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七、观想不出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5日
来源:   作者:丹增扎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七、观想不出来怎么办?

  这个问题大概是目前呼声最高的问题了。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密法于汉地方兴之际,家乡的一位佛友有缘得以亲赴北京,见到了一位活佛。回来后我向他讨教密法,他说道:“密法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修的。就说观想吧,比如大威德金刚一下要连眉毛都观想清楚,你能吗?啧啧,我看你不能,不能就不是密法的根器,你就不要学了。”

  先不评价这个师兄道理,但是观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确是个很普遍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曾经有一个师兄跑来向我诉苦说:“你们都修的那么好,我怎么也不行,观想一点都出不来,怎么办呢?”好多师兄都有这个想法,以为观想的修法别人都能作好,就自己做不好。所以也没有兴趣修法了。其实没有必要这样。

  我曾经请教过扎拉上师,我说:“上师你们是如何作到观想的呢?”上师笑着说:“不要说是你们,即使是在西藏的出家人当中,能作到如书上所说那种标准观想的人也不多,包括我都观想不出来。”当然我知道上师这样说是谦虚的说法,但是我心中起码有了一个思路。上师接着说:“如果都能作到书中所说的那样观想的话,就都成就了。为什么现在成就者没有那么多?可见观想也不是随便人人都能作好的容易事情。”

  那么修加行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上师说:“作为加行阶段来讲,并不需要象正行,比如生起次第那样,甚至连本尊的身毛都观想清楚,在加行阶段,信心比观想重要。”然后上师又开释说:“如果信心和观想比较起来,信心更为重要,从古至今。单单凭借信心而现见本尊甚至证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单单凭借观想就能现见本尊或者证悟的例子,一个也没有听说过。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对于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还是观想清楚为好;如果无论如何也观想不清楚的,那也不打紧。因为比较起来加行最重要的生起相应的心量上,不是在观想上。比如观想皈依境时,如果不能明观皈依境,则只需要在大概方向上知道前面遍天都是佛菩萨,自己一心依靠啊,能这样发心就最好了。皈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起“依靠”的强烈决心。有此心的成就才是皈依的完成,没有听说过观想皈依境清楚的,就是完成了合格的皈依;不清楚的就不能皈依。即使观想的“如对目前”也不是皈依修成的标志,慈诚罗珠堪布在《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讲义》中开释道:“归依是一种决心。念诵及修归依过程中观察自心是否已生虽遇命难亦不抛弃三宝的决心,如果归依偈诵满十万遍时尚未生此决心,还不算归依,要反复修练,何时生起此决心方可为止。”,可见皈依成功与否在决心上,而不是观想清晰上。发心也是如此,金刚萨多最重要的是四力的具足,观想在四力里面只能是“依止力”的一个部分吧,修的时候只需要知道上面有金刚萨多佛,他大慈悲,我们作错了那么多事情,后悔呀,以后再也不做了,有这样强烈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慈诚罗珠堪布在《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讲义》中说:“不能如是观想的顿根者,要认为金刚萨埵之身、其智慧、百字明三者决定一体无二无别。流降甘露时,于金刚萨埵座前发露罪过,发勇猛之悔心。自身观想金刚萨埵时决定诸法本净。百字明作为祈祷词而诵,并坚信即可。”所以综合来看,加行的目的在心量的要求上居多,而于观想的实际作用,要在生起次第上才有丰富的体现。所以,对于实在没有能力的人来说,一心诚信比观想更值得努力。同样的,如果对于观想和发起信心两者难以一心二用的人来说,我认为宁愿放弃观想而着重强烈的诚信,这样更为重要。有一次我给一个道友讲回向的重要,最后他问:“回向的时候我应该念什么句子呀?我文化不好,也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措辞。应该怎么说这个话?”我说:“你什么词都不要想,不要念,只要心里知道你要回向的目的,并且加强这种目的意愿就可以了。念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发出这种心来。否则的话就是真正的舍本逐末了。”

  上师扎拉堪布也提到了针对这种难以观想清楚的人的窍决:“你们观想不清楚的人也不要紧,修法最重要的是发心,只要修法之前,好好的,专心几秒钟好好的为众生发一下心,然后再开始修,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发心之后哪怕你的心在修法中跑了也好,还是忘记了刚才的发心也好,只要用前面以发心摄持一下,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让后面的修法完全化腐朽为神奇。发心是真正的点金剂,有了他石头也能变成金子。”发心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修法,是为了在未来能得到利益一切众生的能力,和现在可以为解脱一切众生而积集回向福德。你只需要真诚的发愿:为了能真正具有能力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现在弟子要修法,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让弟子所愿实现,同时也愿以此修行功德能解脱利益一切众生。如此真诚发愿几秒钟,远远比单纯的清晰观想要重要千万倍。

  对于有志之士来说,如果能观想清楚当然是功德更不可思议的了。但是要想真正的观想出来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所谓根器的问题,而是在于科学的锻炼方法,创巴仁波切说:“在金刚乘中,观想称为生起次第的禅修。它与我们一般所想像的”观”稍有不同。一般说来,我们都把观想当作是白日梦。在这里所说的观想则是把本尊的全部姿态,在心中实际看到它,而不是作白日梦。这需要先期训练–最基本的,是打坐的训练,也就是止观。即使是接受过止观训练的人,观想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此,我摘录一些关于观想练习方法的经典教授,以供有心上进的师兄参考。

  《本尊庄严密咒教授之最胜心意修习》中云:“依喜措加空行母问莲师言:敬请开示观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莲师答曰:“首为观本尊之口诀,无论观对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师口授后,上师当赐汝弟子加持及护荫免受魔障。

  次安坐适意,置一精致本尊画像于面前,稍坐令无余念,遂由足至首观察至细。再观全貌。间作小息,暂不想画像令己松弛。如是屡屡观看整日。

  该晚作整夜眠,昼起再看,于夜间晚间不作本尊观想,而住于无念中。

  其后,纵不观想,本尊亦坚住心中。若不能,观像、闭眼及观想面前之像。尽自然观起本尊之时间而坐。若观想变朦胧或不清,观察画像后再作观想,令其坚住。断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种觉受:动之觉受、成就觉受、串习之觉受、坚定觉受与圆满觉受。

  一、 若一时心未能定,即有无数思想,意念与回忆,此为“动之觉受”。经此渐能驭心,此觉受如悬崖泻下之瀑布。

  二、 后稍作本尊观想,全形相与显色同时坚住于心,此为“成就觉受”,犹如小潭。

  三、 再者,无论远近,观察均甚清楚,而于一坐中六分一时清楚住于心间无有粗想,则为“串习之觉受”,如河之流。

  四、 次,无有念动,能整坐观想,此为“坚定觉受”,犹如须弥。

  五、 再次,若能终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至身毛之坚固观想,而无妄念,此为“圆满之觉受”。

  行者修之,直至诸觉受。

  若久坐而观想本尊含糊,身不调顺,人感厌倦,而无法继续观修,此时妄念更多,故当稍歇,再作观修。直至能观想清楚,勿于夜间观修。总言之,作短坐之观修为至要。于有阳光,天晴或有油灯时观。莫于刚醒或疲累时观。

  晚间,作整夜眠而与翌日作八短坐观修。

  观修时,若猝然而起,则集中力失,故应渐修。

  若于修时能观想清楚,可于夜间、黄昏或清晨修之。

  总言之,勿令厌倦,观想时集中意念,令串习稳定增长,并观想本尊之整个形相。

  ……稳定后,每日修两短坐渐作延长,渐次即能整日修、昼夜修、半月、整月等。简言之,无论修法如何稳固,勿令疲累,等间行之,任运延长,安住无想不动明空中。此为延长本尊观想之口诀。……今以本尊修炼者,若能无过患观本尊,观其站直、坐卧或俯卧、于平原或山峰、或近或远,于石中或水底。以随欲观本尊于何处而修炼。”

  观想的锻炼是要花费很大精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钝根者甚至需要闭关几年来努力练习观想。所以不能一开始就作好观想的人,也不必气馁了。那么既然观想如此困难,还有什么必要性呢?

  《秘密空行教授》:“依喜措加空行母问曰:‘修本尊法,修观与持咒,敦为重要?’

  莲师答曰:‘为成就出世间大印悉地,观调柔时心亦调柔,之後得见本尊示现,悟本尊实自心,则三身於自身显现矣。 为成就世间悉地,息增怀诛等无量事业,持咒最重要,故需圆满持咒之数额。闭关未满莫闲谈扰乱修持,不论所成就之任务,务需坚毅持咒,要极力坚持。’”

  所以想要得到出世间的果位,观想较为重要;如果只想要得到世间的悉地的话,持咒的数量完成即可以。所以志求上乘者,应当厉力练习观想。不过这个在本尊法中才有明显的目的性,在加行修法当中,以心量的生起为最重要的目的,所以不能好好的观想也不必太气馁,只要先好好的修行,能作到多少就做多少,无论作到多少都是积累资粮,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修行遇到困难,就转而去做积累资粮的修行,等到资粮积累足够的时候,自然就能解决了,这也是修行上的重要窍决之一。反正加行也不是一遍的事情,以后再慢慢锻炼也可以。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