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十七)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3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十七)
 
净界法师
 
  寅二、指法兴劝
 
  指出中道妙观的观法。说是在结心当中生起妙观,那么妙观是什么呢?
 
  佛陀把观照的智慧正确的指导出来,来劝勉大家来好好修习大乘妙观。
 
  佛法甚深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麤相。
 
  佛陀招呼一声,阿难!我所宣说的大乘了义的教法,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生跟世间所谓的和合生因缘生是不同的,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个道理是不一样的。
 
  佛陀讲诸法因缘生,是有深意的。你看法华经上说:佛法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佛陀讲诸法因缘生,是约着一念心性,圆俱万法的角度来开显,诸法因缘生,跟小乘的业感缘起,因为有业力而招感果报,没有汇归一念心性的因缘生的道理是不同的。
 
  这个地方作拣别,拣别世间的因缘跟二乘的因缘,是不同于大乘的因缘观。
 
  以下正式说明大乘的因缘观。
 
  因缘之相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鵠白乌玄。皆了元由。
 
  如来在说明世间上这些六凡的生死的杂染法,还有四圣法界涅槃的清净法,整个十法界因果的时候,从大乘了义是有二个角度:第一个知其本因、第二个随所缘起。
 
  整个十法界的因果有它生起的本因,这个本因就是众生本俱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性,蕅益大师在这个地方解释就是所谓的理俱三千。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就俱足十法界染净诸法的因种,虽然俱足十法界的因种,它却是清净本然离一切相的,这是一种随缘不变的理性。但是一念心性它受熏,它有所谓的随所缘出,它有它不变随缘的作用,我们用杀盗淫妄的罪业来熏习一念心性,它就随缘显现三恶道的果报,我们用五戒十善的业力来熏习它,它出现人天的乐果,我们用四谛十二因缘的法来熏习它,它出现了二乘的偏空涅槃,乃至我们用六度万行的法来熏习,就产生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也就是说,理具事造,各俱三千,所谓真如受熏的观念,从体性来说是清净本然,从因缘上来说是循业发现,循业发现十法界的染净因果,但是十法界的染净因果,其实都是无自性都是毕竟空的,都是依止一念心性生起的,所以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从这样的一个理具事造,二重三千的观念,我们就可以知道很多事情,从远处的因缘来说,如是乃至在恒河沙的世界之外,下了多少滴的雨,佛陀都能够知道它多少滴的数目。从近处现前的因缘来看,松树的刺为什么如此的端直,这荆棘为什么如此的弯曲,鹄鸟的羽毛为什么是白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佛陀都能够清清楚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因为佛陀掌握了整个生命的本因,又掌握整个生命的缘起,从理具跟事造,一念心性的清净本然跟循业发现,这世间的互动而通达了一切法,这才是大乘的因缘观。
 
  劝修有益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阿难!随汝心中选择你欢喜契机的六根的法门,只要六根的结扣从你回光返照当中一一的解除,则尘相自灭。尘相指的是动、静、根三结麤的烦恼。诸妄销亡,诸妄是指的觉、空、灭,比较微细的烦恼。妄既然破除了,当然真性自然显现,所以不真何待。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说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其实你断烦恼是要有方法的,否则你一辈子断不了烦恼。我们讲一个公案来说明这个道理:
 
  古人讲一个公案说:有一个老和尚带了二个徒弟在山上修行。老和尚生病很严重,大师兄跟小师弟二个人经常要照顾老和尚,弄到自己都没有时间去修行。后来大师兄跟小师弟就商量说,这样我们二个下去,二个人这一辈子都完了,我们二个人要有一个人出去用功,用功回来以后,再把他所参学的法门,回来告诉另外一个人,一定要这样做才有办法成功。这怎么办呢?
 
  二个人就抓阄,看哪一个人适合出去,哪一个人适合在里面照顾老和尚。抓阄的结果,大师兄抓到阄,他适合出去。这个小师弟也很随喜赞叹说,你好好学习,师父交给我,你回来再告诉我怎么修行。
 
  大师兄就出去了,跟善知识参学。几年以后,大师兄果然学成归来,归来以后,大师兄就把他自己这几年所学的法门一一的告诉小师弟,小师弟听了非常欢喜。大师兄说:你这几年都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就是照顾老和尚,然后就诵《普门品》,就这样子。这时候大师兄说:你可不可以诵《普门品》给我听听看?这小师弟双腿一盘,眼睛一闭?诵《普门品》的时候,身心放大光明,大师兄看了叹为观止。
 
  这公案到底是在讲什么道理?
 
  我们从本经当中,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其实所有的修行都可以把心带回家,但是你要深入。从修行的角度,我们不太同意你今天念阿弥陀佛,你也念地藏王菩萨,也念观世音菩萨,也持大悲咒,也持往生咒,我们不太赞同这样的做法,你这个叫做结缘式的修行。因为你一定要深入,刚开始你不能够广泛,从断烦恼的角度你是要深入。
 
  它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知其本因,我们一定要在六根当中找到它最初的一个根源,一定要把心带回家,这才可以把这结扣解开。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32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