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六)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六)
 
净界法师
 
  假名安立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言妄显诸真,佛陀必须安立名言。说是妄,我们的身心世界、六根六尘是虚妄的,由这虚妄的生灭相来开显不变的理体是真实的。因为佛陀讲的法是给众生听的,而众生的思考模式习惯是对立的,是黑的就不是白的,白的就不是黑的。我们习惯是落入二分法的思考,所以佛陀必须安立,相状是虚妄的,体性是真实的。所谓的观相元妄,观性元真,我们开始放弃生灭的相状,安住在不变的理体。佛陀必须要假立名言,来开显真实。但事实上,虚妄的作用跟真实的体,都是一种虚妄的安立,都是名言安立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当我们真实悟入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它尚且不是真,当然也是非非真,更何况非真是虚妄,它连真也不是,何况是虚妄呢?
 
  所以我们真正悟入真实心性的时候,是真也不可得,妄也不可得,哪还有一个能见的六根,还有一个所见的六尘呢?
 
  也就是说:真如本性这个性德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佛陀假名安立,这是随缘不变之体,这是随缘之用,是一个名言安立的,让我们悟入真实的一个方便。但你真正从这个地方悟入以后,你真实跟心性相应的时候,那是离名言相,离分别相,是一切法不可得的,真也不可得,妄也不可得。
 
  假观
 
  缚脱无二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作用)前面是从绝待圆融的角度来看真性,这个地方是从对待的角度。
 
  中间无实性能见的六根既然不可得,所见的六尘也不可得,那么中间所生起的六识的了别也是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这中间指的是谁呢?正式指的是六识的一个想象。是故若交芦,我们常说,根跟尘的关系就像交芦一样,二根相连互相依存,而中间的虚空就在六识的作用是没有实体的。
 
  这个地方把根尘识的相互关系就讲得很清楚了。
 
  结解同所因,众生的系缚跟圣人的解脱并没有二因,皆是六根所生起,圣凡无二路,圣人之道,是由六根的智慧观照而生起,而凡夫的道,也是由六根的颠倒所生起。所以圣人之所成为圣人,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完全是由六根所生起,离开了六根就没有凡圣之道。圣凡都是在六根当中活动,只是一个是随顺于六识的妄想,一个是随顺于智慧的观照产生的差别。
 
  圣凡无二路我们一再强调六根,蕅益大师说:那我们为什么不强调六尘呢?因为六尘也是依他起啊!
 
  你在六尘当中你就很难修学。你试试看,我们遇到事情,我们把所观境锁定六尘,那你就完了!诶!这件事情是他错,这件事情是你对。我们分别六尘的好坏,那你就很难修学。
 
  我们在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把心收摄回来在六根当中。所以你修学,你的心经常在六尘活动的人,你就完了!
 
  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不要去管对错。不是你不知道对错,你知道就好,但不要再往那个方向想下去,要煞车!知道这是业力显现的,就这样知道就可以了。因为你要守住六根,因为你再往下那又是六尘、又是六识了,那就完了!
 
  所以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安住六根,什么叫舍识用根,你要把这个道理体会出来,就是少打妄想。
 
  少打妄想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容易打妄想,修行人一般的颠倒妄想可能还不容易打,就是连正确的妄想都不能打。说:诶!我明明对,我明明对你说我错,这个妄想不能打,就是善的妄想也不能打,不思善,不思恶,才真正的安住六根。所以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人,你少给自己讲道理,正念真如就是安住在无念。这地方是讲到六根的修学,什么叫做安住六根。
 
  迷悟有别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我们应该详细去观察交中性,交如中间的体性,它的体性是空有二俱非,它是非空非有的。因为它的相状,六根六尘的确有它的相状,你不能说它空,但是六根六尘的体性是毕竟空的,这个是非有的。所以交中性,交如它的相状是有,体性是空的,就比喻六根它有见闻嗅尝觉知的相状是有的,但是它汇归到一心真如的时候是空。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我们生起一念的迷情,就产生了爱取烦恼。发明便解脱,当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产生智慧的观照,而不迷、不取、不动,就产生诸佛的解脱,关键在于迷跟观照的差别。
 
  这个地方,佛陀讲这个性德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六根当中,要把性德,所谓大佛顶法找出来,就是祖师说的:在六根当中有一个无为真人,他在哪里?
 
  第一个、找到它不变之体,离一切相的不变之体,
 
  第二个、讲它即一切法的假观的妙用。你看我们讲禅净双修,禅宗的角度是偏重在离一切相,禅宗他在六根当中,他找的是找不变之体。禅宗对生命的探讨,是探讨你从什么地方来?因为禅宗是看过去的,探本求源。净土宗是看未来,你将往哪里而去。这二个的思考模式不太一样,所以禅宗是偏重在找,在六根当中把那个不变的体找出来。净土宗是把那个随缘的妙用找出来,净土宗你要是不想那就完了!你看忆佛、念佛,你对阿弥陀佛为什么产生强烈的皈依呢?你就是忆念祂的功德,你对四十八愿完全不了解,你怎么会安住这一句佛号呢?
 
  所以禅宗是偏重在离一切相,净土宗是偏重在即一切法。这二个都在六根当中看你怎么运用,这叫性德。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2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