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千岁宝掌和尚和老祖寺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1日
来源:   作者:净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千岁宝掌和尚和老祖寺

 

  (2005年11月29日)

  各位大德:

  黄梅这个地方,在古代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福地。在这个地方,出了四祖、五祖、六祖。在一个县域,出了三位祖师,而且都不是一般的祖师。所谓六代传灯,黄梅占了一半。这一件事,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地图上,仅仅只有黄梅一个名字是不够的。不仅如此,在黄梅还有一位罕为人知的千岁宝掌和尚。宝掌和尚是印度人,他生下来之后,两只手紧握拳头不能伸开,长到几岁之后,父母带他到寺院拜佛,见了佛要磕头,手掌就自然打开,因此得名为“宝掌”。这位宝掌和尚,六百多岁时来到中国,那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晋时期。他在中国游历了许多地方,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宝掌和尚的遗迹。宝掌和尚曾经见过菩提达摩,在菩提达摩的开导下开悟,然后同四祖、五祖同时在黄梅弘法,并且同四祖同年圆寂,当时他有1072岁。

  宝掌和尚在黄梅时,开辟了黄梅的第一个佛教道场。距离四祖寺大约5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紫云山,因为是宝掌和尚居住的地方,当时四祖、五祖比他年龄小,就尊称他为老祖,所以那个寺院就叫老祖寺。在黄梅的历史上,四、五、老祖三位祖师并称。过去有人写诗称颂黄梅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就说:“四祖黄梅县,黄梅选佛场。千年开宝掌,五叶渡慈航。”这是清朝的一位黄梅知县写的诗,可见他也是以黄梅是选佛场,黄梅有四祖、五祖,有千岁宝掌和尚而感到自豪。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所谓“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今天下午,我大概是第五次到老祖寺去。因为当地人士与有关领导一再希望恢复老祖寺这个千年古道场,我也是在各位领导的诚心感召下,牵一个头,来做这件事。非常有幸,有人愿意发心来做,所以我也非常高兴,到那里实地考察多次,并且也在今年的10月5日举行了奠基仪式,近期就要正式动工。我今天我到那里去,政府正在修补通往老祖寺的公路,路上满是石头,车不能前进,只能步行走到老祖寺。步行有多远呢?三公里半。等于来回走了二十多里路。我们一到那里,当地老百姓就告诉我们一件事,就说在三天前,老祖寺在晚上七天钟的时候,大放光明,而且一连三天,每次放光都延续三、四小时,所显现的光明,使那个深山之地,晚上如同白昼一般。那个地方只有八户人家,八户人家都看到了光明。而且他还说,在去年下半年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同我们去的一些人,也有政府的负责人,他们听说这件事,无不感到希有难得,无不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说:宇宙间,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微不足道,我们还不知道的事情还多得很。这就是人的知的有限性和宇宙万事万物的无限性。这件事我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件事并不是由和尚说出来,而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说出来。如果是和尚说出来的,外边的人听到可能会说是和尚作怪。因为当地老百姓说出这件事,所以可信的程度决定无疑。

  佛法的因缘往往和放光有直接的关系。佛说法,放光动地;佛涅槃,放光动地。我记得柏林寺开始修复的时候,经常有种种祥瑞显现。佛自动、铃自鸣、塔放光,一年有好几次。这都是许多人共知共见的事。此次老祖寺在兴复的开始就有这种祥瑞显示出来,说明这个道场将来很可能成为一个修行开悟的殊胜之地,因为修复这个道场就是作为禅宗专修道场而进行规划的。

  那个地方作为黄梅的人来讲很熟悉,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对那个地方并不是十分了解。老祖寺所在的地区叫紫云山。群山环抱,中间有一块百余亩大小盆地。周围的群众把它叫做莲花山,盆地就在莲花瓣中间。水从左右向右流,也就是水向西流。凡是水向西流的地方,都非常主贵。广州曹溪南华寺水从左向右流,水向西流;当阳玉泉寺水从左向右流,也是水向西流;天台山国清寺门前有一块碑,上面写着:“一行到此水西流。”黄梅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就是“有山皆北向,无水不西流。”所以它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人杰地灵之处。

  讲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佛教是说“依正不二”。人是正报,环境是依报,这两者相依共存。虽然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作为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选择环境往往是修行的重要条件。比如说坐禅,往往要选择在安静的地方,也就是“阿兰若处”。阿兰若是梵语,翻成汉语就是“寂静处”。环境寂静,心就更容易寂静下来。我们坐在禅堂打从修行,容易上路。如果是在比较喧闹的地方打坐,由于自己功夫不够,往往很难静下来,而且越坐越烦。当然,对于用功上了路的人,十字街头好修行。但这毕竟不是一般情况,必须是特定的人才能有那种境界。静修、静修,安静有利于修行。所以过去的寺院,大多选择在深山老林当中。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宝掌和尚选择紫云山作为修行的地方,的确是眼光独到。我们今天坐车到那里去,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转了一个弯又一个弯,它确实是一个人迹罕到的地方。古代那里是否有人烟,我们不知道。即使是在今天,那个地方周围几十里地,也只有八户人家。那个村庄就叫“八户”。那个自然村,同时也就是一个行政村,这可能是全国最小的一个行政村。可见那个地方确实是地处深山老林之中,自然生态环境特别好,有山有水,苍松翠竹,真是叫作“潺潺流水,满目青山”。人朝那里一坐,自然心地清凉。我想,再过两年,我们也许可以在那里打禅七,可以在那里举办名符其实的夏令营。因为那个地方,既使是夏天也用不着电风扇,晚上睡觉还得盖上一条毯子。它的平均温度,比山下要低6~8度。我们今天在山下还觉得挺暖和的,一进到山里边去了,就觉得寒气袭人。

  今天向大家报告这样一个消息,希望大家共同发愿,愿这个道场早日成就,愿这个道场成就以后多出开悟的人,多出修行的人,多出能够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人。

返回目录

-----------------------------------------------------------------------------------------------------------------

更多净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