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诗三百首:贾岛~宿山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诗三百首:贾岛~宿山寺

   ★贾岛(779—843)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为官至普州司仓参军。与孟郊以苦吟齐名,人称其风格为“郊寒岛瘦”。工诗,诗作多写闲居生活,或咏景感怀,清奇苦涩为其特色。长五律,重以词句锤炼,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自述,为苦吟诗人深感肺腑的生动写照。着有《长江集》。

  宿山寺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赏析】

  这是一首对长寿老僧的虔诚礼赞之辞,以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老僧不闻世事潜心习道的孤清高峻的精神风貌。

  首联写山寺的位置,透出高寒之气,暗示老僧的孤寒气质。颔联最为令人赞不绝口,它采用无比工致的对仗,符合宇宙因果的规律,展示了生命的灵灵跃动。“疏木”对“流星”,以静衬动,显示不同个体蓬勃的生命;“走月”对“行云”,展示宇宙生生不绝的脉搏,个中透露出禅宗旺盛的生命跳动。在如此生机勃勃的自然中,却有一位高僧住在人迹罕至的孤峰绝顶上,与苍劲的虬松为友,与不群的仙鹤为邻,从不问世事,心静如古井,却让人觉得精晓宇宙与自然的精奥。他之所以年腊八十却久坐不劳,乐此不疲,是因为他精通禅理,他的内心世界已经与自然宇宙达到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此一境界后人有诗为证:“不向人间留姓名,草衣木食气峥嵘。”(清人赵关晓《赠友》)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争新,送此草堂人。

  尘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赏析】

  这是一首情深意挚的赠别诗,个中不存丝毫秋日送友之萧寒意,历现了禅者旷达的襟怀。

  一个雨后初霁的秋日,诗人送隐士无可上人前往远游。“草堂人”之称暗喻诗人对无可上人隐沦境界的仰慕。上人云游只随身带一柄拂尘,何其洒脱不羁;别于秋日虫鸣之际却不伤别,又何其旷达。无论是独行时还是小憩时,时刻不忘观影悟道、数息观心,对禅道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跟这种志同道合者,诗人愿结烟霞之约,他日在天台圣境做同道的伴侣,表明诗人发志求道的心迹。

  全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衬托出无可上人风流俊雅的禅者形象,显示了诗人不凡的笔力。真正的禅者当“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送僧》)诗僧贾岛确实深谙其中三昧。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是一首诗史传唱的名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伴随着“推敲”二字的风流韵事,世代流传。

  首联着力描写隐士的庐居之“幽”,不惜用了“闲”、“荒”二宇。颔联用无比工整的对仗,与富于动态的描写,以动衬“幽”,抓住“鸟”与“僧”两种生命,说明幽居无尘世人事的搅扰。颈联描述户外的风致:小桥毗连着无际的原野,云脚飘转,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迁移,暗示隐者野旷不羁的风采。此次虽寻访不遇,但决不有负佳期,誓同高士一同归隐幽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