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0)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结戒十义中“摄取于僧”是因,

  “正法久住”是果,其中八条是缘

  提要:

  ·无事制戒,会使后世众生起埋怨之心

  ·如来制戒之前,先令弟子明结戒十义

  ·戒律是针对众生的病,好比医生为治病而制定的处方

  ·结戒十义中“摄取于僧”是因,“正法久住”是果,其中八条是缘

  ·这里的同学就是你的缘,因为不可能为你一个人办学

  无事制戒,会使后世众生起埋怨之心

  如果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制戒,后世的众生就要埋怨世尊对弟子没有事情强行制戒,“令人恼不得自在。若弟子有漏,乃发生后,才能依事制戒”,假如弟子中间由于有烦恼,出生了矛盾,发生了事情,然后再根据这个事情来制戒,弟子就不会起烦恼,觉得不自在,这是讲释迦佛制戒的原则。

  如来制戒之前,先令弟子明结戒十义

  “然制戒之前,先明结戒十义”,所以在没有制戒前,释迦佛就把戒的十种意义告诉大家,让弟子们先明白。“摄取于僧,乃至正法久住也”,哪十种意义呢?“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未信者信,五信已增长,六难调者调,七惭愧者安,八断现有漏,九断当有漏,十正法久住,结戒义有十,遍通二百五。”比丘戒两百五十条,每一条戒都包含这十种意义。

  戒律是针对众生的病,好比医生为治病而制定的处方

  如来是根据事来制戒,好比医生是根据病人的病来制定处方的。看医生吃药常有这句话:要遵医嘱。否则病就很难治得好。譬如这药规定一天三次,一次两粒,你就要听话。还要根据你的病情,制定更细的原则,比如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中医还要你忌口,规定你在生病吃药期间,不能吃什么,这些你全要做到。我得了高血压,医生就规定我不能吃咸的,刺激的、辣的都不能吃,容易生火,我就要这么做。你不遵守医嘱,病怎么会好呢?岂不是害了自己?你遵守医嘱,就等于保护自己身体健康。所以戒是保护,并不是使你不自在。佛是大医王,咱们生了种种的烦恼病,就得听佛的话。弟子有一种病,如来就制一条戒律,针对这个毛病,把它治好,戒就起这个作用。

  结戒十义中“摄取于僧”是因,“正法久住”

  是果,其中八条是缘

  结戒有十义,“十义中,一摄取于僧是因,十正法久住是果,其中八条是缘”,缘是非常重要的。有因必有果,千万别忘了中间要通过缘的作用,如果没有缘,因还是因。譬如因在这儿,果在那儿,中间有距离的。有时候距离很短,有时候距离很长,三世因果的距离长得很,今世的因要流到后世去结果。从因到果,中间就靠缘来完成。举个例子,种子放在仓库里仍然是一粒种子,为什么不开花结果呢?因为没有缘。要人工把种子播在泥土里,还要有水分、阳光,这些都是缘。这些都有了,那么让它发展,发展到最后才能开花结果,所以缘是很重要的。

  这里的同学就是你的缘,因为不可能为你一个人办学

  这中间的缘一共有八条,摄取于僧,就把佛弟子组织起来,这是因,最后的目的是为了正法久住,这是果。从组织起来到正法久住就要通过中间八个缘。再举一个例子,你想来佛学苑学佛法修行也要通过缘,有这么多同学来,这就是一个缘。假如你没有想通,看见同学就讨厌,最好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没有同学来怎么办学?你一个人留在这儿,这不叫办学,这叫挂单,住几天还是叫你回去。所以你今天能够在这儿学法,全靠同学们的功德。我们对集体、对同学感恩都来不及,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讨厌的呢?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1)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舍弃如来正法,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

  提要:

  ·不要讨厌同学,要讨厌所作的种种“破和合僧”的过患

  ·末法众生不重视戒,妄语诽谤特别多,不管就没希望了

  ·制戒能使正法久住,可见戒之重要

  ·弃舍如来正法,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

  ·汉地佛门一向看不起声闻乘,也就致成了看不起出家人的风气

  不要讨厌同学,要讨厌所作的种种“破和合僧”的过患

  你如要讨厌,你最好选定真正的目标来讨厌,可别看错人了。要选什么目标?以前有些人破坏集体的安定团结,使你学不成法,像这种人,你应该讨厌他们。我根据以往的情况,写了二十五条特别提醒:有这些情况的,请不要来报到。例如你要退学就走呗,却在寮房里鼓动大家也走,还说“你走了,到我小庙来。”弄得人心涣散,其他人也想走,还不知道这就是破和合僧。一个僧团要保持安定团结,他来一个破坏,那不是破和合僧吗?佛学苑每天都在讲经说法,人都给他拉走了,讲经说法就讲不下去了,那不是破转法轮吗?过去还有个学生说:“如果不批准我退学,我就要开始捣乱了!”我们吓坏了,怕她死了下地狱,别让她造成了无间罪,只好要走就走吧。像这种人你就要去讨厌,你鼓动大家走了,我一个人留下来,怎么学啊?

  末法众生不重视戒,妄语诽谤特别多,不管就没希望了

  女众部开始的时候始终不安定,我在那时讲过一门课,叫“管”,为什么要管?从这个阶段来看,说假话打妄语特别多,所以爱打妄语也列到二十五条里去,所以每一条条文都是根据已经出生的事实来制定的。至于你出去以后打妄语,那我们也没有办法。没出去的时候就可以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你,来管你,犯了还可以挽救你,出去了只能随各自的因果受报了。譬如有人出去了宣传,女众部连窗户都是封起来的,有这种事情吗?制造谣言,污蔑诽谤,讲不符合事实的话,一点不怕罪过。妄语戒是根本戒啊,末法时期众生不重视戒,对自己没希望,对整个佛教也没希望。

  制戒能使正法久住,可见戒之重要

  “二百五十戒,每戒皆具十义,从摄取于僧乃至正法久住,由此可见制戒之重要”,每一条都具备十种意义,可见每一条戒都重要,当然也能明白制戒的重要性。

  弃舍如来正法,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

  “今人称为小乘,实可悲也。经云菩萨观众生痛苦,愍正法数故,发无上心,行菩萨行,乃至舍命护持正法。今人颇于正法无知无解,辄言我是大乘,而弃舍如来正法,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弃舍如来正法的实际上是狮子身上的虫(狮子是指释迦佛),并不是真正的菩萨。中国佛教是有这样风气,受戒只受菩萨戒,不受律仪戒,因为我是大乘。能海上师说这种大乘叫“轻毛菩萨”,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汉地佛门一向看不起声闻乘,也就致成了看不起出家人的风气

  近代佛门有个风气,看不起出家人,除非你会讲经说法,使人听了很欢喜,名望也很高,别人才会对你尊敬,一般都看不起出家人。这并不完全是因为出家人在末法时期出现了种种弊端,而是因为出家人是声闻弟子,汉地佛教一向看不起声闻乘。因为佛门始终还保持着三归依的传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以还称比丘僧为师父,可是又玩花样,只恭敬自己的归依师,别的出家人就不恭敬了。这个根子很深,年代很久啊!有的居士敢跟出家人吵架,有的居士一定要出家人跟在他后面转,还有的居士为了抢庙,把出家人赶出去。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2)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要正常的大才是好,不正常的“大”都是病态

  提要:

  ·要正常的大才是好,不正常的“大”都是病态

  ·因为喜欢“大”,所以精神病又发了

  ·有丈夫精神病,妻子为令他高兴,称他“伟大的丈夫”

  ·供养要不执功德,才是修布施波罗蜜

  ·要修三轮体空,首先要隐藏功德

  ·虽不直说,拐个弯仍是称己功能

  要正常的大才是好,不正常的“大”都是病态

  如果对出家人恭敬,怎么会干这种事情?心底里早就有一个不恭敬,这就是对佛法没有正确的理解,带着一个凡夫心态:大总是好的,小总是不好。其实要看情况,有的情况下,大也是不好的,要正常的大才是好。如果一个人身体大得不正常,这叫“巨人症”,连坐公交车,头都要低下来,因为内分泌出了问题,身高没有限制地发展。有人往旁边发展,又矮又扁(众笑),像一个矮冬瓜。有的是黄胖病,也就是粘液性的水肿。这些大有什么好?有些人拿了很大的位置,洋洋得意,高高在上,可是一点工作能力也没有。从前满清的时候,很多大官并不是真有做官的水平,他是花钱买的。精神病院里绝大多数都称自己大,这叫夸大症。

  因为喜欢“大”,所以精神病又发了

  我年轻时,有一天早晨到上海的襄阳公园去走走。忽然碰到一个居士家里的人,她手里拿着一把宝剑,可能是锻炼身体练练剑。但是裤子破破烂烂的,用绳子吊起来,这个模样总有点怪。我说“好久没见你了。”“你不知道啊,我忙得不得了,晚上都没空,现在中东的战争是我指挥的。”(众笑)后来才知道她精神病又发了。

  有丈夫精神病,妻子为令他高兴,称他“伟大的丈夫”

  五六年我刚开始讲课,讲的是心理治疗,休息时一个男同学朝我招招手,他拿出皮夹子,抽出一张纸条给我看:“这是我的爱人写给我的。”纸条上写:我最伟大的丈夫某某人。“我的老婆称我是伟大的丈夫。”因为他有精神病,他老婆聪明,称他最伟大,他就高兴。像这样的大难道也是好的啊?

  供养要不执功德,才是修布施波罗蜜

  还有一件事,苏州有个寺院,一次听讲经,来了一个居士,气势就很大,一看前排没他的位置,马上就冒火了,“怎么?第一排没我的位置?我昨天还供养了一个大冰箱!”意思我供养了一个大冰箱我就是大居士,这个“大”恰当吗?其实应该称大冰箱居士。

  即使你发菩提心,你没有内容也不顶用,只会讲几句空话,“六度万行”,你行了没有?说“我供养了多少钱”,这叫布施,不叫波罗密。六度就是六波罗密,你做到了没有啊?布施了就用不着再提了,也许早就忘了,因为你布施的时候就要修三轮体空嘛,也没有布施的这个我,也没有接受布施的这个你,中间布施多少钱也不存在心里,这个三个观念全要空掉。摆自己的功德,就没有空掉,就达不到波罗密的究竟境界。有人说:这倒是挺难修的。现在不说怎么空法,先给你们介绍一个最最简单的,你一听就能修起来,就看你能不能培养起这种心态。

  要修三轮体空,首先要隐藏功德

  我年轻时到过大连,因为路不熟,我拿出地址去问路。刚好走过一个女学生,我请问她路怎么走,她很详细地告诉我,我就有礼貌地说:“谢谢你。”她回答我:“谢啥呀?”这三个字我一直没忘记,意思就是: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就空掉了嘛。居士供养三宝,是居士应该做的,你还说什么呀?你要把功德的相空掉,首先你要做到能隐藏功德,别说出来呀!

  虽不直说,拐个弯仍是称己功能

  有人做得很巧妙,虽然巧妙,还是说出来了,“这位师父修行挺好的,你应该对他恭敬供养,前天我供养了他两千元。”也是说出来了嘛。还有一种,他加这一句,加那一句,也等于说出来了。有一年我在昭觉寺,有一个年轻女居士跟我说:“你修了这么多年,有什么境界吗?”我说“没有啊!”我反问她,“你呢?”她回答我:“不好说,不好说。”说是没有说出来,已经告诉我:我有的,就是不好说。修行了,脸皮还抓不破,又不是泥塑木雕,老往自己脸上贴金干什么呢?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3)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可不能一句“方便”,把戒都方便光了

  提要:

  ·大乘要在出离乘基础上修菩萨行

  ·开口大乘的人不懂法,把外道引进佛门就没人管了

  ·大乘不持戒,干了坏事,众生见你就害怕

  ·可不能一句“方便”,把戒都方便光了

  ·不发菩提心,不能称大乘;发了菩提心,不修声闻乘法,也仅是人间的好心人

  ·同学间不要有对抗情绪,也是为了要息灭贪瞋痴

  大乘要在出离乘基础上修菩萨行

  大乘不要变成空口大乘,光唸光说而没有具体行动,连大乘的修法都不懂。应该知道,心有大小,法无高下。大小是指心说的,说大乘法、小乘法,其实法无大小,应该理解小乘法是不想广度众生小乘心的人修的法。小乘人他一心想了脱生死,为了快快达到这个目的,他专修出离法。大乘呢,要在出离乘基础上,再学修菩萨行,两个都要抓起来。也就是说,你要盖三层楼楼房,你必须要有第一层第二层的基础,没有第一层第二层,光盖第三层楼房,那不是空中楼阁吗?有人觉得早晨吃饭,中午吃饭,晚上又吃饭,太慢太麻烦了,他早上就把准备晚上吃的饭吃了。能海上师说,早晨吃晚饭,仍然叫早饭。

  开口大乘的人不懂法,把外道引进佛门就没人管了

  自己连了脱生死的法都不懂,开口大乘,闭口大乘,把什么人都引进佛门来,乱七八糟的人都有,有巫婆神汉,还有学外道气功的,越搞越杂。引进来了以后,也没人指导他怎么了生死,怎么发菩萨心?一进门就没人管了。

  从前我家住在龙华寺的旁边,有空时常到龙华寺去。一天清早,人不多,看到一个人在佛菩萨面前合合掌,很快往后跳,我问他,干什么?他说“得气了。”把这种人拖进佛门,又没人去管他,拖进来了尽捣乱!

  大乘不持戒,干了坏事,众生见你就害怕

  真正的大乘是要在出离乘基础上行菩萨道,对自己修出离法,对众生修菩萨法。你自己出离乘法也不修,戒也没学好,你去度众生,众生看见你会害怕的。我年轻时,有一年陪母亲到北京,母亲小脚,再加上脚底疼,走路不方便,所以行李都是我一个人背。旁边一个年轻人,很热心地说:我来帮你背吧。我反而把包挟得更紧了,就怕他把我包抢走。(众笑)你只要做过一次这种事情,众生看见你就怕了,你还能度众生吗?

  可不能一句“方便”,把戒都方便光了

  有许多话本来应该起作用,可是现在不起作用,比如信佛的居士说:“我受过五戒,我不打妄语。”现在这话人们已经不大信了,因为五戒居士打妄语的特别多。你问他:“你怎么打妄语啊?”他还你一句:“这叫方便妄语。”一句“方便”,戒全方便光了。妄语可以方便,那么也可以方便喝酒、方便杀、方便偷,现在给我方便偷一下,来世我给他偷还好了。所以我说,方便妄语也是妄语。因为这种事情太多了,所以世间上的人不管你是居士,受过五戒,他真正信的是你平时的行为,实事求是来看,才会相信。

  不发菩提心,不能称大乘;发了菩提心,

  不修声闻乘法,也仅是人间的好心人

  出离乘的修法很重要,如来度众生目的是要度众生到彼岸,度出生死轮回。如果你不肯发广大的菩萨心,但你自己能够出生死轮回,如来也说你成功了。如来当年讲菩萨法时,有五百个阿罗汉退席,如来呵斥他们是“焦芽败种”,这并没有否定他们证阿罗汉果的成功,仅仅是说他们要成佛是没希望了,因为他们不发菩提心,不肯度众生。可如果没有声闻乘的修法,你口说发菩提心,在众生堆里转来转去,也仅仅是人天乘,不过是人间的一个好心人罢了。

  同学间不要有对抗情绪,也是为了要息灭贪瞋痴

  你们有些同学别的地方也去过,你们也有感觉:这里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有实际行动,不空唱高调。譬如我前一个时期给你们提出一个目标:不闹情绪。闹情绪就是起烦恼,提出这个要求,就是要你不起烦恼。不光是讲经的时候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还要叫你具体做到,要有实际行动,这也是朝向规章制度里的同学间不得有对抗情绪去努力的,有理好好说,有困难好好提。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4)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希望你快快证果

  提要:

  ·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希望你快快证果

  ·心情不开朗,经常闹情绪,能证果吗?

  ·假装能生起庄严,养成习惯也是好

  ·庄严不能太别扭,自然不能太散漫

  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希望你快快证果

  群居生活会互相影响的,早晨给你们念了一篇“漫谈具有独断倾向的儿童”,独断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本来她没有这种脾气,因为她的祖母说“我偏不给你吃”,这个小女孩就学会了,也说“我偏不给你吃”。同学之间也是这样,你“偏要照我的”,别人也学会了,“为什么偏要照你的?必须照我的”,这叫相互进行烦恼加持。要消灭这种现象,大家应该心平气和地讨论研究,哪个方法好,符合实际,就按照哪个。用各种渠道使你断烦恼,目的就是希望你快快证果。

  心情不开朗,经常闹情绪,能证果吗?

  有人心里想:傅老师总是要求这么低,初果证不到,证个半果也好,我要证四果。你发心好啊,可是你要真正去做到啊。

  从前上海我住的地方,一次来了些学生,大家一起诵经供佛。供完佛要分供品,每人是平等分。有一种青果,上海人叫“檀香橄榄”,吃进去先苦后甜,分供品的同学说:老师,他要二果。我说“好吧,二果就二果。”又一个人说:我要四果。你这么贪吃,还证四果了?这些同学也是风趣,倒并不一定是贪心。你发心证二果三果四果,再好也没有,可是你不断烦恼,还整天心情不开朗,跟同学闹情绪,还想证果吗?所以规章制度里规定:同学间说话不能带情绪。

  语言是人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语言中一带情绪,就知道你心里起烦恼了。你们按照这些规章制度真的去做到了,我看你可能已经拿到半果了。

  假装能生起庄严,养成习惯也是好

  有人说,“假如我心里想不通,我假装没烦恼,暂时说两句没有情绪的话。”有人就反对:“这是虚伪,假装的!”我看假装比不装好,至少你在假装的时候做到了。我希望你每次都假装,假装假装就变成真的了,养成习惯了嘛。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这都是我的生活经验,今天用在修行上,就成了修行经验。

  我年青时有一点事情,或者遇到一个人,进入一种新环境,我就慌,尤其是有人跟我说话,我更慌,因为我有严重的口吃。一次我正在吃饭,忽然有人跟我说话,我手足无措,本来要拿调羹去碗里舀汤的,心慌了就随便拿起一双筷子,一面回答他,一面用筷子去舀汤。奇怪,怎么舀来舀去舀不上来?一看是筷子在舀汤。像我这种人能讲课吗?后来我自己训练,训练到语言上很流畅,估计能上台讲课了,但是心理上问题比语言上问题更难办,可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面,开课了,我不得不去讲啊。所以我从家里出来,一面走,一面在告诉自己:我是老师。老师的庄严就生起来了,心也不慌了。一直走到河滨大楼的电梯门口,我已经稳得住了,走进课堂,一副老师的姿态就摆出来了。这完全是假装,每天这么假装,后来就自然了,后来我没有装模作样,也形成这一套。

  庄严不能太别扭,自然不能太散漫

  是不是装模作样,两种情况能看出来,这人威仪特别好,坐下去能够一动不动,可是他说话非常自如,这不是装模作样;另一种,这个人身子也不动,可是勉强得很,讲话也很不自在,这个人是装出来的。当然喽,我一方面提倡装模作样有好处,慢慢就装成习惯了,可是也不要装得太过分了,装得太过分岂不跟泥塑木雕差不多了吗?眼睛也不动,或者以眼观鼻,以鼻观心,“今天——我们继续讲——《制戒缘起品》。”(众笑)这样反而使人别扭。所以要自然一点,可是自然又不能太浮躁太随便太散漫。

  你们现在到台上去演讲,不紧张了吧?你们练演讲的时候要有指导,姿势首先要好。紧张一点没关系,经常上去就不紧张了。头一次,有人会紧张得两条腿笔直,手也笔直,身体也笔直,只是嘴巴在动,有人还控制不住要发抖,连桌子都在抖,这个紧张慢慢就会消失,但要你首先培养起很自然很庄严的姿态,慢慢就形成习惯了。即使你有时候有一点疏忽,有一点随便,你一提起警觉:我今天太随便了,就会很自然地恢复一种庄严的状态,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好,今天就讲到这儿。(2002.6.12讲)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戒很重要,每戒皆具十义,

  今人称为小乘,实可悲也

  提要:

  ·戒很重要,每戒皆具十义,今人称为小乘,实可悲也

  ·心有大小,发大心者称为大乘

  ·不要基本乘的法,大乘法又抓不起来,这就形成了佛弟子的素质越来越低

  ·善知识为了扭转这个风气,讲经说法,希望佛弟子能发起弘法利生的菩提心来

  ·为了正法久住要顶天立地,为了广度众生,要四海为家

  戒很重要,每戒皆具十义,

  今人称为小乘,实可悲也

  能海上师在讲《律海十门》时说“二百五十戒,每戒皆具十义,从摄取于僧乃至正法久住,由此可见制戒之重要。今人称为小乘,实可悲也”。现在的人说律仪戒是小乘,菩萨戒才是大乘,这是不恰当的,这会使得人家不重视律仪戒,那样修行就没基础了。

  心有大小,发大心者称为大乘

  所谓小乘是指专为自己了生死而修行的人,他发心不够大,所以叫小乘,可是他修的法并不小。应该说清楚:出离生死的法是根本法。释迦佛在鹿野苑一开始就说四谛法,以后的法都是从四谛法开出来的,所以四谛法是个根子。譬如一粒种子虽然小,种子里的能量可不小,它长出来可以开花结果。假如这颗种子里的能量败坏了,那就长不出花,结不出果了。所以我们在修四谛法的基础上要发大乘心修菩萨道,这样能够一直修到成佛。佛也称自己是“大阿罗汉”,阿罗汉前加一个“大”,就表示发大心,大阿罗汉跟佛、跟菩萨都是发的大心。

  不要基本乘的法,大乘法又抓不起来,

  这就形成了佛弟子的素质越来越低

  可是这种轻视出离法的现象,在中国广大地区不知存在了多少年,形成了中国的佛教排除小乘,也就是不要基本乘的法,大乘法又抓不起来的局面。中国历史上真正为了佛教、为了度众生而发心出家的,可能不多吧,更多的是由于种种违缘进的佛门。一种是受了刺激,一种是环境变化了,还有一种是生活所逼,有一些是犯了罪出的家,因为古时候有条法律,不管你犯了什么罪,你只要肯出家,就没事了。这样的发心都离谱了,这就导致佛弟子的素质越来越低,发心也越来越片面。以前很多出家人,出家时都是茫茫然。

  善知识为了扭转这个风气,讲经说法,

  希望佛弟子能发起弘法利生的菩提心来

  许多善知识了解到这个情况,就想办法弥补,天天给他们讲法,让他们懂得佛法、纠正发心,好比先天不足后天补上,这样还有希望。

  我年轻时,善知识还是很多的,上海有圆瑛法师、应慈法师、雪相法师,女的有本空法师,我们法流有能海上师、清定上师,都极力想扭转这个风气,想让这种糊里糊涂出家的人醒一醒,让他们发起弘法利生的菩提心来。如果出家后肯好好地学法,端正自己心态,将来还是可以成为佛门的龙象。

  为了正法久住要顶天立地,

  为了广度众生,要四海为家

  这种情况不光是中国有,前个时期看到一本外国和尚画的画册,画挺好,诗也写得不错,可是整个画面处于悲调,小和尚跑到房屋顶上,看月亮也掉眼泪,因为他想妈妈了。却领会不到为佛法、为众生而出家修行的大雄大力的精神。

  所以佛教文化不要掉在世俗的感情里。男孩子不可胸无壮志蹉跎岁月,男孩子豪放,为度众生四海为家、顶天立地。女孩子要在宏扬佛法中做个女中丈夫、巾帼英雄,这样佛教才有希望。软绵绵带着眼泪过日子,还有什么出息?我们今天提高佛弟子的觉悟和素质,目的就是为了正法久住,事在人为嘛!正法也是人去消灭的,正法也是人去弘扬的。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6)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菩萨观众生痛苦发无上心,乃至舍命护持正法

  提要:

  ·菩萨观众生痛苦,发无上心,乃至舍命护持正法

  ·对快乐和痛苦的人都要悲愍,因为快乐的人往往掉在愚痴里,痛苦的人往往

  陷在失望里

  ·凡是悲悯众生、护持正法的善知识,他们的观点与心态是一致的。只有魔王

  波旬,才发愿化现比丘相,专门破坏佛陀的正法

  ·有位法师,只肯赞助办正法道场、办佛学院,这也是为了正法不灭

  ·历史上舍命护持正法的佛弟子,有割肉秘藏法宝,有遇险挺身而出

  菩萨观众生痛苦,发无上心,乃至舍命护持正法

  “经云菩萨观众生痛苦,愍正法数故,发无上心,行菩萨行,乃至舍命护持正法。”我们发大乘心的人首先要念念不忘众生的痛苦,因为众生都是过去世父母。现在出现一个怪事情,有的信佛人喜欢养狗、养猫,人家说:“你对这只狗照顾得很好啊!”他笑嘻嘻地:“众生就是父母。”既然狗都是父母,人更是父母了,那你为什么对周围的人这么凶啊?这就不好理解了。说到底还是对佛法没有真正去实践。对父母不爱护,对周围人不爱护,这种人不可能把众生看成父母,不过是说说罢了。父母众生就在你旁边,你还生什么气?吵什么架?恨什么人?这都是把修行架空了。

  对快乐和痛苦的人都要悲愍,

  因为快乐的人往往掉在愚痴里,痛苦的人往往陷在失望里

  发大乘心的人首先要悲悯众生,念念不忘众生的痛苦。有的人对众生悲悯不起来,因为他只看到别人的高兴,想不到这个快乐的人也有痛苦,或者这种快乐没有轮到自己,还起妒嫉,像这样的心态,就谈不到悲悯众生了。我们看到别人快乐应该发愿:愿他一切的痛苦都没有。他现在快乐不等于以后都快乐,说不定明天后天他的苦恼又来了,所以对每个众生全要有悲悯。快乐的人往往掉在愚痴里,苦恼的人往往陷在失望里。

  凡是悲悯众生、护持正法的善知识,他们的观点与心态是一致的。

  只有魔王波旬,才发愿化现比丘相,专门破坏佛陀的正法

  而且为了正法久住,我们都要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乃至于舍命护持正法。现在正法越来越衰落,再这样衰落下去,可能没多少年,正法就灭掉了。这几年我有时候听到,人们听了我们的讲法,还有其他善知识的讲经,就有点奇怪,怎么讲的法一模一样?最近我为了编杂志,有时候要找好文章,我也觉得奇怪,这些善知识的话跟我平常所讲的一模一样。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悲悯众生,护持正法的善知识,他们的观点、心态是一致的,所以讲出来也是相同的。哪个佛弟子会希望正法很快消灭?只有魔王波旬才专门破坏法,魔说过:“如来涅槃,我就要进入你的法里,化现出家人的身份来消灭你的法。”佛听了脸上黯淡无光,心里非常难过。

  有位法师,只肯赞助办正法道场、

  办佛学院,这也是为了正法不灭

  所以观众生的痛苦,为了护持正法,发无上心,修菩萨行,那才是真正的菩萨,否则只是哄热闹。有钱人拿钱来供养,旁人看起来数字很大,其实他是牛身上拔根毛。那么他是不是为了悲悯众生、为了弘扬正法?有的也是,有的可能是希望别人对他起恭敬心,称他“大菩萨”。真正的大菩萨可不是为了这个荣耀,而是为了众生,为了正法久住。

  听说美国有位法师,他最反对做佛事,凡是做佛事、超度死人的地方,他一分钱也不拿出来。如果你是正法道场、办佛学院,他钱就拿出来了,这也是为了正法不要灭掉。

  历史上舍命护持正法的佛弟子,

  有割肉秘藏法宝,有遇险挺身而出

  “乃至舍命护持正法”,舍命护持正法的事情历史上很多,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古时候的封建王朝也有护持正法的,也有排斥佛教的。在排斥佛教的恶劣的情况下,为了正法不灭,那可真得舍命护持正法。有位法师为了把印度的佛法传过来,可是边疆上要查的,不让带。他就把佛经用很小很小的字,抄在很薄很薄的纸上,叠得很小很小,用蜡封好,再把自己的皮肉割开来,藏在里边,然后再缝起来,要不然被查出来就要没收。

  十年动乱期间,有个寺庙没有受到冲击。因为红卫兵去的时候,一个老和尚挺身而出,把红卫兵挡住,“你们要冲击这个庙,我要请示中央,因为这是文物保护单位。”红卫兵说:“可以,但是你时间不能太长,我抽一支烟,如果我的烟抽完了,中央还没有回电,我们就要冲了。”周总理马上回电:必须保护。这也是以生命来保护佛教。要知道在十年动乱期间,谁敢挺出来跟红卫兵对抗,往往会被批斗到死。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7)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今人颇于正法无知无解,

  凡弃舍如来正法者,实用狮虫,非实菩萨也

  提要:

  ·十年动乱期间,我没有烧过佛经,谁保护法,护法神就保护谁

  ·今人颇于正法无知无解,凡弃舍如来正法者,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

  十年动乱,我没有烧过佛经,

  谁保护法,护法神就会保护谁

  我有一样宝贝,是厚厚一小叠的笔记,字都写得很小,一只蚂蚁那么大的地方,我能写两个字,这是我年轻时候抄的经书,以及能海上师讲法的笔记。

  为什么要抄?本地的造反队来破四旧,给我几句话挡住了,没有抄我家。他们来的时候,我还在小佛堂里念经,我小女儿说“看样子要到我们家里了。”我就挺出去,刚走到房门口,他们也进到了房门口,跟我说:“外面的形势你知道吗?”我说“我昨天看到了”,“你有什么打算?”我说:“毛主席说过,知识分子的改造是长期的,我自己会处理。”“好,你自己处理噢。”就“咚咚咣”到别人家去了。

  里边有个也许是我前世冤家,他不服气,就在门口贴了一张纸条:勒令24小时内交出。到了晚上我就把里弄干部请来,我说:“这些是经书,你看我当场烧掉。”里弄干部就到外面去说:“处理了,处理了。”我不打妄语,确实烧了。可是佛经我并没有烧,我烧的是《四书》《五经》(众笑),这也叫“经书”啦。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我想万一他们重来怎么办?我就每天用很小的字抄在薄纸上,躲到一个平时没人住,天天窗户都关着的小房间里抄,大热天也不敢开一点窗,一点响声都不敢出。整天地抄,这么多的经书笔记都抄在里边。还做了一只小布袋,万一红卫兵来了,我就赶快把小布袋往头颈里一挂,衣服里一塞,马上跑掉。你把我家里东西都打光,但是这个东西不能碰。我明明知道如果真的给红卫兵抓住了,可能也要批斗,但是我只想着保存。

  抄的时候一门心思只想完成,不起什么念头,抄完了又想到:万一我冲出去的时候,被他们抓住呢?一摸,“是不是变天帐?”还不安全。最好抄在脑子里,那样谁也拿不走。所以从这时起我每天清早就出门,全上海绕一个圈,走到天黑才回到家。边走边四句四句地背,就这么抄到脑子里去。所以十年动乱也给了我很大好处,我的笔记都背得出,当然每天步行对我身体也有很大帮助。

  以后你们有机会能看到这套笔记,这个字小得真要用放大镜来看。有人不信,哪有这么细的钢笔?我用的是工程绘画笔,那是很细的!这也是我不顾生命危险,把法保护下去的一颗心,所以现在你们能够听到法。我这个老师其实并不聪明,讲来讲去都是能海上师的法,如果当年笔记都给抄走了,我可能也讲不出什么东西来。既然有法,护法神就会保护。

  今人颇于正法无知无解,

  凡弃舍如来正法者,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

  “今人颇于正法无知无解,辄言我是大乘”,现在人连大乘小乘都没搞清楚,就自命大乘。“而弃舍如来正法,实乃狮虫,非实菩萨也”,声闻乘的法全是如来的正法,怎么可以不学,怎么可以抛弃呢?抛弃声闻乘的法就是抛弃法的根子。

  释迦佛一开始就讲苦集灭道。可我22岁进佛门,从没有听到哪位法师讲过《阿含经》,也没有听到有讲苦集灭道四谛法。因为他们把《阿含经》、四谛法认作小乘,似乎不值得讲。这样岂不是把如来的正法抛掉了?如来会讲不重要的法吗?哪一种法是众生不需要的?如果众生不需要,如来讲它干什么?

  现在东南亚国家对这些法研究得很好,他们出了很多书,确实好,人们称之为原始佛教。现在最不好的就是非但离开原始佛教,而且把佛教人为地改变。佛教成了人教,佛教就不存在了。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8)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盲目无知、自我庞大,

  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

  提要:

  ·摸彩领奖哄人多,不提倡弘法的人话也多

  ·盲目无知、自我庞大,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

  ·什么叫“狮虫”,它的罪过多大,背什么因果,就勿用提了

  ·出家不忙学法弘法,却忙与佛法修行无关的事,这种错误年青一代就不必继承。

  摸彩领奖哄人多,不提倡弘法的人话也多

  今天我从报纸上看到有人搞免费摸彩,有人一摸,中的是三等奖,当场给他八十元。其实这人是他们自己人,叫托儿,旁边看的人被贪心所迷,他也不想一想,天下有这么多好事吗?他一摸是五等奖,那就必须要用二十元钱来买他一瓶洗发水,据说这瓶洗发水也值十元,足够一半的本钱。结果花掉两三百元,带了十几瓶洗发水回家(众笑)等真正要用了,打开一看,这个洗发水只值两三元钱。

  如今佛门有人说:只要一句就圆满;后来越说越轻巧了,唸佛三个月就能往生。还有人对佛经断章取义、曲解佛法,篡改经文。还有人不依佛经,自说一套,给人的印象,好像讲经说法不是在真修行,而不讲经说法的地方,倒是真正修行。再这样搞下去,佛法就消灭了。

  盲目无知、自我庞大,

  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

  有人从不讲经说法,法都没有,却被称为法师,法都搞不清楚,开口就称“大乘”,话说得越来越大,好比绣花枕头一肚草包。盲目无知、自我庞大,这种现象就促使了今天佛教正法衰落。而真正的善知识拼着命也要护持正法,为的是法不能灭!

  什么叫“狮虫”,它的罪过多大,

  背什么因果,就勿用提了

  什么叫“狮虫”?狮子身上的虫靠吸狮子的血过日子,它们对狮子是严重的扰乱。佛称那些住释迦佛的寺院、吃释迦佛的饭,可是败坏正法,使正法很快消灭的出家人,是狮子身上的虫。已经讲得这么严重了,至于有多大罪过,背什么因果,那就勿用提了。

  出家不忙学法弘法,却忙与佛法修行无关的事,

  这种错误年青一代就不必继承。

  我年轻时,成都有个老居士,邀请我一起去九寨沟看望某位师父,这位老居士有一次面对着对面的山峰,跟我说:“你就在这儿住个三年十年,你可以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当然是说说笑笑,结果还是下山。

  下山时有个小和尚与我们同路,他一路上很忙啊!佛在世时,佛弟子边走路,边背诵佛说的偈子。当年舍利弗在路上,听到马胜尊者在背缘起偈,舍利弗听了就皈依佛门。这个小和尚却是忙着把沿路有字的纸捡起来,装入口袋。

  出家人捡废纸干什么?我问他,他说:“是师父叫我做的。”我忽然想起来,旧社会有种风气,叫“珍惜字纸”,捡回来就用火烧掉。师父传徒弟,将来徒弟再传徒弟,这不是传灯,这是传捡废纸。出家弟子不忙学法、弘法,却忙捡废纸!

  所以我常说:老一辈的错误,年轻一代不必继承。这不是看不起老一辈,是非好坏总要弄弄清楚,说到底咱们是佛的弟子啊!搞迷信、干坏事、做毫无意义的事情全是愚,愚人干愚事,还谈什么开智慧?这种人住释迦佛的庙,吃释迦佛的饭,穿释迦佛的衣,抛弃如来正法,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菩萨。

  一、摄取于僧 二、令僧欢喜

  三、令僧安乐 四、未信者信

  五、信已增长 六、难调者调

  七、惭愧者安 八、断现有漏

  九、断当有漏 十、正法久住

  清定上师说~僧团中应令大众欢喜,一念随众,众人功德都有,一念不随众,众人功德不得(皆失)

  七众弟子合起来称僧团,是正规的总的团体,未皈依者令其皈依,继而令其安住八戒五戒学修,出家人人都趣向这一总的道路,正法久住。

  结戒义有十 遍通二百五

  (凡此二百五十戒每一戒皆含有此十种义故)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79)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僧团里要令大众欢喜,

  令大众安乐,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提要:

  ·摄取于僧即组成僧团,在僧团里要令大众欢喜,令大众安乐

  ·戒能使未信者信,信者信心增长,难调伏者得以戒调伏,惭愧的人依戒忏悔,  亦能心安

  ·戒能断现有的烦恼,能断未来的烦恼,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没有戒,没有修持,没有僧团,写书的人也不能使正法久住

  摄取于僧即组成僧团,

  在僧团里要令大众欢喜,令大众安乐

  制戒有十个意义。“一摄取于僧”,度众生不仅仅是要把他引进佛门,应该是跟他作伴侣,一直引上去。没有皈依的,要跟他讲皈依道理,皈依了还没有受戒的,要给他讲受戒的好处,引导他受八戒五戒,乃至于出家。如果人人都趣向这条道路,就能够正法久住,因为这是修行的总路线。可现在都只是引进佛门就算了,最多引进来初一月半烧烧香磕磕头,那是远远不够的。

  “二令僧欢喜”,在僧团里边最重要是使大众欢喜,那你必须要随众。大众怎样你也怎样,大众对你就欢喜。假如你来一个特别,还以暴露怪样子为得意,那样大众对你就不欢喜了。一念随众,大众的功德也有你一份;一念不随众,大众的功德你就得不到了,因为你脱离群众。

  雁尚且知道随众,天上的雁总是排着队飞,如果飞到外边去了,成了孤雁,那是很可怜的。有时候群雁里也有菩萨,一般菩萨到六道度众生,如果他投到雁里,他就是这一群雁里的王。西安有座大雁塔,这是玄奘法师同皇帝讲起印度大雁的事情,皇帝受感动而建造的。这只雁就是菩萨化身!

  “三令僧安乐”,僧团首先要有组织,然后使来的人欢欢喜喜,然后使大家和合,那样才能安乐。

  戒能使未信者信,信者信心增长,难调伏者

  以戒调伏,惭愧的人依戒忏悔,亦能心安

  “未信者信”使信心不足的人,生起信心。在戒上来说,要信戒的功德。“信已增长”,已生起信心的人还要不断提高他的信心,增长他的功德。“难调者调”,对难以调伏的人,你拿出戒律来,有法可据,他就没话说了。“惭愧者安”,许多人心里老是不安,总觉得很惭愧,因为以前做错了事,如果能够根据戒去做,就不会做错事了。还能忏悔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一切,也就心安了。

  戒能断现有的烦恼,能断未来的烦恼,

  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断现有漏”,现世就能断你的烦恼。“断当有漏”,未来的、后世的烦恼,今世也能断得掉,这样一来,当然现世就能证阿罗汉果。最后归纳到“正法久住”,僧团组织得好,能够弘扬正法,能够清清净净,就能使正法久住,否则的话正法是很难久住。这是讲戒的威力。

  没有戒,没有修持,没有僧团,

  写书的人也不能使正法久住

  现在社会上有文化的人也在研究佛教,也出了一些书,但他们不能使正法久住,因为他们没有组织,没有僧团,也没有修持。他们往往一面看佛经,一面又看了很多其他的书,这些书里的错误观点,他也接受下来。连现在佛门里的人看了他们的书,也说错了话。例如称释迦佛为“佛祖”,佛是佛陀,祖是祖师,怎么可以并在一起?释迦佛可不是一切佛的祖先。《法音》月刊第一页是“佛言祖语”,把佛跟祖分开来说,这就对了。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返回目录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