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来源:   作者:野村耀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汲取了石头及药山之法流的洞山良价(西元八○七─八六九年),于会昌法难后的大中末叶之际(西元八五九年),在江西的筠州洞山,努力接化,据说在其座下五百至千人中,多为中级以下的官僚。洞山的思想,则可从《宝镜三昧》、《玄中铭》、《新丰吟》以及其他资料中,得到了解。洞山以为佛祖所传的正统禅法,除了修证自性清净的一心之外,别无其他;他又以易理的解释,用正偏五位,说明这个一心。他又贴切着时代的思想而说禅要,所以排斥名利,激励学人,以宣扬其绵密的家风。他的弟子,曹山本寂,住于江西抚州的曹山,化导徒众;后来转往荷玉山,问法者多达千二、三百人。他对洞山的五位说,作了详细的阐明,壮大了他老师的门风。

  云门宗的文偃(西元八六四─九四九年),系嗣者原系统雪峰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的法,他在广东省的云门,将睦州道明的峻严和雪峰义存的温密,作了恰到好处的调和,开出了独特一派的宗风。他的接化手段,在于纵横无尽的杀活机用,出人意表地运用咦、露、喝等的一语一字,以顿悟的禅风,直下截断学人心中的葛藤,故称之为一字关。依照《云门广录》,得知文偃的禅学思想,主张佛法不从高处求,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之中,即可看到真如实际的面貌。因此,策励学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上,将此真俗合一的精神,作具体的表现。他的禅风,由广东省的韶州一带开始,终于流布到了扬子江流域的庐山及湖北一带。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