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如何来简择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八)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来简择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八)
 
净界法师
 
  前面我们讲到六尘、五根跟六识,都简别了,最后简别七大,它也不是一个末法障深慧浅众生所应该去修学的。
 
  地大非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末法众生,一个善根非常浅薄的初心菩萨,我们选择以地性来当所观境,就像持地菩萨他以地性为所观境。这当中会有二个问题:
 
  第一个坚碍非通达。因为地大的体性是坚固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障碍的,它并不像虚空一样是通达的体性。当然真如本性它不能有障碍,它是通达的,我们一讲到真如,那种时空无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但是地大它本身是有它的时空的障碍的。我们很难从一个有障碍的因缘当中,趋向于无障碍的真如,这是第一个过失。
 
  第二个有为非圣性。我们看持地菩萨在观察地大的时候,他刚开始是平填道路,这有平填道路的行为,是一种有为的生灭之法,它不是成就圣道不生灭的真实本因,有为法它是成就福德资粮的,你从有为当中,你很难去悟入无为的真理,所以云何获圆通?这是提出二个理由:第一个它是坚碍非通达;第二个它是有为诸法,它不是圣道的真因,这二个理由。当然身为持地菩萨,他有广大的功德,他把地大当做他一个果地的妙用,那就另当别论了,那对一个初心菩萨是不适合的。所以云何获圆通:云何以此坚碍非通达,而有为非圣性这样的法来当做初心的圆通本根呢?这是不可能的。
 
  水大非真: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假设我们今天是以水性,月光童子的水性来当所观境,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想念非真实。事实上我们看月光童子在观察水大的时候,他那个水大是第六意识的想念所变现出来的,是禅定的心中的一种想像、一种假想所成就的,它不是真实有一个水在那个地方。依止想像产生一种水大的相状有什么缺点呢?如如非觉观。如如指的是我们今天要正念真如当中所证的如如理,以及能证的如如智。不管是如如理、如如智,都不是一般分别觉观所能相应的,那我们因地的时候透过一种生灭想像的造作,那么果地怎么去证入如如理、怎么去生起如如智呢?以生灭为因缘,怎么能够成就这种不生灭如如的功德呢?这是不合理的。
 
  火大非初: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乌刍瑟摩尊者以火大为所观境,这当中有二个问题存在:
 
  第一个厌有非真离。乌刍瑟摩尊者他在观火大的时候,他的心态是厌离三界的欲望之火,而追求离欲的寂静。但是这种厌离的心态,除非你能够达到身心俱断,乃至于断性亦无的境界,否则你还是有能所的对立,就不是一种真实的离欲。就有对立的,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非初心方便。火大是因为乌刍瑟摩尊者他的欲望之火炽盛,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多淫之人,所以不能当做一般性初心的下手方便,所以云何获圆通?这样的法门不是普遍性的适合每一个人。
 
  风大有对: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以风大为所观境,以风大为所观境它有什么缺点呢?动寂非无对。因为他在观察身心世界风大的变化,时间久了,他会产生一种躁动的相,或者寂静相的一种相对的法。既然相对,它就是一种生灭之法,跟无上的觉性是不相应的,所以云何获圆通?你经常观察风大,你的心态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对立的思考,躁动跟寂静的对立思考,这样子跟我们以不生灭为本修因也是不相符的。
 
  空大非觉: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虚空藏菩萨以虚空为所观境,以虚空为所观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昏钝先非觉。因为虚空的性质是一种昏昧暗钝之相,它不是一种灵明觉知之性,它毕竟是一个无情。我们讲我们刚开始是晦昧为空,一念的无明妄动,才把我们一念的清净心转成顽虚空,所以它是昏钝之相。昏钝的虚空它是无觉,它没有灵明觉知之性,自然不相应无上菩提,所以云何获圆通?也不是初心的下手方便。
 
  识大虚妄: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弥勒菩萨他以这一念现前一念心识为所观境,观察我们这一念心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地方有二个过失:第一个观识非常住。因为所观的心识是念念生灭,非常住之法,我们讲观心无常嘛。我们心静下来观察第六意识,我们就会发觉第六意识是变化的,你看你昨天的想法跟今天的想法是不同的,不断的变化。这是第一个问题——所观的心识是变化的。其次存心乃虚妄:你能观的心也是一种存心的作意,你要去思惟无常的道理、无我的道理,要去思惟才能够生起这样的观照。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种生灭之心、生灭之法,所以是虚妄的,云何获圆通?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523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