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后语 四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来源:   作者:法遵尼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后语 四

   四、

  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契经五阴诵】

  对佛陀的诬蔑诽谤不是以人格中伤或种族歧视的方式进行,而是强奸佛意。

  佛陀是个究竟离欲的大阿罗汉,世间所有的凡俗利益都诱惑不了他,如果有人肯相信佛陀干了什么伤风败俗的缺德勾当,只能悲悯此人愚痴无智,自绝究竟苦边的机会;佛陀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都比不上佛陀尊贵,若有人竟因肤色、血统而歧视佛陀,也只能悲悯此人僵化偏执,自断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机会。可是一旦强奸佛意,法说非法、非法说法,那就不单是自绝灭苦之道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了,从恶邪见取代正法而流传世间的那一刻开始,世人注定要错解佛法,弟子注定要错认佛陀,僧伽注定要错修邪道,正所谓慧日殒落、法幢摧折、正法眼灭、世间暗冥,没溺于生死苦海的芸芸众生再也无缘寻获安乐的彼岸。这种绝望与哀恸更甚于佛陀本人的入灭。

  早期的经典总是记载佛世的人听一句偈、一段开示就能见法、证阿罗汉。这使得后世佛教徒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他们猜测、他们怀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但诵经、抄经甚至还一字一跪拜,却无论如何见不了法、证不得阿罗汉?除了悔恨自己根钝障重外,还想象经文必然暗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深不可测的佛法绝不能就按字面解释。于是,佛教徒一方面期盼能藉由圆满世间至善;一方面捡拾传统婆罗门教义,以期达成出世间果报。

  但种瓜不能得豆、煮沙不能成饭!同样,热衷于满足世间思惟的福德果报又怎可能进趣出世间沙门果?于是两千年来由印度至中亚再到汉传与藏传,佛教一再摸索、一再递嬗,却跟佛陀正觉的正法渐行渐远。

  佛教徒虔诚求法却依然不解正法的原因很多,如:未曾实践──仅当作知识学问,不曾用以身体力行,实际印证自己的生命现象;断句取义──在经文中挑选投己所好的辞句、名相私心别解,以附和个人见解;前人误导──不经捡择地信任古德的论文、注疏,从不考虑经义与论义相去甚远;最不可救药的是偏见,将《契经》视为「小乘经」而不屑一顾。

  但这一切都还可以更简洁地归纳为──以世间思惟诠释佛法。

  已经习惯于世间思惟的佛教徒,要推翻自己的信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修行者尝试各式各样的修行方法,为的是证明已然确立的信念,而不是质疑它:菩萨道的忠实信徒可能一生之中转换过难以尽数的修行法门,为的只是「找对门路」而非验证菩萨道的可行性;耽溺于禅境的人也只会期待终能在更高深禅境中得到果证,而非检视果证与禅定之间的关系;利用学术技巧研究佛法的学者,更加不会审度这样的「佛法」究竟于真实人生有何利益。

  这是一种狗儿追咬自己尾巴而原地狂转的僵局,陷入这种僵局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外加的限制。各宗各派的典籍与教理乃至学术研究的规则,不只提供了八万四千法门的选择,更规范了思惟的模式与方向,这导致观念想法的僵化,僵化的概念不可能超越世间思惟的范畴而成就出世间正见、完成出世间理想。

  其次是内在的障碍。众生很难解脱视五受阴为「我」「我的」的偏执。要众生承认原本信奉的理念与价值根本是错误的,不但得推翻早就习以为然的生活习性去适应新法则,更会导致否定自我的强烈危机感,极度渴望自我受到肯定是众生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使得众生想反抗既有偏见而接受正见的过程显得难上加难。僵化的思想与坚持自我的偏执,正是轮回世间的基本动力,与灭苦之道恰恰背道而驰。

  然而,修行的终极目标毕竟是为了超越凡俗的世间,灭除生命的痛苦。倘若先入为主的修行理念始终无能达成出世、解脱的目标,那么旧有的信念必会因无济于事的现实而遭遇质疑。富于反省能力的族姓子,应该鼓起勇气抗拒固有思想观念的箝制,从谤佛、谤法、谤僧的恶邪见中异军突起,重归出世解脱的正道。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