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慈济精神形象化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慈济精神形象化

   时间过得很快,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不断地过去,真是岁月如梭,因此我们更要用心把握时间。

  我常说,孩子的希望在教育,社会的希望在人才,所以每一次看到慈青或教师联谊会的老师们,我的心都充满了希望。早上,精舍有慈青志工圆缘,他们来医院当了七天的志工,看到他们,我觉得好贴心,很可爱,心中也很安慰。

  在付出中成长

  他们常在心得分享时说,还没有踏入慈济之前,他们和现在一般的年轻人一样,都觉得父母的给予是应该的,还要跟别人互相比较。例如:别人的父母地位比较高,家庭比较富有,别人的父母对孩子更贴心;他们不断地往上比,并且觉得自己不如人。纵使父母亲给他们再多,他们都不会感到满足,因而难免有很多的抱怨。

  但是踏入慈济之后,在参加生活营的活动中,他们首先了解到慈济的精神面,并且学习做人的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他们必须学习应对进退的礼仪,从中才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能忽视的。

  然后他们参加医院志工,很多慈青都从婴儿室做起点,先认识生命。当他们在婴儿室里,看到弱小的生命及早产儿不健全的肢体,心中都很震撼 - 原来每个人生下来,能够四肢健全是很难得的。他们看到有的小婴儿保不住生命,才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他们还看到母亲要生产时受苦受难的挣扎,才体会出妈妈怀孕及生育的苦难。之后他们在小儿科病房里,看到父母亲照顾孩子的情形,体悟到 - 其实爸爸的心也非常地柔软,与孩子很贴近。当孩子有病痛时,爸爸也会流泪,守在孩子身边轻声细语地照顾,爸爸对孩子那分真诚的爱,等于给他们上了一课。

  他们在普通病房看到生老病死的种种情况,明白生病不完全是老人的专利,有些小孩也罹患了绝症,有十岁的小孩患了高血压,八、九岁的小孩肝硬化,也有的小小年纪就有糖尿病。以前他们都以为生病是老年人的事,很难想象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就有这种病?所以,他们体会到生命是无常的。

  看到医院里的老人家,有的家里很有钱,也有孩子,但是他们在医院里却非常孤单。慈青们就陪这些老人家聊天,这些老人非常寂寞,所以也会跟年轻志工谈谈心中的无奈,还会说我以前是做什么的,很有成就哦!我有儿子,他当什么「长」啦!也有董事长,也有校长......。但是孩子有没有来看他呢?他们都说很忙,好无奈啊!

  我们都说养儿防老,老师们许多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期待。人在一生当中忙忙碌碌,老了怎么办呢?要靠儿子啊!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但现在是不是这样呢?很难!在医院做志工可以看到人生的百态,这不只对慈青、对老师也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关爱生命

  昨天我听到一位慈青说:「奇怪!为什么有的人挣扎着要活下去,但有的人却那么不懂得爱惜生命?」他说在急诊室里,常看到被救护车送来的,都是年纪轻轻的 - 有的是打架受伤,血淋淋的;有的是车祸或飚车受伤,一片血肉模糊;还有的是吸毒。他说:「为什么不好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呢?」他想到病房中,有许多人正在生死边缘中挣扎,就觉得很矛盾。

  所以,慈青们都会自我鼓励,以前他不知道人生到底要做什么?也不懂为什么要感恩、付出?现在他们看到这么多,终于懂了,也知道要怎样爱惜身体,怎样把握时间,并且多做服务的工作。他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能自由活动,这就是幸福。」

  听到这些孩子们的心得分享,我觉得好安慰;他们来到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人生课程。当他们走进医院,就有许多委员和慈诚师伯陪着他们,当他们有疑惑时,慈济人就会马上随机教导,为他们解惑。

  这几天,很多慈青都到仁爱之家、荣民之家去关怀老人家,逗他们开心,让老人家感觉到人间的温暖。事后慈青都会想到家里的爸爸、妈妈,他们会说:「我怎么从来都不曾抱过妈妈呢?」「我怎么从来都不曾对爸爸说感恩或是关怀爸爸呢?」现在他们都明白,回去后不但要关怀爸爸、妈妈,也要好好地感恩,还要说「我爱您」!

  听到他们这样的心得分享,感觉很温馨,并且对社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感恩老师们用心地付出,这些孩子们说不定也曾是你们的学生呢!

  为时代做见证

  陈乃裕居士来精舍时,我问他:「教联会推展静思语教学,已经几年了?」他说:「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已经八年了。」我说:「今年是公元两千年,我们是不是要将这八年中,很多老师的静思语教学心得,好好地汇集起来编辑成书,编几本都可以,只要把值得留下来的心得和成果,好好地集结成书,这就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教育志业的历史。」

  陈居士希望等十年的时候再做,我说:「还是要趁现在,因为我们生活在公元两千年,是大世纪的结束,所以最好在这公元两千年内,把以前所做过的,好好地做一番整理。当明年两千零一年时,我们要重新开始,这样就是新世纪的新希望。」

  各位老师们如果赞同我的想法,也有温馨真实的教学故事,是否能稍加整理,留下足迹,不要流失了。非常感恩各位老师们,因为有你们,才使得慈济的教育、文化更加光彩,尤其在静思语教学方面,已经把静思语教学做到「向下扎根、向上茂盛」了。

  希望的人生

  今天在志工早会时,有位委员志工说,有一天,她突然听到心莲病房里传来很大的叫骂声,委员志工就赶快跑进去查看。原来是一位生病的爸爸在骂他的孩子,他是一位三十几岁的人,已是癌症末期,他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这对父母很爱孩子,但是表达的方式与一般人不同,他们与孩子间的对话经常是「你有没有写功课?」「这次考几分?」或是「这学期的成绩是甲还是乙?」这就是他们对孩子关心的方式,所以对孩子说话时,总是用喊的,要他们好好读书,分数要考好。

  那一天,他的儿子在病房里玩,这位父亲就很生气的说:「你都没有写功课,以后长大要做什么?」接着就唠唠叨叨地念了一大堆,虽然他已是癌症末期的病患,但是骂起孩子的声音,大到连病房外都听得到。我们的委员志工听到了,就赶快进去关怀,劝慰这位爸爸说:「你不要生气,你的病最怕的就是发脾气,千万别生气,来!把孩子交给我。」

  委员拥着孩子出去,到心莲病房另一头的桌椅前,让孩子坐下来写功课,一面对孩子说:「来!你要好好写,让爸爸欢喜才是孝顺。」孩子乖乖地打开课本,做课本里的造句。有一题造句的题目是「希望的人生」,孩子一下子就写好了,他写着:「花莲有一位师父,他盖医院,也盖学校,而且都去救贫苦的人,这就是他有『希望的人生』。」委员没说话,静静地看着他写。

  写好之后,委员摸摸他的头说:「你好棒喔!你知道盖医院的花莲师父是谁吗?」他说:「我知道!这间医院就是他盖的。」委员又问他:「你见过证严法师吗?」他说:「没有!」「既然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呢?」「我们的课本里有喔!」委员很疑惑的问:「你的课本里真的有吗?」他说:「是啊!我的课本里有,但是我没有带来,那是老师教的。」

  这孩子好可爱啊!可见八年来的静思语教学已经向下扎根,并且从北到南、中、东部的小学生,都已经很普遍了。其实中学生也已不少,我常常听到一些中学生因为静思语教学,而改变了他的人生。此外,政大商学院也开课,开讲慈济的文化,这是由商学院院长和主任决定开放给商学院的学生选修的。

  起初,他们预计的学生名额是七十人,因为一般教室最多只能容纳七十人,没想到后来一直登记到二百多人,必须换最大的教室,但最大的教室也只能容纳二百多人,如果再登记下去,后来的人就必须站在外面听课了。

  很感恩老师们的用心,因为法再好,假如没有老师们真正用心地施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中国留传下来的书籍,也有一句句的短句,像论语。我很喜欢论语,也经常引用论语来解说做人的道理。但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子曰」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当孩子学了静思语说「师公说」时,会感觉我就好像在他们身边,当他们照着静思语的指引,做到了以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可能是这样,静思语才会让小学生乃至大学生都觉得受用无穷。

  慈济精神形象化

  我常对孩子们说要尊师重道,只有发自内心的尊师,他们才会重道。因此,老师一定要做到让学生能尊重,他们才能接受我们的教育,否则老师们所说的话是没有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 - 从事「静思语教学」一定要从老师先做起,学生才能欢喜地接受。不只是接受,还要能做到,这样社会才能真正的净化。社会上每个人的希望都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教育能造就人才,这些人才就是将来社会所需要的,所以,老师是造就人间希望的菩萨。

  去年年初开始,我的心不断地环绕在天灾、人祸上,老师们可以看看我们的月刊或听录音带、看录影带,就会发现报导的内容十有七八,都离不开无常、国土危脆等等天灾。如今九二一大地震的灾难虽然过去了,但是,对我和所有的慈济人而言,还没有过去,因为震灾之后,我们承担了非常沉重的担子,那就是「希望工程」。

  今年开始,我一直挂念着青少年的问题。因此,我们今年的重点要着重在教育与文化,因为青少年首先要靠文化来净化,再来就是教育,也就是希望工程。非常感恩姚居士用心地负起大爱台的责任,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大爱台推上卫星,环绕在全球。现在大爱台的节目是全球同步,如果送上卫星,四秒钟就到了美国,大爱是一股清流,它所展现的文化必能净化人心。

  很期待每个人都能多探讨慈济的文化,但探讨慈济文化和精神是很抽象的,因为摸不着也看不到,到底吸收了多少?有没有放在心里?实在很难说,所以我说:「今年开始,我们要精神形象化。」

  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已,我们要大家好好地做「人师」,不要只做「经师」;要好好地教学生如何生活、懂得做人、懂得生活,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生活离不开形象,而形象的第一要件就是「衣着」,衣服要穿得端庄整齐,如果在社会上看到许多奇装异服,则毋须预言就知道这个社会已经乱了,因为从人的穿著,就可看到未来社会的形态。

  人与其他禽兽外表不同之处,就是人多穿了这些衣服,如果衣服穿得不好,则两者间也相去不远,所以我们要教学生将衣服穿好、穿得简洁整齐。老师们,假如要教学生把衣服穿得端端庄庄的,自己却穿得不端庄,又如何教人呢?所以,希望老师们先以身作则。

  新春时,陈乃裕居士及连丽香委员两位回来精舍,我就对他们说:「我今年对老师们的要求,就是要他们将衣服穿好、穿得整齐,以后你们如果看到老师的衣服穿得不整齐或很皱时,就要请他们把衣服烫平再穿哦!假如看到有的老师头发散开了,也要赶快请他梳一梳,让他看起来很整齐、很有气质。」希望老师们在衣食住行上,能多用心注意形象。

  美化自己

  期待每一个人都懂得我的心,能用心把我要求的精神落实在行动上,我喜欢看到你们的「美」。

  去年岁末祝福时,我问老师们「我身边的委员看起来美不美?」大家都说「很美」,可是你们在现场都没看到委员,怎么会说美呢?因为你们都知道委员的形态,他们「美」的形象已留在你们的心中,所以大家很自然就会说「美」,对吗?

  是的,他们的形象都是大家公认的美,刚才也有老师上台比手语,她们的衣服、发饰、气质真的很好,她们在仪态中表现出为人师表的端庄,的确很让人尊重。所以,老师们,如果要孩子愿意接受你的教导,唯一要用心的就是要在身体力行中表达出来,让孩子们看到老师时有一分亲和感和尊重感。

  所以,从今年开始,愿意美化自己的老师,就要开始自我整顿,不爱惜自己的老师,我就不勉强他了。总之,「美化自己」是让自己在孩子和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有一种格,要把师表的品格提升,只有靠自己,别人是无法为你们创造的。

  老师们,我真的很爱你们,没有你们,我哪有教育志业,我非常的敬爱你们,也非常感恩你们,就因为很爱你们,所以我才会希望你们的形象很美。男众老师不要以为师父只是讲女老师,其实,我一样很爱你们,也希望你们穿着得宜,总之,男老师不要留长发,女老师不要剪短发,要照顾好个人的本分和人格。

  你们的人格照顾好了,我们的希望工程就不难了。要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一定要有你们来帮我,才能让未来的社会变成祥和的社会。老师们,我们除了不要妄自菲薄之外,更要尊重自己,这种自我尊重不是膨胀自己,而是懂得疼惜自己,唯有能自爱,才能投影在他人的心目中,并且生根。

  真正的希望工程

  认养灾区的四十五所学校,虽然是很自不量力,但是我很用心,相信社会上会有很多具有爱心的人,只要能将点点滴滴的爱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过,我能给的是硬体的校园,最期待的还是希望老师们帮我给予软体,到灾区认养。所谓的「认养」,就是有空就去我们认养的学校关心他们,心得分享给一些还不知道「爱的教育」的老师。

  很期待这些学校能在一年内重建完成,但愿在公元两千年内,你们爱的软体也能灌输给这些老师,期望在公元两千零一年时,他们有新的学校,新的气象,有真正充满爱的校园呈现出来,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的希望工程。

  心中有很多的感恩,祝福大家在过去的一切,能做美的回忆,未来的一切有新的希望,祝福老师们福慧双修、日日吉祥!

  (节录自八十九年二月上人对培训教师开示语)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