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吉噶康楚仁波切:无我的智慧 第四章 对一切心存感激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来源: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吉噶康楚仁波切:无我的智慧 第四章 对一切心存感激

 

  我们越能认识自己内在的丰富,就越能拥有一份巨大的安全感;一旦知道我们在任何情境都可以依靠自己,我们的心就会充满喜悦与满足,生命中所显现的一切,不论好坏、舒适与否,便都是令人喜悦的。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此生能过得精彩丰富。我们努力想使自己成为有权势的人,我们辛勤工作想成为更富有的人,我们试图通过绘画,音乐或某些表达形式让人生充满意义。这样的人生,我们可能从中得到某种满足,但如果我们训练自己与自己的自然遗产相联系,我们就可以在每一刹那都得到这种丰富感及美好感.

  拥有很多财富并不一定就能让人感觉富足。许多非常富有的人,内心却非常贫乏。我们可以一辈子努力工作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但如果没有内在的富裕,我们永远都会感到贫乏与不满足。那些内心富裕的人,是不依赖完美的外在状况或充沛物质的。他们也许对世俗的财富及权力怀抱着深刻的感激,但同时,他们的内在有着一股十分细微而扎实的富裕感。

  在西藏,称这个本有的富裕为“允”;创巴仁波切¨说,每一件事都仰仗它独特的“允”,譬如,男人和女人各自都有完整的“允”,这个内在的“允”像磁铁般吸引着外在的“允”。当我们内在的“允”与现象世界的“允”相联系时,我们就感觉富裕,就算皮夹里没什么钱,我们也会觉得比大多数的有钱人富裕;就算我们没有什么权力地位,也会觉得比大多数有权势的人更有力量;甚至就算我们不是特别漂亮,也会觉得自己比许多明星更美丽。

  这样的心境是从我们本性中的开阔及富足中生起的。对心的本性做禅定,能在自心中创造更大的空间,我们因此可以体验生而为人的许多情绪,也可以让“我执心”渐渐消融。在这份开阔性中我们找到了无尽的潜力。

  富足及意义不是存在于我们之外,生命也不只是“我能得到什么”或“我没有什么”。当我们对此富裕的经验开放时,我们就会少些恐惧,同时也更能尽情享受生命。我们能欣赏世界的美,以及对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心怀感激。有着这样一份不受限的丰裕心,就算是街上的乞丐也会感觉自己是宇宙的王者。

  我们越能认识自己内在的丰富,就越能拥有一份巨大的安全感;一旦知道我们在任何情境都可以依靠自己,我们的心就会充满喜悦与满足,生命中所显现的一切,不论好坏、舒适与否,便都是令人喜悦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瞥见此经验,如此便能脱离原先那个充满苦恼的世界了。

  福报功德及财富

  如果一切有情生命本来就具足自然财富,那为什么我们无法体验到那份财富?如何才能掌握到呢?需要通关密码吗?是的,没错,掌握这份财富的要决就是“福报功德”(merit),了解福报功德如何塑造我们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以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福报功德的影响。在此生中所经验到的好运,是过去善行的结果,是这些行为驱使我们趋向真理,也驱使我们展现自然的善。你也许会认为你的好运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但事实上,所有的好运都是源自于自己过去的行为以及他人的善意。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倘若没有福报功德,我们绝对无法经验到或得到这些福气。

  在生理上、智能上及创意上,我们都具有自己觉得特别甚至骄傲的正面特质,也许我们拥有的巨大财富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这一切的特质和有利的境况,都是过去行为的结果,而不单只是现在努力的成果。

  如果我们在心中保持这样的想法,就不会变得自大骄傲,而且当情况改变或消失时也不会沮丧潦倒。倘若不将正面特质及情况认同是“我”或“我的”,它们就永远不会是一个负担。如果我们承受福报功德之时能饮水思源、心存感激,我们日后就会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及行为,这是将目前的福报功德做再投资的最好方法。

  福报功德有两类。第一类福报功德能清除修行道上的障碍,使我们的基本智能及道路得以开展,如此可为我们带来有利的情景及我们所欲求的事情。第二类福报功德能让我们确实体验及享用它们。

  累积第一类功德的方法,就是在身、语、意上尽量减低自我重要感,尽量去利益他人,同时与已经解脱而且了解内在本有富裕的人结缘。要能累积第一种功德,我们要运用业因果的知识,来创造那些可以让自己与他人真正幸福的情境。

  如果说第一类的功德可以为我们带来所渴求的情境,那么第二类的功德就是可以让我们实际享用它。如果没有享用财富的功德,我们会被压力及担忧耗尽。比方说,在一开始我们会有想要追求财富的担忧及压力,然后会变成希望累积财富的担忧及压力。这时候财富不但无法让我们有富足的感觉,反而带来完全相反的作用。

  举例来说,我们也许过得很穷困,但某天我们突然中了大乐透。是第一种功德让我们得到这笔钱财,而第二种功德则是能够让我们好好享受并善用这笔财富。第二种功德是要保障我们不会因为这笔财富而变得紧张、充满迷惑及烦恼,甚至最后宁愿没赢过这项大奖。上述的这种不成熟的态度正显示出缺少第二类的功德。

  对一切心存感激

  令人惊讶的是,第二类福报功德比第一类更难累积。享受财富的能力来自对世界深刻的欣然感激,我们唯有放下自我重要感才有可能产生这份欣然感激。‘若要好好享受我们的好运,我们必须用更细微的方式对自心下工夫。简而言之,富裕是我们的本性,但如果我们将自己丰富的天赋用在维系自我重要感之上,我们就摧毁了享受它们的能力。

  不能欣然感激这个世界,就表示欠缺第二类功德。我们拥有太阳、月亮以及自然界,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但我们真的欣然感激它们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山脉、森林、湖泊河川或季节,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想想自然界每一件事物的美,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

  我们是否欣然感激自己珍贵的人生?没有钱财可以买到这人生,我们因为第一类功德而得到此生。无法欣然感激它就显示缺乏第二类的功德。

  然后想象一下自己的身体。如果我们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牙齿,会怎么样?倘若身体内在器官不能作用,又或者我们的意识、感官觉受或情绪出了问题,会是什么景况?

  我们是否真正欣然感激自己的工作?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辛勤工作,如果不能欣然感激自己所做之事,那么付出的所有心力及时间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结果,这是因为缺少第二类功德。

  思索这些事情就能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事,包括传承、上师、法教及修行,培养出一份更大的感激。

  外在世界所自然现起的一切财富,像群山、森林、四季、十二个月以及日月的交替,不要以为这些不是源自我们的功德,就是因为过去的正面行为,我们才得以享用这些财富。我们拥有如此设计精良的身体,也都因为过去生非常善的业而带来的,这些都是人类资产的内在及外在面向。

  别让心消耗在琐事中

  这个资产还有一个神秘的部分——那就是心。我们的心以五个不可思议的感官将我们与外在世界连接起来;在这五种感官之外我们还有着第六识,或意识,而这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举例来说,从颜色、香味及其他的特质我们认出一朵花为一朵花,这个奇妙复杂的知识在一刹那就发生了,甚至在念头产生之前就生起了,没有电脑或机器能赢得过这一点。

  第六识还包括奇妙的念头的过程,它向我们呈现出我执、珍爱和保护自己的倾向,以及我们所有的负面情绪,像迷惑、痛苦。当然没有人想要受苦,但苦确实提供机会,让我们去体验轮回之外的可能性。

  我们所经验的每一件事(包括苦在内),都是从心的本性以及它巨大的潜能和生命力而生起的。我们在轮回中受苦,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运用这个潜能,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欣然感激这份存在的潜能。内在的欣然感激是无量善德的起源,它能产生开放性、幸福以及谦卑感,让我们不骄傲、不忌妒、不再抱持自我重要感。最微小的感激也具有大功德,带着深刻的感激,就算做一个大礼拜,据说就等同向三世诸佛菩萨献上广阔

  如大地般的供物。

  如果没有培养欣然感激的心,我们整个人就会消耗在琐碎的事中。举例来说,我们也许在某个很美的地方闭关,却发觉关房里少了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们一直发送讯息给护关者:“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以幽默感来看这个状况,就会发现我们的心有多琐碎。

  我们只有一颗心,倘若让它消耗在琐事中,它的伟大潜能就无法被善加利用,不仅如此,我们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时间是珍贵的,一旦流逝便再也找不回来。对我们的存在带着深刻的感激,我们就能累积第二类功德,同时与自己生命的富足相联系。

  欣然感激渐渐增长时,我们的内在会有一股强大的满足感,如果没有感受到这个满足感,就表示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缺乏欣然感激的心。当心驻留在自己所没有的事物上头时,我们永远觉得自己是不足的。一颗感觉贫乏的心是永远偏离重点的,贫乏的心态只会让我们更觉得自己有所不足,让我们感觉无力,也让我们无法得到权力或受人尊敬。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我们也就很难被爱。我们一方面想要得到

  一切,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一切,这便产生了各种的迷惑及不安全感。

  对治不安全感的药方

  对治不安全感的药方就是满足感。我们都认识那些自视甚高、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们的内在却极度缺乏安全感。然而他们没有能力面对这件事,他们的智能全耗在要如何让他人对自己印象深刻,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珍爱自己了。

  要对治这份不安全感,我们必须回到满足感,对自己的成就、自己的心灵道路,以及任何自己的善业所带来的一切感到满足。一份满足感就能将内在深锁的所有喜悦释放出来。要让心中充满满足感,我们不只是要对自己本有的资产有所省思,同时也要反思我们的习性以及它所孕育的不满足感。在此修行道路上,我们拥有过去传承师祖们、上师及诸佛菩萨所留下的宝贵经验,他们是如何处理旅程中的困境的?他们觉得有效或无效的方法是什么?由于他们的仁慈,我们可以享用、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