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唯识简介:唯识简介 十九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唯识简介:唯识简介 十九

  唯识简介(净常)

  19.唯识简介(十九)

  本文:

  八识转四智四智成三身

  ┌—前五识—(成所作智)—化身

  八识│—第六识—(妙观察智)—化身

  转智│—第七识—(平等性智)—报身

  └—第八识—(大圆镜智)—法身

  上期简介唯识修观之法时,曾说到修观之下手处在观万法皆是依他起,即令我心洞明世间一切诸法,不过是因缘和合时,临时现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表面上虽是万象森罗,而其内里,却是全然子虚乌有!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即佛开示行者,要从如梦、如幻等六种比喻中,去洞悉世间万法,无不是假的,一切皆空,毫无所得,以对治众生误认万法为真实的妄执!在中国亦有如戏之喻:谓各戏子装扮成种种角色,当锣鼓喧闹,粉墨登场时,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神情活现,一般凡夫,迷心对之,执以为实,或为之颜开,或为之泪下!然而,在有智慧者观之,则明知其为一出幻戏,是假非真,一旦锣鼓收声,风流云散时,即当下台,返我初服!此时彼等在戏台上种种作为,完全不由自主,不过为业力所牵,须了却之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

  唯识行者,若能时时处处,于一切诸法,皆能如是观察觉照,烦恼便可日渐减轻,智慧亦必随之日渐增益,遇境逢缘时,便可作主而不易为其所动,久而久之,便能不知不觉地,远离遍计执,引入圆成实,而证得无上之佛果矣!是以,唯识行者,修唯识观,从因至果,须历三大阿僧只劫,共分五位:

  一、资粮位—于地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

  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将入见道(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修四寻思四如实观,得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

  三、通达位—于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三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之位。此位亦名见道位,因在此位最初见到真理故。

  四、修习位—自初地之住心,至十地之出心(即等觉)间,为欲更断除其余之微细烦恼,及证得转依(谓菩提、涅槃之二果),复数数修习妙观之位,亦名修道位。

  五、究竟位—究竟断惑证理之位,即是佛果。

  以上唯识五位,开之则为三僧只四十一位,略如下表:

  ┌十住——————┐

  |        |

  |        |

  初僧只—|十行——————|——资粮位

  |        |

  |    ┌十回向┘

  └十回向—|

  └四善根——加行位

  ┌入心—————通达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三地    |

  二僧只—|四地    |

  |五地    |

  |六地    |——修习位

  └七地    |

  |

  ┌八地    |

  |      |

  三僧只—|九地    |

  |   ┌入心|

  └十地—|住心|

  └出心┘

  佛位———————究竟位

  前四位皆属因位,故有种种行法之开列,行者欲知其详,请参阅成唯识论第九、十两卷。至于第五位则属果位,觉行圆满,更无行相可言,故今仅赞说如来之三身四智等德。兹略说明之:

  一、大圆镜智—即「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之略。(智。是别境慧心所,而与善十一,遍行五及别境四法,同时俱起,与第八净识相应。以上二十二法,智用增故,但以智名显)。此大圆镜智乃转有漏第八识聚所得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现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根身,此智能变现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镜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因其为万善众德之本体,是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止,故名「法身」。(「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

  二、平等性智—即「平等性智相应心品」之略(乃第七净识与遍行等二十一心所相应,而智用增故,但以智名显)。此平等性智,乃转有漏第七识聚所得者。反于有漏第七识之我见,而达于无我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故名「平等性智」。因其能示现微妙净功德身,随十地诸大菩萨之所乐,现大神通,转正*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故名「报身」。

  三、妙观察智—即「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之略。此智乃转有漏第六识聚所得者,因此心品善能观察诸法之自相,共相,遍知一切众生之根机。故名「妙观察智」。因其能于大众会中,转自在*轮,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故名「化身」。

  四、成所作智—即「成所作智相应心品」之略。此智乃转有漏前五识所得者,因此心品,为欲利乐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乃普于十方现种种变化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之事,故名「成所作智」,因其能随顺机类,变作种种形相,在大众中,巧转*轮,断诸疑惑,故亦名「化身」。

  顿悟入道要门论云:「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智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以上虽说四智三身,并无别佛,只是一佛所具!三身具足,四智圆满之佛果,即是究竟位,此即唯识行者之大目的,大归趣!

  —全文完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