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刘立千居士文集:三大约噶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来源:   作者:刘立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刘立千居士文集:三大约噶

  宁玛派的三大约噶分摩诃、阿努、阿底三部,为最高的三部大瑜伽。在九乘中摩诃判为第七乘,阿努为第八乘,阿底为第九乘,居于诸乘之顶首。

  三乘的主旨,仍在解决“心”的问题上。因为缠缚轮回的是心,走向解脱的也是心。轮回的心是杂染心,解脱的心是清净心,二心本是一心,只是迷悟之差。但总起来仍是一个心的问题。

  心的迷悟是有层次的。佛门设教也是施用种种方便为众生层层解沾去缚,从浅引到深,从低引到高,逐步引导,也有等级,轩此才产生了三大瑜伽。

  众生之迷,迷在什么方面?就是在客观万有显现执以为实上。

  客观显现,本是因缘生法,无有自性,虽有如幻,是假有,没有一个真实存在。众生由于无明,对之起我执和能所二执,执以为实,来缠自心,起惑造业,流轮轮回。缠缚的是心,因此解脱的也是要用心来解开,瑜伽法的前两部主要在锻炼众生的心识能力,破实执,证空性,来解开缠缚,这是实际修炼而不是纯理论问题。

  一、摩诃瑜伽,即大瑜伽,区别于下三部瑜伽。它等于新派无上瑜之生起次第。其所依经为大幻网等,修部即有八教等等。

  此可分为见、修、行、果四面来谈。

  在见解上,把缠缚的世间法和解脱的出世间法分为真俗二谛,世俗为有,真谛为空,成为空有二分。众生把有执为实有,空认为空无,这空有就产生了矛盾。若进一步观察,认为世俗虽有,但无自性,属性空,这称为殊胜世俗谛;真谛虽空,但不是顽空,空有本性和作用,这称为殊胜胜义谛。这空有二分,在空的方面统一起来,称为二谛双融,如此才能见到诸法真性。瑜伽法主要在空有如何统一上,即空有双运的问题上。

  在修习上,即把空有双融的理论变为实践,重在锻炼心识的认识能力。相信真如本智有幻化世间万有的妙用,即心有此能力,本自元成。

  实际修法上观想自身是佛,破除凡庸卑下的思想,自身所处境界亦是佛境界,故观本尊、坛城、眷属、咒轮等,皆是无生胜义之界,本自具足。不过在摩诃瑜伽阶段,众生不敢直认是佛,佛与众生还有尊卑之分,故仍要修四近修,念诵密咒,作承侍,以三业契合三密,继而观天身如幻,我身如幻,作收放,这样从有到空,又从空到有,一切如幻,二空双融无别,来破除实执,语悟真性。若观佛双身,佛父象征方便为有;佛母象征胜慧为空,方便与胜慧双运即空有双运。

  在诵咒方面,要注重风息,由制气(风)可化光明转空,又修入真如、普现、如是因等三摩地,清除情器世间一切执着,彻证诸法如幻自性。

  生起次第是方便,重在现分,可培积福德资粮,断烦恼障,清除执我地取等实执,了悟真性之体。

  在行持上,出定后观一切法皆如幻、性空、现(现相)空(空性)双运,则与现实打成一片,可任运成就三摩地,获得地道神通等。

  在果德上,五道究竟,即生或中有,得佛五身成就。

  二、阿努瑜伽,即教敕瑜伽。其所依经为集经、赫鲁噶格布等等,在见地上认为众生与佛在真如上仍无差别,但对真如作体、性、用在分看法,即体空、性明、用周遍。

  体空分为无生离戏普贤佛母之清净真如坛城,为胜义谛;性明分,为无不灭自生,光明妙用普贤佛父之本性任运之坛城,为世俗谛之所依;此界智不二之子(用)即大乐要本菩提心坛城。观此,则轮涅一切万法皆为界不二所现之游戏。

  在修持上仍观想自身为本尊坛城为前行,在正行上重在修圆满次第之脉、风、明点。观想自身之四或六脉轮,燃拙火,开脉道,引风入中脉,乐空双运,生俱生喜乐智。重在明点上破实执而解脱。又修无修无治三摩地,达到界觉无二双融。

  其修法上分解脱道与方便道。又有有相修和无相修,以及修上门和下门等种种差别。

  圆满次第不重用心识之力去改变空有看法,而是运由风脉明点自起作用。从明点出现光明,生起乐空不二智,而能在修中体认空明、空有双运,并能消溶一切无明习气,如八十性唐妄,乃至一切假名概念、信息符号、戏论分别,凡藏在身中最深处,最难破除之实执,即所知障,连根拔掉,转为光明,尤其是实执中最难破除的为色尘等。只观想性空不易空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风息明点,转化色尘为光明,溶之入空,才能解决色心对立而获解脱的问题。

  住无修无治三摩地,由方便胜慧双运而悟入界觉无别。

  阿努乐空双运,是强制成佛的方便,违反自然,易出偏差,风险极大。

  修圆满次第可以清净所知障,培积智慧资粮,断俱生执着,能了悟真性之用。

  在行持上,了知所现万相皆为大乐和本智之游戏无所取舍而行。

  在果德上,成就任运自自性大乐身(报身)。

  以上摩诃、阿努二瑜伽认为现证空有、乐空双运,则可现证真性,在阿底瑜伽看来空有、乐空本自圆融,他们强为分开,然后再使之结合,是有功用有造作的法门,尚非究竟。

  三、阿底瑜伽即大圆满。大圆满法重在先求悟心体明空觉必性,体性空寂,本净不变,次明心用,心之本性光明,能明现不灭,其所现法性境界即三有轮涅万相,为觉性之受用游戏境界。界觉不二,即空性(心)与光明不二,因此空有、乐空本自双运,尤其是佛的三身德智,亦在觉性菩提心中本自元成,故求学者可以无修无证任运而成佛,所以大圆满法门是诸乘之顶首。其所依之经续如何底十七续,心部有十八经等甚多。实修方面则总分为两大教授,即彻却与妥噶,彻却有四解脱,妥噶有四光、三要、四境等等。

  在见解上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本元心(觉性菩提心),此心体空分为法身,本性光明为报身,大悲妙用普现为化身,三身本具,故众生本即是佛,不须修造。

  体空、本净、无为离戏、不动不变。但空而有觉,觉空双运。本性光明,为万有之根源,故万有之根为本性光明。大悲普现,即觉性之妙用而自现元成。

  觉性虽包容万法,但万法并不能沾染觉性,觉性是不动不变的,如同虚空,无有缠缚,本来清净,本自解脱。光明所现,无文论染净,所现无性,均是觉性之妙用游戏。

  在修习上,因为既承认明空觉性即佛性,众生皆有佛性,故众生是佛,三身德要皆为本具,则本自元成,故无修无造。在坚信本来是佛,本自解脱,远离取舍疑虑之性。

  众生虽有佛性,但由于迷于无明烦恼,不能不悟,所以要排除障蔽真性之烦恼迷误,但并非在本觉上有所修治。烦恼妄想本无自性,既不能动摇真性,真性本自解脱,只有让烦恼妄想自生自灭,惟住于不取不舍的自性法界三摩地上,而直性之用亦自然显发。本法重在光明、界觉双运,即空性(觉)与光明双远(空有双运),光中解脱。

  在行持上,保任清明觉性之明空,任何所现皆为法性光明之作用,运离执着取舍,平等置之。

  在果德上,随时安住任运圆满之普贤王位上,保任明空,四种道力圆满后,则从轮涅中解脱,化蕴身为光明,成虹体身则成佛。

  阿底瑜伽之内又分三部:心部、界部、要门部。

  ①心部,主张悟空明心体,体空而有觉,是觉空双运。外境为心妙用之游戏,故惟住于法身境界之等持,即保任觉空双运之觉性,余则一切不管。此中又分为七种派见,七见皆为对真性体用二分之说明,均属大圆满见之一部分。

  第一派说,界为最初界(体),无有转变,故此心不变易。由于法性光明元成现分(用),似有轮回显现,然体不动,不净之自相成空。此现分是起自法界,住地法界,最后融归法界,为虚空之神变,本自解脱,只要任运放下,无劳对治。

  此意是说体是不动,用虽有现,现无自性,任运放下,不须对治。

  第二派说,阿努以下八乘,对假名安立体,均有歧误。因为此体是自智慧,远离心识,回遮因缘,为法性之大空。要离心识偏执和感受,其性才无复无障而显现。

  似说体是大空,超越情识,八乘对真体皆有意度。

  第三派说,若悟远离戏论,无有造作,本体心性之义,则于体无生灭中而获解脱。其妙用不灭,广大平等,习气失其所依,故无黑白异熟果报。法性本空、本觉、本大离边,此可用因明判断。轮回涅槃于平等性中而获解脱。

  似承认体是无为无生,用是本空离边,故轮涅可于平等中解脱。

  第四派说,必性自然智(体)遍于一切轮涅,其所现境界(用)现分不堕于实有,空分不堕于空无,亦不堕于二者皆非之双运。体空不堕常边,妙用不堕断边,因此它是超越所作而离苦乐之法性。

  实际是承认觉性为体空而用有,真如为非空非有之体。

  第五派说,心之体性不住任何一处,不立任何一法,然而任何皆能显现,而不灭明现。对于所现应不遮止、不执着,不分别。

  此指体是广大周遍,用是无方显现,心性是无广狭偏堕。

  第六派说,自然本智(体)远离心识,随其所现(用)在于何处皆不存在真伪之分,是解脱于无有边际之大游戏。

  此指体远离言思,而现(用)是离边大游戏。

  第七派说,一切显现(用),皆是心之游戏,虽现为种种,以心无体故,种种所现亦无自体。虽现似有别,如现心为以执之相,现法为所执之相,然皆是一切皆非之法性自然智,无有分别。故本有妙用之元成妙光所现轮回、涅槃二分,现者即无体性,现处亦自然解脱。

  此为体用不分。

  ②界部,重视心之用(显现)。主张自然智之法性光明,在普贤广大界中所现一切法相,无论何现都仅是自现庄严,而否认有缠缚、解脱、能现、所现,故不观察其派见、有无、是非、净不净任何方面,只抉择其为本自解脱,任运自在于广大无边之中。

  此指真空中之妙有,即为觉性妙用所现,故无边用,无修治,一切在显现之中任运自在。

  界部的说法有十二种,最著者为四说。

  第一说,自然本元智,此智不动,远离因缘,其本性无有方所,没有法性与法相的对待。

  此似乎不分体用,只说其为法性境界。

  第二说,自然智慧其所现之游戏,若是变现,则各种自现皆为法性之庄严游戏,若不是变现,则无方分,普遍显现,超越了是非破立。

  似乎只承认有现,在妙用的现上任运自在即可以。

  第三说,自然觉性境中,外所现境界,内生起自觉一切皆是心之游戏,所现境界与其观源,立即解脱,地有所作,根本清净,故承许对实相无可修治。

  承认所现本自解脱,则体亦解脱。

  第四说,自然智慧之境中所现一切法,皆为心所知,不现则由本性了知。主张一切所现皆超出自然智慧(法性)。

  界部的十二种说法,归纳之不外说游戏、庄严、法性、作勤四界。总之,都是重在说明自然智慧之法性境界(用),偏在用上。

  ③要门部,了解到心之觉、明、现三分,无始以来则圆融不可分割,全面了解到真心的本来面目,故主张于生死涅槃离取舍,超越疑虑偏颇,远离心意分别之法性,即是依直指本元内界本净之彻却法,或依道显之元成噶法,则能于一刹那间使自然本智自然显现,这要求应达到远离心识和计度分别之要点,如艾灸灸中其要害,病立即愈,则可于环练身中成熟,任运解脱,这是本来解脱,本自元成,任远自在,无修无治之大圆满的最上解脱法门。

  要门部也可以分为三派。

  A、零星语派,通过零星片言只语,不需其它分辨研究只刹那间则能契语远离情况之本智。

  B、 谈话派,言谈中讲说体性远离念不迷;破除到本性所起妄想根底,则性相远离执着。

  C、讲经派,讲述密续本典,此为一切佛语之出处;自性远离轮回涅槃,不须勤治所断,不执着于明言文字;不以辩论去触及空性等等。

  上面这些内部分类也十分繁杂,总括起来有内、外、密、无上密四类。

  外类如身躯,承认自体上不存在烦恼,。故可以五毒作为道用:本性非勤修而成,故凡有所现,皆为法性,性相上(用)无有方分,故不分什么空性(空)与现分(有)。

  内类如眼,承认自体超超有色,故为无相法性。本性无有来去,是常相续而住之本智,其性相(用),贯穿轮回和涅槃犹如根;本面相异而又联系犹如茎;妙用显现所现增广犹如枝;明分不灭犹如花;各种成熟为一犹如果。

  密类如心脏,直指自体与顿悟同时,故不观待闻思修三慧;本性断气息与解脱同时,故不观待串习之力,其性相(用),觉性与大悲出现同时故不观待培集二种资粮。

  无上密类如一切圆满,自体非属所知,故不观待能知,本性现量亲见,故不对法性不须意度伺察;法相为四进界,不希翼其未来生果,因即此生中便能契大元始本初法界。

  总上,心部、界部、要部、要门三部,心部求悟心体本空,虽知道心用是能现一切,但只作为受用游戏,一切不管,只保任本净,偏于空的一面;界部重心的法性妙用,它能现一切,在一切中任运自在,偏于有的一面;要门部才是空有二分,不执不取,认为一切本自解脱,本元功用,双离二边,任运无修,比较以上二部颇为超越。这正如隆钦巴大师所说,心部著于心体,仍执意度;界部认定法性,仍流意度,惟要门部任实相自显,故特超胜。必性有觉、明、现三分,要全面照顾,这才能与在圆满见相契合。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