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 尘刹构成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 尘刹构成的世界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尘刹构成的世界

  《大毗婆沙论》的这些观念,《俱舍论》总结为:“极微微金水,兔羊牛隙尘,虮虱麦指节,后后增七倍,二十四指肘,四肘为弓量,五百俱卢舍,此八逾缮那。”这是对《大毗婆沙论》里介绍的长度、宽度、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等世间知识的一个大致归纳。

  极微尘是最小的单位。七个极微就是一个微尘量(他们说得非常具体,如果说到极微是实有的,就具体指出它到底有多大),七个微尘就是一个金尘,七个金尘就是一个水尘,七个水尘加起来就相当于一个兔毛尘,七个兔毛尘就有一个羊毛尘那么大,七个羊毛尘就有一个牛毛尘那么大,七个牛毛尘就有一个隙游尘那么大。

  隙游尘就是能在空气的缝隙中游来游去的尘土。牛毛尘、羊毛尘、兔毛尘就是可以在牛毛、羊毛、兔毛尖上停住的尘土。水尘是指能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自由出入的尘土。金尘是指可以从黄金的缝隙中穿越的尘土。

  隙游尘飞散到空中,我们的眼睛基本是看不到的,而且一个隙游尘相当于823543个极微。这是现在的《大毗婆沙论》可以提供给我们计算的,它说的是实数,不是虚数,而且它向我们提供计算的具体比例。823543,这是我通过两卷的《大毗婆沙论》论文从头到尾计算出的一个数字。一个隙游尘相当于823543个极微,可想而知极微有多小。

  若从时间方面,也能得到一些相关的结论。《俱舍论》总结了《大毗婆沙论》中关于时间的说法:“百二十刹那,为恒刹那量,腊缚此六十,此三十须臾,三十昼夜月,十二月为年。”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一个新的时间量词汇:“腊缚”。

  这里首先成立的是刹那。刹那是时间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单位。时间的最小单位是刹那,相当于一个壮士用力弹一下手指时间的六十五分之一。

  一百二十个刹那为一个恒刹那,六十个恒刹那为一个腊缚,三十个腊缚为一个牟呼栗多,三十个牟呼栗多是一昼夜,三十昼夜是一个月,十二个月是一年。

  如此推算,一个刹那的时间约为0.0133秒,这个数字不是约数,是一个算出的确定数字。

  一个恒刹那是1.6秒,一个腊缚是1分36秒,一个牟呼栗多是48分钟,一昼夜是24小时(这与现在的时间单位差不多了),一个月是30日,一年是12个月(这与现在时间单位是一致的)。

  这里确定了两件事情:极微和刹那。

  虽然由如上的分析方法好像可以得到,但它们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大毗婆沙论》中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让一个凡夫也直观地知道这么短的时间是什么感觉,这么小的微尘看起来是一个什么形象,也无法让你看到。

  但极微就提供了一个说法。极微就是常规所说的“至小无内”,小到你无法找到它的里面,这种小就是最小的实有。短,短到你无法再找到它内部的瞬间,叫做“至暂无瞬”,短到这个程度。这是第一个我们应该要知道的结论。

  第二个,一切事物的存在,总超不出时间和空间的这两个形式,而且时间和空间是绝然不能分开的。所以在佛经中,常常把“尘”和“刹”放在一起来说,“尘”就是指微尘,“刹”就是指时间的刹那。观察事物时,方便起见,或者从时间的方向入手,或者从空间的方向着手了解,都可以。

  《大毗婆沙论》还有一个观点:无为法没有刹那性。也就是说,所有的无为法没有时间轴上从第一到第二推动的间接作用。无为法既找不到时间方面的刹那性,也找不到空间方面的极微性,无为法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成果、概念。一个人若得到了无为法,他就得到了至暂无瞬的瞬间,得到了至小无内的内在空间,这是无为法的确定说明。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