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安乐集白话译注:《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六大门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   作者:道绰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安乐集白话译注:《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六大门

  第六大门

  第六大门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此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并说释迦佛正法、像法、末法的年代,最后诸经随灭,特留此经止住百年,所以应立志求往。

  △第六大门中,有三番料简:

  第六大门中,分三部份来说明。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较。

  第一、比较十方的净土。

  第二、义推。

  第二、就义理来推论。

  第三、辨经住灭。

  第三、辨别经典上所说,佛住世与灭度之事。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较者。有其三番:

  第一、比较十方的净土,分三部份来讲。

  一、如《随愿往生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

  一、如《随愿往生经》中说:“十方世界的佛国,全都庄严清净,修行者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往生。虽然如此说,但这些净土都比不上西方无量寿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最初发菩提心时,都是在娑婆世界发的,所以他们对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因此释迦牟尼佛处处赞叹极乐世界,劝大家要归向往生。”

  二、据《大经》:“法藏菩萨[1]因中,于世饶王佛所,具发弘愿,取诸净土。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成佛,今现在彼。”是二证也。

  二、据《无量寿经》中说:“法藏菩萨修因的时候,在世饶王佛处,发了弘大的誓愿,要成就净土,于是世饶王佛就为他说了二百一十亿个诸佛的国土,其中诸天及人类的善恶根器,国土是精致的,或是粗劣的,全都现出来给他看。最后法藏菩萨发愿要成就西方净土以证得佛果,就是现在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二个证明。

  三、依此《观经》中,韦提夫人复请净土,如来光台为现十方一切净土。韦提夫人白佛言:“此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是其三证。

  三、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讲到,韦提希夫人也要求看诸佛的净土,于是在释迦如来的光明莲花台上,就为她现出十方世界的一切净土,韦提希夫人向佛陀说:“这些佛国土,虽然都很清净,都有光明,但我乐于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这是第三个证明,

  故知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胜也。

  所以知道在所有净土中,以安乐世界最为殊胜。

  ○第二、义推者。

  第二、从义理来推论。

  问曰:何故要须面向西坐、礼、念、观者?

  问:为什么要面向西方禅坐、礼拜、念佛及观想呢?

  答曰:以阎浮提云,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悲接众生。由坐、观、礼、念等面向佛者,是随世礼仪。若是圣人,得飞报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难。

  答:我们阎浮提的人都说,日出的地方叫做生,日落的地方叫做死亡。借助西边是死亡之地,可使我们神志清明,趣入佛道。所以法藏菩萨发愿在西方成佛,以大悲心来接引众生。禅坐、观想、礼拜、称念等,面向阿弥陀佛的方向,是随顺世间的礼仪。如果是圣人的话,可以获得自在的飞行果报,根本就用不到区别方向。不过凡夫俗子的身心所向之处,如果不向西方,而向其他方向的话,往生西方可就困难了。

  是故《智度论》云: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诵《阿弥陀经[2]》,及念《般若波罗蜜》。临命终时,告弟子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今在我前。”合掌归依,须臾舍命。于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尸。一切烧尽,唯有舌根一种,与本不异,遂即收取,起塔供养。龙树菩萨释云:“诵《阿弥陀经》故,是以垂终,佛自来迎。念《般若波罗蜜》故,所以舌根不尽。”以斯文证,故知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所以《大智度论》说,有一位比丘,身体康健之时读诵《阿弥陀经》,并念《般若波罗蜜经》,临终时他告诉弟子说:“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现在在我的眼前出现。”于是他就合掌归依佛,不久就命终了。他的弟子用火葬法,用火焚烧他的尸体,在全身都烧完之后,灰烬中舌根却没有烧掉,而且和活着时一模一样。于是弟子就把他的舌根收藏起来,并造了一座塔来供养此舌根。龙树菩萨解释说,由于比丘读诵《阿弥陀经》的缘故,所以临终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由于念《般若波罗蜜经》的缘故,所以舌根不坏。此经文可以证明,一切的修行及善业,只要能够回向,没有不能往生的。

  故《须弥四域经[3]》云:天地初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纵有天人来下,但用项光照用。尔时人民,多生苦恼。于是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4]、女娲[5]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夏。时二菩萨共相谓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也。”

  所以《须弥四域经》中说:“天地初开的时候,没有日月及星辰,纵然有诸天到人间来,也只是用项背之光来照明。当时地上的人,因黑暗等而生许多苦恼,于是阿弥陀佛就派遣二位菩萨下来,一位叫宝应声,一位叫宝吉祥,他们就是伏曦和女娲。这二位菩萨商量的结果,决定拿色界第七层天的七宝,到人间来造日月星辰及二十八星宿,以照明天下,定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当时二位菩萨一起商量说,日月星辰,二十八星宿,全都向西方走,是代表所有的诸天及人类,全都向阿弥陀佛顶礼的意思。所以日月星辰全都心向极乐世界,因此它们全都倾向西方运行。”

  ○第三、辨经住灭者。

  第三、辨别经典上所说,佛教住世与灭度之事。

  谓释迦牟尼佛一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众生灭尽,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止住百年。

  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正法时期有五百年,像法时期有一千年,末法时期有一万年。然后众生就没有了,诸经也没有了,因此如来悲愍被痛苦所焚烧的众生,于是特别将《无量寿经》多留在世上一百年。

  以斯文证,故知彼国虽是净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火宅,一向[6]乘相往生[7]也。

  由此经文证知,极乐世界虽然是净土,不过它的本体是上通下彻的,只要知道一切相就是无相,就能够上品往生。在三界火宅中的凡夫,向来就是以有形相而往生的。

  --------------------------------------------------------------------------------

  [1] 法藏菩萨,即西方阿弥陀佛之前身。当其未成佛时,曾在世饶王佛时为国王,后舍国出家为比丘,号法藏。关於法藏菩萨之事迹,详见《无量寿经》。

  [2] 《阿弥陀经》,净土三部经之一。通行的为後秦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主要论述西方安乐国土的庄严和殊胜之景象。此经流传极广,亦被作为寺院日常晚课的必诵经典之一。

  [3] 《须弥四域经》,《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列为伪经,本经亦未收进《大正藏》中。因伏羲与女娲的故事流传颇广,道绰大师为使一般平民便于理解,因而道绰大师也将此事录入。

  [4] 伏牺,即伏羲,《史记》中写作伏牺,被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5] 女娲,她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6] 一向,意向专於一处,无间杂余念。

  [7] 乘相往生,上根利机者,知实相无相之理;凡夫劣机,则以相而求,亦得往生,所以称为乘相往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