界法师
 
  我们前面的坛场,包括内外的庄严,都安置好以后,我们正式来说明它修学的方法。明修法就是说明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方法。
 
  (分三:丑一、正示行法。丑二、简其不成。丑三、明其获益。)
 
  丑一、正示行法
 
  正式说明修学三昧的方法。
 
  (分二:寅一、三七行道。寅二、忏后正修。)
 
  三七行道其实它主要是一个破障,破除我们烦恼跟罪业的障碍,在密宗当中叫道前基础,其实它真正的修学在第二段的忏后正修。
 
  寅一、三七行道
 
  修行忏法——
 
  礼诵: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
 
  其实三七行道有三个重点:第一个七就是修忏悔,第二个七主要是发愿,那第三个七才是持咒。这个忏悔它的意思就是说,当然我们一般人没有修行,你就不感觉到你业障重,因为你每天跟业障在一起。但是修行者你开始专心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你内心当中开始有一种清净的功德,进入到你的内心当中,我们知道真妄是不二立的,所以你清净的功德会把你的罪障——逼出来。
 
  逼出来会有二种相貌,第一个、修行人躁动不安。你看他这个人平常在家的时候,放逸的时候很正常,一到道场就躁动不安,这个人他的过去生,或者今生肯定有重大的杀盗淫妄的罪业,没有忏干净,它那个罪业本身就是躁动相,所以这时候要勤加忏悔,这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心识暗钝。他一坐下来内心就是一片黑暗,所缘境佛号、所缘境持咒、所缘境全部提不起来,一下子就昏沉,这种也是罪业之相。那你不忏悔的话,你根本没办法去修行,因为这个罪障,罪业产生遮障。
 
  所以你感觉到你在修学过程当中,包括你躁动不安、包括你心识暗钝,这个都应该勤加忏悔。怎么办呢?
 
  在第一个七天当中,你要很真诚的,你要很专注、很虔诚地顶礼十方诸佛如来,乃至于诸大菩萨跟阿罗汉的圣号,这是第一个忏悔的方法;第二个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一方面在六时当中(一天当中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你诵持神咒,而且一方面经行围绕着坛场。在每一个时辰当中,要持楞严咒心一百零八遍,这个楞严咒心我们下面再说明。这地方的忏悔有二个:包括身业的礼拜、包括口业的持咒,包括内心至诚恳切,内心的这种皈依的心,身口意的这种仰仗佛菩萨的加持,来灭除修行者的罪障。
 
  发愿:
 
  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忏悔主要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忏悔就是说我们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的一种内心的追悔,发愿是对未来生命的一种防护,事先的一种防护。
 
  这时候是一向专心的,一向专心就是很专心地去发愿,发菩萨愿,在二六时中心无间断,在大乘的戒律当中,先有愿教,所有的修学佛法都是以愿导行,有愿才有行。
 
  愿教指的是《梵网经》的十大愿王,或者是普贤十大愿王等等,都是属于发愿的内涵。
 
  发愿主要的就是发菩提心了。发愿在修学当中有二个主要的目的,第一个、启发修学的动力,以愿导行。你看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佛七也是一种加行,打佛七有些人他无所谓,他就是没有愿望;有些人是有备而来,他打佛七是为了要破除障碍,要成就往生的,所以他在念佛的时候,他那个心力特别强。所以愿望能够产生一种修学的动力。
 
  第二个你发愿能扩大你的胸量。因为我们一般的所缘境只管到自己的身心世界,我们能够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今天打佛七,我为一切的有情而打佛七,这时候你念这句佛号的功德就不太一样。
 
  为什么要刻意去发呢?
 
  因为我们没有发愿,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注意自己的身心世界,你为什么持咒呢?我只为自己忏悔业障。那你这样持咒的功德就很小,因为你心量太小。你能够发起广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为利有情愿成佛,就把这胸量先扩大。
 
  其实你要看忏悔法门,诸位你去研究忏悔法门来看,其实忏悔跟发愿这二个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只有忏悔没有发愿,这个你只是功课做一半,因为你忏悔是把过去的过失解决了,但是未来怎么办呢?你没有任何的规划。
 
  所以在整个正式修学之前,忏悔接下来一定是发愿,这二个是不可分割的。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再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它这个地方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实际的操作应该是有困难的。我们从合理的判断,它这段经文应该是简略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七天当中都发愿了。诸位,因为从止观的角度来说,不能一路修观的,那心中会躁动不安的。应该它这个地方也包括了持咒当助行,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前面很清楚,我们为什么结坛?结坛的目的是为了要持咒嘛。所以前面是一半的时间是礼拜,一半的时间是经行持咒,那第二七当中,应该也包括了发愿,也包括了持咒,这样才合理,这个咒语它在整个三七当中都没有间断的。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572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