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9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书写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胜于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众,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佛及弟子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书写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这底下总说,总起来说。若是假设是善男子、善女人听闻了这个般若波罗蜜的功德这么广大,那么就发心受持、读诵、演说,还能正忆念,又能够书写流通这个经卷,能够恭敬供养、尊重赞叹的话,又能华香乃至幡盖的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功德太多,像前面的这么多的功德。

  「胜于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众」,能超过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众的功德。「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样子。这个胜于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众的,对于十方诸佛及弟子众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的这样供养,你对于般若法门经卷的这么样的修习、供养,胜过对十方诸佛及弟子众的恭敬、尊重、赞叹、饮食、卧具、汤药的供养。「诸佛及弟子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也都不如受持、读诵、书写、华香供养般若波罗蜜经卷的功德广大。

  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两个原因。我们如果对于般若法门不学习,我们不学习,我们也去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供养、赞叹,般涅槃后起七宝塔,这样子供养,功德当然是很大,乃至成佛以后功德都不能尽,也是功德很大。但是,若是供养般若波罗蜜经卷的功德,为什么大过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众的功德呢?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我们若是对于《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恭敬、尊重、赞叹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会读诵,受持、读诵,会学习了。学习了,那么你就会通达一切法空的道理。这样的道理,你供养的时候,与诸法空相应,没有这个执着心了。你这样供养的时候、赞叹的时候,你的功德就是大。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这个诸法毕竟空的智慧相应的时候,你供养佛、供养佛的弟子、供养塔、供养舍利,你的执着心强一点。执着心强,使令你的功德就受影响了,就小了一点。所以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就是你若学习般若波罗蜜了,你通达了诸法空的智慧,你供养礼拜的时候、读诵说的时候,有这个般若波罗蜜的气氛的时候,你心里面没有那么多的执着,你的功德广大;执着,功德就小了,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是十方诸佛的母亲,一切佛都是由般若波罗蜜生的,他们由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成佛的。这般若波罗蜜是佛的师,是十方诸佛的师长,是十方诸佛的母亲,它是佛法的一个根本,所以,它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若是供养般若波罗蜜、学习般若波罗蜜、赞叹般若波罗蜜,功德非常大!原因在《大智度论》上是说出这两个理由。所以,学习般若法门是非常重要。

  我们若是从这个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到中国也很久,很久了。这净土法门的经和这《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到中国来都是很久的,大概汉朝的末年,就来了。来到之后,到这个我们在中国佛教史上,晋朝有道安法师,他欢喜这个学习《般若经》,每一年讲两次,讲两遍;但是因为翻译的人翻得不太好,但是这经,现在藏经里还是有,就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只好到那里念念就过去了,所以非常地遗憾。所以道安法师曾经发愿,要愿生弥勒菩萨那去,去请问弥勒菩萨这句话怎么讲,有这个意思,有这件事。

  等到这鸠摩罗什法师来到中国的时候,这个问题没有了,是皆大欢喜!当时中国的佛教徒遇见了《摩诃般若波罗蜜》,一读,大家都懂了,也有《大智度论》的解释,所以中国佛教,鸠摩罗什法师来到中国以后,中国佛教是一个大的转变,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转变。我们现在的印顺老法师,也特别的赞叹鸠摩罗什法师。

  中国佛教,因为有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中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智度论》,所以中国佛教就是特别的庄严,清净庄严。乃至其他的学派都把《般若经》的道理引来一段,放在那里,所以都是庄严的,也是庄严。这印顺老法师他这样讲。

  印顺老法师他的思想,你读他的这个著作可以知道,他就是,我们这么多的佛法,有小乘佛法、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有很多的宗派;但是以《般若经》,就是属于三论宗,他对于这一派的理论就是爱好,爱好这一部分的理论;但是你问他,他说他没有宗派。他也不说他是三论宗,当然古代的三论宗,和他的思想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般若波罗蜜的确是很重要。

  另外一件事呢,在鸠摩罗什法师来了以后,那是南北朝的时候。南北朝的时候,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人很多,也有人欢喜学习《华严》的、欢喜学习《法华经》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但是也有人欢喜《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受持、读诵,那么也就有很多人得圣道。

  我再讲一段,已经到点了;但是我再讲一段,讲一个故事听听。已经讲完了,我们这个讲完了,再讲一个故事。这是《高僧传》里面有记载的。

  在四川不知那一个县,在《高僧传》有说,是那个地方的人,他就离开他那个地方了,就到江浙一带来,到这个长安,长安一带、到江浙一带,这个地区佛法兴盛。那么,但是他学了什么佛法呢?他就是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学习这部经,完全能背下来,是三十卷。三十卷,他完全把它背下来了。背下来了,过了多久了以后,人总是想念家乡嘛,也回到他自己家乡去了。他就办这个法会,办法会,怎么办法呢?就是约会,当然大家欢喜读这《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人,这是三十卷,就是约会三十个人,每人读一卷,就是这一下子就是等于读了一部,就做这样的法会。常常有人来呀!一个月做一次,他自己也用功修行。

  但是那个地方有问题,这道教特别兴盛,四川那个地区相信道教的人特别多。道教也是做法会,做法会,当然也就会知道了,来了一个出家人,他也做法会。「那这样子,我们也通知他,我们做法会的时候请他来!请他来。」这位大德就接到了这个通知,心里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好!我也去。去的时候,去的时间稍晚了一点,那么那些人,人家正已经开始,时间开始了一个钟头了,他就来了。来了以后,就是进来以后,就是在旁边有个座位就坐下来。

  坐下来了,那些道教徒就是不满意了。说是:我们对你表示尊重,所以给你个通知,请你来;你也应该对我们表示尊重,我们这供着老子,什么什么名义。但是也应该,我们大家都礼拜,你也应该礼拜,怎么到那儿就这么进来就坐下来了。

  这位法师说:我也想了,我来了,我也想我要礼拜;但是我想恐怕不好,恐怕我给他磕头,恐怕不好。说:有什么不好嘛?这你们尊重释迦牟尼佛,我们尊重老子,老子就是佛,一样的。那好!这个法师站起来说:好!好!我也礼拜。他也去磕头,一拜下去,这个像就摇动,拜三拜这个像就倒下了。倒下去,这些人讲:不是!与你拜没有关系,这是或者是有风、或者有什么。我扶起来。扶起来。你再拜,看看!他就是:好!我再拜。又倒了。

  这一下子这些人说:怎么回事情?这位法师说:佛法不可思议!你们相信老子,相信这些道,这个不行,不如佛法,相信佛好了。那些人感觉这个事儿的确是有问题呀!好!我们想一想。当时没有说是一定相信佛法,后来就很多人就来信佛了,都相信这位老法师了,有过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他就是把这一部经完全背下来,每天读、每天读。就是这样子境界,有这种事情。

  有的人,你讲一个道理,我感觉到满意我就可以相信,相信佛法,有的人讲道理不相信;但是看见这个事就相信了。他来拜的时候,能把那像就受不了,就倒下去,哎呀!这事不可思议,就是相信了!

  在《高僧传》上看,很多受持、读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不可思议境界,有这个事情。我这个故事讲完了,我再讲一段话。

  我们佛教徒,受了三皈五戒,显教是这样;密教是灌顶,是怎么的,都是好!受三皈五戒,然后我们就是在那里皈依、受五戒,就是在那里学习佛法,或者是听经、或者是也可以到密宗的大德那去,灌顶、学陀罗尼、受四臂观音,各式各样法门。但是,印顺老法师说了一句话,当然这个话也是真实的。就是所有的法门里面都要加上摩诃般若波罗蜜,都是要加上这个的。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佛教里边,佛法告诉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不要到三恶道去。

  我们在人天的世界享受这个乐的境界,不要太苦,太苦了不能学习佛法,三恶道是不能学习佛法的。地狱里受苦,受苦的人他能修行、能学习佛法,也不能;到饿鬼的世界也是很苦,也不能学习佛法;在畜生的世界,也是恐怖的世界,弱肉强食,都是心常恐怖啊。那能学习佛法,只有在人间。

  在天上,刚才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是在人间信佛的人生到天上去,在人间发了无上菩提心、在人间信了佛,得了佛法的好处,然后生到天上去,他知道:哎呀!我在人间受了八关斋戒才生到天,这佛法,我要感谢佛法的恩德呀。所以来到人间来护持,护持佛法,来到人间来拜佛呀,都是这样子。

  如果在人间根本不信佛,在社会上做种种功德,也生到天上,那些人他不信佛,他不信佛。他生到天上去,他就是享天福,拿不出时间来到人间来。顶多有感情的,他来世间来看一看。我以前的儿,我还想念,看看儿。我以前的丈夫、以前的太太、以前的父母,顶多就是他来看一看,也可能会有点儿帮助,我前生的父母这时候有点儿困难,他可能来。也可能有这种事,也可能忘了啊。他这个天福享得呀,迷惑了!人间事他不管了;或者虽然是父母,感情不好,他也不管,这感情还是很重要。

  感情者,智慧也,感情是智慧呀!我看年青人可能是不懂;年纪大了,感情是一种智慧,你若加上智慧,那感情还算有点意思的。如果没有这种关系,那他在天上就是享天福,他不管你的事情,不管你的事情的。这样子,我们是受了三皈五戒,是不到三恶道去,享受天福了还是迷惑颠倒,还是不能解脱的呀。

  佛教徒怎么样才能够解脱,才能够解脱生死苦、才能得圣道?唯有摩诃般若波罗蜜才可以,才可以的。你没有这个般若,是不能解脱的,不能得解脱。说:我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能享人间的福、享天福也很好。这是无常的呀,不是永久的呀!享天福也是无常的呀,寿命到就死掉,就结束了啊。人间的更是,我们亲眼可以看见,没有多久就垮了台。

  赫鲁雪夫就做了十年的总理,我们中国的这些名人也是一样,就是几十年嘛,几十年就完了啊,也并不是快乐的事情啊。所以人间的福报、天上的福报,有无常的问题。无常的问题,我刚才说是不断,我布施波罗蜜、持戒,戒波罗蜜、忍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断地这样修行,这事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啊!我们做一些功德,我做了,以后再不想做。就是再做,这也是多少有限度做。那么你将来得的果报就是,那个果报完了就完了,没有了。就是没有了以后怎么样?然后就是不是在人间贫苦,就是到三恶道去了。

  如果我们若修学般若波罗蜜法门,不但是在人间天上享福,而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得成圣道,就永久地解脱苦恼了。所以,般若波罗蜜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我也是,头几天我也说过,我们现在的佛法是末法时代,不能不承认这件事,是末法时代。为什么是末法时代?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不兴盛,不兴盛啊!

  我现在若再说一句话,我就有可能我有过失了。

  在南北朝的时候,隋唐的时候,为什么佛法兴盛?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兴盛,这时候学这种经典的人多。等到后来,逐渐地逐渐地,学习这法门的少。我先念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我们就是,我们现在,我们还是不说名字。古德,也不是很古的古德了,多数是不学习《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解。这个法门学习的少,你看他的注解就看出来、他写的文章就看出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气氛少;多数就是《楞严经》和《起信论》。我说这话就好像是我有过失。多数都是学习这个。

  从唐朝的末年,宋、元、明、清,到中华民国,都是这几部经,大家契机,欢喜学;但是佛法就是越来越衰微。而这时候净土法门兴盛,因为什么净土法门兴盛?不能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不能修止观了啊!只好念佛嘛!念佛念好的人也还好,往生阿弥陀佛国也是好。如果阿弥陀佛都念不好,别的功德也没有啊,就不必说了。

  所以,你从佛教史上看,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到中国这个历史上看,也看出来这件事。没有摩诃般若波罗蜜,佛法就衰微,就这样。衰微的时候,大家就是念阿弥陀佛了。这佛菩萨早已经看清楚了,所以就是到佛法灭亡的时候,这《无量寿经》还能够继续一百年,住在世间。只有这一部法门我们可以用功、可以修行,其他法门都不行,修不来!

  所以,从佛教史上看,也知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重要;但是这个事情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的!我们现在的佛教的情况我们也知道,就是一般的这种情形比较契机。譬如说是打佛七,人也可能会多一点;拜忏,也可能人会多一点;或者说是宣扬一个法门,令你发财,这样子人也会多一点,人会多一点;但是学习这样的法门,人就会少,他就少。在这个时代人就是这样子,对于这个不契机了,不契机了。所以,佛法便渐渐、逐渐逐渐就是灭亡了。就是这样子。

  可是,若是我们把心静下来,深入的思惟,思惟这件事,要努力,自己要努力,要努力!这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自净其意」这句话,怎么能自净其意?就是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才能自净其意,不然是不能的!

  我现在又,我也很少说这句话,我现在要说,就说这个卢胜彦,相信他的人很多;但是他的意思,他有一年在三藩市办法会,我那时候,当然我不会去参加他的法会。但是有佛教徒就录音,他还在那讲话的时候,录音给我听。我一听,他说:你给我十块钱,我要你发一百块钱的财,你就会得一百块钱。我认为人多就是在这里,就是这样子嘛!人就会多了,就是能发财。你用少财能得多财,就是欢喜这件事。所以这样情形,这个其他的事情,其实我们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的思想多数是注意这一点,你就在这一点去做事,你这件事就会有发展,就是这样子嘛。

  所以,我在想发财也不是不好,发财也好嘛,我也赞成发财,也不反对。但是,同时要增长智慧,要学习智慧,同时也要学习智慧。然后,你这个财还是很妙的,还是很好的。如果没有智慧呀,没有智慧,这个财可能对你不利!对你不是太利的。

  我们昨天讲那个故事,他念《金刚经》,《金刚经》是般若波罗蜜,我看那老婆婆也是有钱的人。就是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保护她的安全了啊。如果光是发财,不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就不安全,就危险!

  现在我们,我也没有看见光、我也没有闻见香;但是,我相信:有佛菩萨的慈悲,我们才能把这一品讲完。佛菩萨的慈悲、诸天的威德,我们学习了这一部品,也感谢三宝的加持,感谢诸天的威德;也感谢谛通法师慈悲,我们在这里学习,也感谢你们各位居士陪伴我,我都非常感谢!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