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掌中解脫:附录四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掌中解脫:附录四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

  雍增‧墀江仁波切 造

  仁钦曲札 译

  敬礼大悲!

  大了义之大悲为大悲心本尊观自在,了义之大悲如《入中论》礼赞偈所说,为初、中、后三时均极重要之大悲心,于彼前敬礼!

  为显其法源清净故开示作者殊胜:

  甘露梵文为「阿密哩达」,意为无死,唯佛方能摧破微细死魔,能得如是无死果位之藏教授,金洲所传来。此教诫出处为《亲友女因缘》、《牵地狱车力士记》、《华严经》、《文殊游戏经》、龙猛《宝鬘论》之「彼罪熟我身」等,弥勒之《经庄严论》、无着之《菩萨地》,寂天《入行论》之「诸凡自他者」等。

  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

  如金刚石碎片亦能映蔽其它珍宝,喻此修心法之一分亦能压伏我爱执;如少许日光能除暗,喻此法之一分亦能除我爱执;如药树之少许叶片亦能除病,喻此法能除我爱执,文义等应知。五浊横流时难入正道,于此时节,以修心法为伴侣故,恶缘无法扰动,能将恶缘转为菩提道。

  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共有七义:

  (一)开示加行基础法

  先学诸加行,即思惟暇满、利大、难得、死无常、恶趣苦、皈依、业果与轮回苦等。

  (二)正行修菩提心

  若详细思惟,将知轮涅一切皆是发心助缘,观待轮回本性,能策发「汝应发心」之念;观待声缘堕寂静退之理,亦激励发心。须发心的原因之一是:一切有情皆为死无常所遍覆,而且如《四百论》中所说:「是故无常者,一切转为苦。」轮回之处、身、受用等一切,皆具无常与苦之自性故,思惟三界众生之苦状而发心。又思惟众生皆随业烦恼转、于烦恼品缘起中连续流转之理而发心。

  此中分二:有关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两种修法。因利根化机串习空性之关系,古籍中大多先说胜义菩提心修法,本文根据自宗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之轨矩,仿照《修心日光》、《善慧密意庄严》、《甘露藏》、格邬仓《根本文句》等诸论样式,依殊胜密意置于后述,是故先说修世俗菩提心:

  初应修自他平等,其修法出处为《集学论》所说之「自他平等串习已,菩提心者当坚固」。所谓「自他平等」者,并非自他二者在无我方面平等,轮回中受苦平等,或求乐、不欲苦平等,乃是指对其他有情亦能生起珍爱自己之心。其修法请参阅余论。

  复次,如格西夏博岗巴所说:「若未能视自如仇之前,上师等任何人均不能利益之;若能视自如仇,方能生起一切利益。」故应众过归于一,亦即如《入行论》中所说:「尽世所有苦,皆从自利生。」及「世间诸灾害,所有怖畏苦,悉从我执生,留此魔何益?」荡巴云:「苦乐二报非关他,根源在己定日瓦。」《修心利器轮》中说:「由此我获敌,亦捕隐藏贼,扮我欺诳者,是我执无疑。」毒、兵刃、诤讼、疾病、人与非人损害、三恶趣苦等,一切皆依我爱执生。龙猛《菩提心释》云:「于有情离贪,如毒行应离,声闻离贪故,仅获劣菩提,不舍有情故,获圆满菩提。」诸声闻众误入下劣道亦是我爱执之过。总之,如《入行论》所说:「此何须繁说,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认定我爱执为一切哀损之根本。该论又云:「尽世所有乐,悉从利他生。」诸有情是出生现前与究竟一切善资粮之大库藏,犹似如意宝,亦如良田及乳汁无尽之牝牛,恩德极大,故应珍视。然如《入行论》所说:「有情与诸佛,同能生佛法,若是敬信佛,何不敬有情?」我等现在虽于佛像前献供敬礼,发离苦求乐之愿,祈祷相续中生起地道功德,然却轻弃作为息苦生乐之因,与出生大乘地道果之因的有情。见此轻视极为错误已,于诸有情思众皆有恩。

  其它有情之苦及苦因我悉取之,我之身、受用、善根等皆舍予有情,取舍间杂修。若念他人痛苦无害于我,故毋需除之,如是则年少时不应积财养老;若念相续各异故不同者,则自己不需除母亲之苦;若念母恩大故不同者,当知一切有情皆是具大母亲,此外且有手不应除足病之过;若念彼是一聚合故不同者,当知所谓聚合是多剎那与多支分积聚而成,无独立之聚合;若念自己重要故不能舍离者,当知无始以来虽为成办自利,然悉无所成且堕于轮回百般衰损之泥沼中。《入行论》云:「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心力弱者最初将自己下午之苦于上午取之等,先从自身取而作修心,若串习者,次于亲友、中庸、仇敌等依次增修,最终能取遍虚空众生之苦;复令取舍乘来去之风息。

  依悦意、不悦意、中庸三境生起三毒时,决断为有情之三毒,而发起愿诸有情远离三毒之三善根。

  结行略教授,于彼策念故,口诵「愿彼等罪熟我身,我所有善熟于他」等,及「众生所有苦」等取舍之启请文,且如《华严经》、《净行经》中所说,配合威仪瑜伽,威仪尽诵持。

  修胜义菩提心者:方便分获坚固之后,示密胜义菩提心修法:所取外境之所摄诸法,唯于心中如是显现,此外无微尘许实有,是放思诸法如梦;能取内心之所摄诸法亦无自性有,故尔观心于胜义中亦无生;不仅有法能所二取所摄之诸法,即使法性本身亦应抉择为无实,是故对治自然解;通达空性能得涅槃,若未通达则不能消灭轮回,且能生起轮回因果,是故空性为轮涅一切之根本「赖耶」,而且从空性能现起一切缘起故,道体住赖耶;座间士如幻──胜义谛如幻分三种,可言有而非实有,虽显而空、现相如幻,此中依后者修。

  (三)转恶缘为菩提道

  此中分二:略示和广说。初者,于不善之增上果:天龙争斗、黑品增长、疾病灾荒、动乱斗争等内外一切中断现起时,以及种种罪果充满情器时,应以此法将逆缘顺缘与中断转修道助伴,能害者转为善知识,将此等纷乱恶缘转觉道。金洲云:「恶缘善劝请,魔鬼佛神变,病苦罪扫帚,苦法性显现」,《入行论》云:「又苦诸功德,谓以厌除慢,悲愍生死者,羞恶而喜善。」

  第二广说分二:依意乐发心转变与依加行积净转变。

  初者,境、时与苦、乐、好、恶等,遇缘即修习为一切皆善,亦即如喀切班钦所说:「苦乐回向善资粮,利乐虚空愿充满,若苦承担一切苦,痛苦大海愿枯竭。」嘉瓦扬贡巴云:「种种苦不幸,堪布身中尽。」余处亦如是:「富不可爱贫可爱,富者积护痛苦大,贫者苦行佛法成,佛徒心向乞丐身;赞不可爱谤可爱,赞者我慢傲心生,谤者自过全显露;乐不可爱苦可爱,乐者烦恼五毒盛,苦者昔造恶业尽。苦是上师之大悲,苦为安乐必经道,彼若无者乐亦无;苦为悉地之桥梁,能令证德广增上。」此视安乐非庄严、视痛苦为庄严与功德之法,非说除此大乘修心时外,即不需重视,此在三士道修法中均极重要。因为最初学下士道时,于现在未死前之乐视为过失,舍弃现世,重视皈依与乐果之取舍,视积资净障等修法苦行中所受之苦为庄严,甘之如饴,生起希求后世之心;学共中士道时,了知后世虽或能得善趣天人身与富乐圆满,然亦是有漏乐,不可保信,终会转变,重又聚集苦因与引发痛苦,由是心生厌离,视一切轮回乐为过失,如呕吐患者见食,以希求解脱之心,视三学修持苦行之苦为庄严而非负担,以消灭集苦轮回;学上土道时犹为重要,众所周知不须赘言。总之,若不视乐为过失,则不能解脱轮回与恶趣,若不为法受苦即不能获得解脱;若不见希求自乐为过患,则不能生起利他之心;若不受苦行精进之苦,则六度行之修持不能究竟。

  第二:四行胜方便——一切善根回向菩提因等积集资粮,清净妨碍道于相续中生起之违缘罪堕,念魔碍之恩德悲愍施放朵玛,于诸护法托付增长发心之事业,由此等门增长修心之修持。

  (四)开示一生修持之总纲

  摄教授心要,应修五种力——心不随我执、贪、瞋等转者为牵引力,不离修心意乐者为串习力,令发心不坏且增长故积集资粮者为白法种子力,思我爱执过患而断除者为破坏力,愿诸善根为发心不坏及增长之因为发愿力。又有大乘迁识法——一切财产施予会众者为白法种子力,于身不贪者为牵引力,念烦恼过失者为破坏力,愿不离发心为发愿力,相续修习发心者为串习力;五力重忆念佛之行传,作狮子卧姿等威仪。

  (五)开示修心纯熟之量

  佛说诸法归于对治我爱执之一要;他人之证明与自己问心无愧之二证取其主;贫富苦乐皆一味故常怀欢喜心;心纯熟量为与前不同,能将我爱执之心颠倒;具有能忍众苦之大苦行者,珍爱他人之大菩萨,不违越法行之大沙门,羞犯微细罪堕之大持律师,纯熟大乘正道之大瑜伽师,是为五大纯熟相;且如善巧马术者,能应付突发事件,散乱亦能主。

  (六)开示(十八种)修心三昧耶

  常学:

  1、修心不违承许之戒;

  2、不流于怪诞;

  3、不堕偏党之三总义;

  4、以前之意乐心改而身威仪不须修饰如故;

  5、勿说他过缺支节;

  6、莫观察及思他人过失事;

  7、依对治先治重三毒烦恼;

  8、修习修心,不求于轮回快乐与自利菩提等果报;

  9、莫啖为驱鬼而作修心等、与八法之心混杂及搀杂我爱执动机的如毒之食;

  10、不可讲情义——不于烦恼作对治而放逸懈怠,及于仇敌长期怀恨;

  11、勿作世间说他人过失与驳斥之诤骂;

  12、勿俟于他人有难时之狭路,

  13、不可当庭广众斥责对方,揭发过失而治罚之,及以猛咒逼迫天魔等而刺其心;

  14、莫以欺诈方便推诿过失于他人;

  15、莫为驱鬼消灾而将修心等作经忏用;

  16、众利与功劳等勿争先;

  17、天莫变成修心不成为我爱执对治反成其助伴之魔;

  18、莫为自乐故令他人受苦或希望他人生苦,即乐莫求他苦。

  (七)开示(二十二种)修心学处

  1、以此修心修持作印定之一,贯彻于衣食住行等一切威仪之众瑜伽;

  2、妙缘、恶缘与烦恼等随生何者,唯以修心对治即可,亦即一除诸障难;

  3、一切善加行最初须发心、最后须回向菩提,故初后修二事;

  4、于苦乐二境皆安忍,不失修心之修持;

  5、舍命护佛法总三昧耶与修心十八三昧耶之二戒;

  6、勤学初念烦恼对治难、中退烦恼生起难、后断烦恼相续难之三难事;

  7、取值遇贤妙上师、自心堪能、衣食顺缘具足之三主要因;

  8、修敬信上师、欢喜修心、防护三门不退失之三不退失;

  9、具身不离敬礼旋绕等业、语不离祈祷念诵、意不离发心之三不舍离;

  10、于修心之境无敌、亲、中庸三者之偏党;

  11、修心之修持着重周遍于一切境及一切事、且非唯口说之深透;

  12、于家眷、仇人、恩将仇报者、因宿业自然不喜见者,及父母等五类难修之境较难修心故,应专门分别而修,亦即特殊犹常修修心;

  13、不待衣食顺缘等众缘备方作修心;

  14、后世校今生重要,修心较其它修持重要故,今当修主要;

  15、远离不能忍修法苦行而忍俗务苦行之忍辱颠倒、不尝法味而尝世俗味之味着颠倒,对有罪者不起悲心而于正法行者起悲心之悲心颠倒、于弟子等不教授佛法而授以现世学问之求心颠倒、不希求正法而希求世间之欲心颠倒、不随喜善而随喜恶之随喜颠倒等六颠倒;

  16、于修持莫时修时辍、轻尝便舍;

  17、斩绝专修习至究竟;

  18、观察今断疑解脱;

  19、为利有情作修心故,饶益他人时不思有所恃;

  20、禀性不应有于他人微少损害亦忿恨等之暴戾;

  21、随逐苦乐如夏季天空须臾变化,随时舍弃修持,如是之喜怒莫轻发;

  22、于修持勿着于功绩与名闻等声誉;

  最后以(格西切喀瓦大师所说)「于菩提心获自信颂」作为结束:

  我因多胜解,轻苦与恶名,获伏我执教,今死亦无憾!

  新、旧噶当派文集中虽有大量《修八七义》根本文句与注疏等,然正文次第互不相同、文句多寡参差不齐。或与引导科判不相吻合,或有非属通之文句等,情形不一。有鉴于此,长时以来拟编写一根本文,按照符合自宗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语教传统之诸论,即《修心日光》、《善慧密意庄严》、《甘露藏》等之密意编排。后于乙亥年(1935)在昌都甘丹强巴林寺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由一心专修者朗忍巴‧彭措贝丹献礼劝请,于是细察多种本释编成此根本文句,另以科判庄严合成一文,僭名帕绷喀转世者书,愿众生利益增长!

  本文为我具恩根本上师大勇识嘉杰‧雍增‧墀江金刚持至尊善慧智持教海吉祥贤,为利益我这劣慧者杜松巴‧贝丹易于修持《修心七义》根本法故,以无上慈悲欣然赐予贯注,愿此微妙加持甘露流入自他一切有情心中!

  吉祥圆满!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