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爱的文化要宏扬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爱的文化要宏扬

   人心原本和佛心同样清净,只是我们受到后天习气的影响,本性受到污染而变成了凡夫心。佛陀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然世间充满了烦恼、污浊,但是佛陀的爱依然布满人间,期待净化众生的心。既然人的本性受到污染才会变成凡夫心,那我们也可以将之净化变回佛的本性。所以,我常说教育非常的重要。

  希望老师们都能有一分使命感,做好教育的工作,用心培育孩子清净的心,让他们在污染的环境中自我把握,认识自己,顺利长大。

  父母是孩子的模

  刚刚慈青表演的短剧,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有些孩子未加入慈青前,曾用不尊重、不恭敬的态度对待父母,这在目前的社会十分普遍。但是他们加入慈青之后,竟判若两人,不逊的态度马上改过而呈现出一个清新的面目;就好像脱掉骯脏的衣服、换上干净的衣服一样,这才是人的本性。

  为什么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被改变,而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却又学会不恭敬的言行呢?这都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看到慈青的表演,第一场是两夫妻吵吵闹闹的,那种家庭的气氛,在孩子的心目中起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本来是天真无邪的,但是吵闹的环境慢慢地养成他不恭敬的心。我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模。」什么样的父母和环境,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所以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啊!

  钱只是工具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都忙着赚钱,但是如果孩子不懂得孝顺、感恩,钱赚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因病住进慈济医院。他非常有钱,十一个子女个个都非常有成就,有的当校长、有的当律师、有的是医生;但是他却常常孤孤单单一个人在病房里,没有家人照顾。志工们关心地问他:「老伯,您的家人呢?怎么没有人来照顾您?」老先生听了,只是淡淡地说:「他们都很忙,没有时间。」

  老先生将孩子教育到医生、校长、律师,女儿也都有很好的归宿,但是为什么会没有人来看他呢?后来才知道,虽然他一生很认真的赚钱,也让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但是和孩子们并不亲近。因为他只忙着赚钱,却不关心家里的一切,都是太太辛辛苦苦地带大孩子。因此,孩子们的心都向着妈妈而不关心爸爸。

  赚钱虽然没有错,不过我们要知道,钱只是人生的一个工具;我们要利用这个工具去做一些事,而不是将赚钱当作生命的全部。现在的社会问题很严重,大家都只是拼命地赚钱、无暇关心子女,这样会变成功利的社会,进而影响家庭教育,造成补习风气的盛行。家长认为只要花钱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就好了,这样是没有真正做到家长要多关心子女的本分。

  我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读书的负担好重,但是中小学都是义务教育,哪会有什么负担呢?他们说:「如果不让孩子参加补习,功课一定会跟不上,每个月都要好几千元的补习费呢!」

  像这样的教育就是偏差了。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守本分、尽本事,家长时时关心子女、多与老师联络,共同解决教育的问题,这个社会自然就会有秩序。

  真情付出

  有一次,一位老师对我说:「师父,很感恩您!」我问他感恩什么呢?他说:「感恩有慈济这个大环境,有静思语让我们当范本。」他说静思语教学在他们学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前他们学校是一个升学率很差的学校,每位老师对教学都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无心教学。

  刚开始,他对那些孩子的调皮也非常无奈!后来加入慈济教师联谊会,听了几位老师的静思语教学心得分享后,深被慈济老师们爱的付出和丰盛的教学成果感动,心想:「这些老师做得到,我也应该做得到。」从此,他便开始运用静思语教学,以爱心、用心、耐心及真诚的心面对学生。

  起初学生无法适应,常常作弄老师。这位老师心里就会念着:「老师心,菩萨心。」一想到菩萨心,他就不敢懈怠!他每天仍以笑容面对学生,以耐心、爱心陪着这些调皮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不久以后,这些孩子知道老师是真情的付出,也开始懂得感恩了。

  其他老师发现他班上的孩子有很大的改变,就来请教他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们改变的。于是,他就与其他老师分享静思语教学心得。后来老师们慢慢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校风因此完全改变,校长感到非常高兴。现在这个学校百分之八十的老师都使用静思语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品质,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

  所以,我们不要随波逐流。虽然现在的社会很功利,但是我们有责任教好别人的孩子。老师们大都有子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平平安安地生活,各位老师就要教好别人的孩子。如果别人的孩子很乖,各行各业就会很好,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上也就绝对安全。请老师们要负起这个时代的使命,随着时代一同前进,让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三者合一,引导青少年走入人生的正途。

  慈善

  慈济是以一种很有秩序的方式在推动志业。第一个十年,我们把精神完全放在「慈善」工作上,从无到有、从台湾推动到全球。

  透过国际赈灾,两岸间爱的文化已经慢慢接近了。慈济从大陆回来的赈灾团,说当地的领导干部很认同慈济的教育及文化,大家都很欢喜与慈济人一起工作,用同样的爱来付出。我们去赈灾,不只是物质的给与,最重要的是要将我们的「精神」、「理念」、「爱」及「关怀」的文化带过去。

  在发放的过程中,慈济委员都很恭敬地对待灾民,并且跟灾民们说感恩。刚开始,大陆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怎么会这样子?只要坐着盖个印章就好了,为什么要站着发放,而且还鞠躬说感恩?

  他们以为我们只是做做秀而已,没想到一连几天,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慈济委员们都是站着发放。终于,他们的心软化了;他们从「坐着看」到「站着做」,再重的东西都会帮我们搬。听说有一次,贵州那边的领导干部,甚至派出一千多人前来支援,跟着慈济委员扶老携幼的,也会跟老人家说:「慢慢走,慢慢走。」若是在以前,这怎么可能呢?

  我听了,觉得很欢喜、很安慰!我们赈灾的目的,就是要将他们心中的爱启发出来。如果能这样,人民就有福了,中国文化也能真正的又兴盛起来。台湾幅员不大、人口又集中,假如我们有心要做,应该没有困难。老师们,爱的文化要弘扬,不是用口说说而已,最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要负起责任、关心社会,让下一代有一个祥和的社会和健康的人生。

  医疗

  第二个十年是用在医疗工作上,我们的医疗志业分分秒秒都在抢救生命;医院里的医师和护士都很有爱心,到处充满了爱的气氛。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得了膀胱癌,一直在西部的大医院里治疗。后来因为他有一个孩子住在花莲,所以就转进慈济医院。由于他转来的时候是挂急诊,负责的医师整个晚上一直很用心地处理他的病情,直到凌晨一点左右,病人的病情稳定后才离开。但是在两点多时,病人的病况又危急起来,护士赶紧联络医师前来处理,那位医师就一直陪伴病人到天亮。

  家属请医师回去休息一下,但是我们的医师却说:「再过几个小时,我就要去看门诊了;如果回去休息,恐怕会耽误了时间。」家属听了非常感恩。

  有一天,这位阿公患者对医师说:「医师,我的眼睛不知怎么会看着、看着,一个人就看成二个人!」医师说:「没关系!我们不要看人,要看钱,一个钱看成两个钱,那多好啊!」阿公听得哈哈大笑。医师又安慰阿公:「服用这个药本来就会这样。」病人很开心,说我们的医师不但将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人也非常幽默。

  医师与病人很密切的个案,慈济医院里很多。虽然当初建院时很辛苦,但是看到医师、护士们都能如此尽心尽力地将爱心用在病人身上,一切也就值得了。当然也非常感恩志工们的投入,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了这些医疗人员。

  教育和文化

  第三个十年则用在教育方面,目前慈济有护专和医学院。护专的孩子毕业以后,在外面工作都受到很好的风评,让人感觉很温馨;而医学院的孩子也深受医学界人士的肯定。

  现在我们已经跨越三十年,迈入第四个十年。我们要做什么呢?是文化。慈善有慈善的文化,医疗有医疗的文化,教育有教育的文化;而文化的本身就是文化,这在我们的人生中占了很大的范围。我们如何使社会祥和、家家幸福、人生的方向上轨道,都要靠文化。

  大家都好担心现在的教育,担心什么呢?因为我们常会在新闻媒体看到老师稍微教训学生,家长就出来告老师等等的报导。教育原本很清净,但是由于媒体的渲染报导,使得老师们没有尊严,令老师们很心寒。因此,现在媒体最重要的是要有一股清流。过去慈济的媒体只有慈济道侣及月刊,现在又有了大爱电视台。「大爱」是家庭共同的语言,大爱台报导了很多感人的真人实事,里面完全是清净的节目。

  老师有必要多了解慈济,因为了解以后,才能够以静思语教学来带动孩子;而在大爱电视台内,有很多可以运用的教材。这就是慈济的第四个十年,我们要用心地落实文化的工作。

  总之,四大志业是有次序、有计画地不断在推动着,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安和乐利。这个时代是世代交替的时代,也是世纪交替的时代,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因此,我们要把握分分秒秒创造一个清净的世界。

  但愿老师们从此时此刻开始,都能虔诚地付出你们的爱,用心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祝福你们,日日吉祥、福慧双修!

  (节录自八十七年一月证严上人对教师开示语)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