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洪启嵩: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来源:   作者:洪启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洪启嵩: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

 

  10月10日18:30,在复旦大学老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复旦大学禅学会邀请到了国际中华禅创始人洪启嵩先生,以《如何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文明的新视野》为题,为大家作了一场精采的演讲。当天现场有近三百位听众,聆听洪先生开释如何以中华禅提升自身与社会。

  以心传心——印度佛‧中华禅

  佛教是一个自内证的宗教,强调究竟的解脱是源于生命自身的觉悟,而不是依止于外在超越的神。因此,佛法以「依禅出教,藉教悟宗」作为核心发展的理路,佛陀依禅观的内证大觉,为我们开示宇宙实相,这就是「依禅出教」。而佛陀的一切言教说法,都是来自于他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称为「宗」,而将这样的体验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称为「教」。

  佛陀将这种不可思议的体验,以种种方便演说出来,而后代祖师及学人,也依此修持,悟入宇宙实相,薪火相传,连绵不绝。所以说,「宗」是「教」的根本。这正是「依禅出教,藉教悟宗」。

  当年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传出「禅」的法门。这一法门历经西天二十八祖之后,由达摩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中国的禅宗。禅宗自达摩始,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至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从《金刚经》中体悟出「无念法门」,以当前无住的一念而得自在解脱,现证「般若三昧」,并妙用此自在的心性,以「一行三昧」行道人间。

  此前达摩认为《楞伽经》适合于中土,因而将之作为印心的根据,判断个人修证和体悟。但是到了六祖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成为以《金刚经》为核心。从这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宗」不变,但是「教」却是有所转换的。

  中国的禅宗在吸收印度佛教的精华之后,融合了中华本土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禅宗祖师的智慧,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修体系。这一传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被中国禅宗祖师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得禅宗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力量。中国禅宗承接以心印心的修证本质,将顿悟法门汇入禅中,与中华文化相应,最终成为光辉灿烂的中华禅。

  就此意义而言,六祖惠能大师,不只是禅宗南宗禅的开祖,也可以说是中华禅的真正建立者。

  六祖惠能的教示,以「无念」为核心,无念是心性完全的解脱自在,是念念起而不被念念所缚,自心跳脱出一切生命的缠缚、困局,开创出自我身心的解脱与人类思想解放的新局。这种顿悟立超,能自在开创一切的禅法,正是中华禅的特质。

  人类文明的困局与契机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我们可以从「外在障碍」、「内在障碍」及「结构障碍」等三重理路来观察。

  首先是「外在障碍」,如空气、水、食物、生态等等,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质量的外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恶性变化。事实上,我们现代人甚至不如古人健康。现代人虽然有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保障体系,但是人类也因为自身的贪欲、对利益无休止的追求而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各种疾病和问题不断产生,许多顽症使得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使得大自然在不断反扑,造成许多自然灾害。而人心的贪欲,以最近的毒奶事件为例,造成的灾难和影响层面之广,令人难以想象!

  其次是「内在的障碍」。社会不断进步,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大量不经筛选的「信息轰炸」,不但没有让我们更有智慧,反而让我们产生了「信息焦虑」,使我们的心骚动不安,无法宁静下来。人心不静,就不能获得智慧;不能得到智慧,就无法断除烦恼。

  老子《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说明这种虚妄密集的信息,不断压缩我们生命空间。这样的情况造成我们丧失了自身的存在感,也就是「人感」的丧失。

  现在许多年轻人沉迷于计算机网络,经常十几小时连续不断地坐在计算机前,不知疲倦。这个时候的人已经丧失了自我,完全被计算机吸了进去。事实上他的身体已经疲惫,饥饿了,但却无法感觉到,无法控制地继续上网,直到身体累垮为止。这就是因为人丧失了「自我的存在感」。

  人类所面临的第三种障碍是「结构障碍」。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强烈变动对人的自我存在所造成的影响。像当前美国华尔街的「虚幻经济」,正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结构障碍」,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作为一个禅者,在面对这些危机和困境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无所畏惧。我们要从危机中看到转机,只有这些潜藏的「社会病征」全部爆发出来,才有机会去诊治这个社会,让它更加美好。禅者应该怀着大乘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其中。而中华禅正应该在这样的过程中发挥禅的大用。没有这样的大气魄,是无法真正传承中华禅的。

  回溯到宋元明清时代,中华禅之所以衰落,是因为无法与时代紧密结合,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将佛教的智慧、慈悲与方便,融入整个时代。禅宗有云:「无超师手眼,不堪教授」,这是禅宗的精进观,一代要比一代更好,一个禅者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只有掌握了中华禅的核心精神,才不会徒存形式,丧失了创发的力量。

  以中华禅来开创人类新局

  禅可以使自心跳脱出一切生命的缠缚,开创出自我身心与人类文明的新局。

  以六祖惠能对宇宙人生的全然解悟为例,在《六祖坛经》中记载,六祖悟道时,以此偈领来表达他的悟境: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指我们的自性是空的,超越染净,从来不被污染的。众生与佛,心性无异,区别只是在于众生颠倒妄想,故而产生种种烦恼。当我们放下这些颠倒梦想时,就能发现我们自心,本然清净。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作梦,在梦中感觉到十分真实,从梦中觉醒后,会发现自己本就在真实世界之中,只是梦境是虚幻的。要达到觉醒的过程,就要善用各种方法,除去种种妄想,也就是让妄念断除。

  其实,这种经验,很多人都有过,例如在受到突然的惊吓时,会有剎那心念断除的体验,这时确实是没有任何念头的。因而古代禅师通过机锋、棒喝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让学人心念断除,再施以教化。

  但是,心念断除并非开悟,只是悟道的方便。一般人虽然多少有过念头断除的经验,但因为习惯使然,无法安住于此,一下子又妄想纷飞。而禅定的修学,正是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由定生慧,入于究竟解脱。悟道的过程,也就是发现自心原本清净的过程。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是指世界的本质是「空」,是各种条件聚合而存在,并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主体,因为缘起而性空,一切宇宙万象都处于无常变化之中。一般人都容易把这样的无常变化看做一种消极的因素,但是,禅者却认为这样的无常,正代表着:明天会更好!作为一个禅者,应该善于运用这个「空」,这个生生不息的力量,掌握因缘条件,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清净的自性佛性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只是因为我们被外在虚幻的东西所障碍而无法得知。这样的清净自性只待我们善取妙用。从禅的智慧现观中,能让我们觉照一切人类未来的微妙机运,从人类生命自身与文化的本自具足中,我们自能善加择取妙用,开创文明新局。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禅者应该以大定力、大智慧、大慈悲面对变化无常的未来。古代的许多开山禅师,在初创道场的时候,往往要面临各种巨大的困难,包括山上的饮食,水源,运输等等。但正是因为禅师心性不动摇,面临种种逆境才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时代,从生态环境的疾速恶化,地震、雪灾、风灾等频繁的天灾,到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新型态的病毒潜伏……现代人的身心条件,面对着这个X倍速变动的世代,犹如以十八世纪制造马车的材料,来制造登陆外星的航天飞机,面临着解体崩溃的危机,但同时也孕育着人类文明的新转机。

  禅者自心的自信无畏,让我们能安然面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危机与挑战,不再惶然不安,以禅的开创性智慧,与强大的执行力,进而将之转化为人类文化向上升华的新机。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禅能与一切法、一切学术门类相结合,与生命相应相契,从而创发全新的事业巅峰。「禅」绝不仅仅只是佛教徒的专利,而是遍及万有,一切众生。

  禅能与一切存有的个人、事件、学门相融,无论是科学、医学、文化、艺术,任何一者融入了禅的心要,都能创发出至真、至善、至美的灿烂光辉。以未来太空时代的长程旅行为例,太空时代人们要进行太空旅行时,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当人类必须以冷冻进入冬眠的情况时,如何以禅法来放松身心,让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禅者心空智明,能以无念的般若深智,帮助世间一切的生命、文化与文明,开出全新的颠峰。对禅者而言,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正是开创人类文明新视野,擘划出未来人类光明大觉愿景的大机缘。如何共创和平、自由、平等、繁荣新世界?中华禅禅者将永葆希望,奋力向前!

---------------------------------------------------------------------------------------------------------

更多洪启嵩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