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篇,用时16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黄国达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开启了生命的觉醒与解脱门,而当时佛陀是在领悟了离苦行、乐行两边的中道法,以智慧观察十二因缘,破无明、断爱取,而息灭生死的大。   由十二因缘的...不会有“怨憎会”。但是贪嗔的断除唯有以般若智慧解开内心深处的执迷、破除无明,才能断贪嗔进而彻底不只是靠意志力的压制、理智上的了解或宁静的心就能达到的。   ...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2369027.html
  • 》的前言后语

      《》的前言后语  法遵比丘尼  从正法的角度来看,在欲贪至上的强势世间思惟薰染下,人们以勉力填补各式各样欲贪无底洞的方式追寻真理, 只会与真理越行越远。  前  言  一、  有三法,...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他能作的只是提供经验给有同样需要的人,为世人保留学习正法的机会。  佛法的核心是,它并不教导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死亡;佛法教导如何拒绝痛苦又无谓的生生死死。从生到死就是...

    法遵比丘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0962305.html
  • ----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

    人们的白天黑夜、一举一动。 就这样, 到处给人带来越来越大的负担与压力, 造成心智。   佛陀时代, 他的直系弟子依法修持, 是真正的行者。他们为了尽快超越, 舍离了世界。无论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当下和当前工作的注意力。只有带着念住、重复“哺-哆”, 才能防止修行中的上下起伏。把心的知觉集中在即刻当下, 至关重要。不要让心念分散开来, 干扰禅定。   为了而精进禅修时, 你在正道上每走一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3640361.html
  • 四谛——开启智慧

    熄灭了。   这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佛陀的第四个圣谛:。   四、道圣谛:我们所必经的。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在逐渐的长大,幼年的很多痛苦现在都化为会心的微笑,但是我们却不断会有新的痛苦,来侵蚀我们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了解究竟的,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经验,我们却仍然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没有长大过,所谓的成熟也只是将儿童时的玩具变成大人的玩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3454280.html
  • 佛陀是悲观主义者?

    后出版。 我记得我年轻时,有位从印度来缅甸曼德拉传扬佛法的师父,在一场开示中说道,佛陀只教导四件事,那就是的起因(集)、的熄灭()及)。在整个开示的内容中,他所谈的都是,而完全...观。 是生命的一种实相,而则是因为贪和嗔所产生的,也就是因贪爱而生起的。如果这些起因被根除了,那么痛苦的根源也就除了。为了将其根除,有一种实修的法门、一条、一种方法:就是八圣道,它教导...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5043296.html
  • 佛陀,请让我拉着你的手

    年事已高,实在是不适合再做长途的跋涉了。况且您无论走到哪里,总有那麽多的人来问候您或者向您求教,您都不知疲倦地予以接待和解答,教给他们熄灭烦恼、清凉内心的方法,或者让他们在上更益增进。看到您这样...教导是如此鲜活有力:只要践行这个普遍存在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觉者佛陀呀!   法音弥漫,时空相隔。让我们将目光从遐思中聚焦于现实吧。不要让去圣时遥的慨叹淹没了法的鲜活,不要让张扬旺盛的教团形式...

    明奘法师

    |佛教教育|佛陀|印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2200138494.html
  • 佛使比丘答:怎样才能称为抵达‘涅槃流’?

    ;的关心,我相信那一定会领悟得很快。   最严重的怀疑是——采用佛陀的方法好吗?踏上好吗?有能力做到吗?大部分的人因为已被世间的诱惑弄糊涂了,而认为枯燥乏味、无趣、没有吸引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且是最严重的怀疑。我们正在受苦,要毫不犹疑地,所以,必须根除犹疑。   第三种结是“戒禁取”,...

    佛使比丘

    一问一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343511235.html
  • 感受与四圣谛

    (集谛)、止息的实相(灭谛),以及的实相(道谛)。 (Vediyamanassa kho panaham bhikkhave, idam dukkham ti pannapemi, ...、止息的实相(nirodha-sacca,灭谛),以及(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sacca,道谛)就必须从感受着手并了知感受的实相(vedana-...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4973620.html
  • 佛教常用术语

    。2.因的真理──执取和贪爱。3.的真理。4.──八正道。   13.贪(greed;lobha):一种心法,会使心去执取或黏着一个情境或经验。   14.瞋(hatred;dosa...5.漏、染(defilements;kilesa):心的贪、瞋、痴。   6.痴(delusion;moha):心的染污,使不能清楚地见到无常、、空。   7.八正道(eightfold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3749252.html
  • 学习‘遗教三经’的一点体会--四谛是佛法的根本

    静处,思虑法,精进修行,最后除一切烦恼,证入涅槃,得刀永恒的寂静、安乐。  佛陀最后又问:“汝等若于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无得怀疑,不求决也。”世尊如是三问,无人提出怀疑。在此时,阿娄(上少下兔,读音:娄)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谛,实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若灭者,即是因,因故果灭,,实是真,更无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6006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