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 自序 目次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来源:   作者:印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 自序 目次

 

  自序

  抗战期间,我写了『唯识学探源』,『性空学探源』二书。为了探求大乘三系的渊源,还想写一部『如来藏学探源』,由于抗战结束了,种种因缘,没有能写出。来台湾以后,在经论的探求中,才理解到:缘起与空,唯识熏变,在『阿含经』与部派佛教中,发见其渊源,而如来藏(即佛性)说,却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法,是「别教」。在如来藏说的开展中,与『阿含经』说的「心清净,为客尘所染」相结合,而如来藏的原始说,是真我。众生身心相续中的如来藏我,是「法身遍在」,「涅槃常住」的信仰,通过法法平等、法法涉入的初期大乘经说而引发出来;在初期大乘的开展中,从多方面露出这一思想的端倪。龙树的大乘论中,还没有明确的说到如来藏与佛性,所以这是后期大乘。西元三世纪以下,正是印度梵文学复兴的时代,印度大乘佛教,也就适应此一思潮,而说「如来之藏」,明确的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我,在中国佛教界,从来不曾感到意外,只是信受赞叹,但印度佛教界可不同了!常住不变的,妙乐的「我」,是众生的生命自体;转迷妄而达「梵我一如」,得真解脱,是印度神教思想的主流。释尊为人类说法,从众生的蕴界处中,观一切为缘所生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所;依空无我得解脱,显出了不共世间,超越世间的佛法。从部派到初期大乘佛教,说明上有无边的方便不同,而依空无我得解脱,还是被公认的。现在说,一切众生的蕴界处中,有常住、清净的如来藏我,这是极不平常的教说!印度佛教有着悠久的传统,没有忘却释尊教法的大乘者,对于如来藏我,起来给以合理的解说:如来藏是约真如空性说的,或约缘起空说的。这样,如来藏出缠的佛,可以名为「大我」(或约八自在说),而众生位上的如来藏,被解说为「无我如来之藏」了。一切众生有(与如来藏同义)佛性,被解说为「当有」了。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说(不过,众生的如来藏我,秘密大乘佛教中,发展为「本初佛」,与印度的梵我一如,可说达到了一致的地步)。

  我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的写作过程中,附带集录些有关如来藏佛性说的资料。拿来整理一下,再补充些后期大乘经论的抉择,题为『如来藏之研究』,作为从前想写而没有写的『如来藏学探源』,补足了从前的一番心愿!

  如来藏之研究目次

  自 序…………………………………………………………………………一──二

  第一章 序 说……………………………………………………………一──一八

  第一节 如来藏学在佛教中的地位…………………………………………………………一

  第二节 与如来藏有关的经论………………………………………………………………三

  第三节 如来藏的名称与l意义…………………………………………………………九

  第二章 如来藏思想探源……………………………………………一九──六六

  第一节 如来与法身………………………………………………………………一九

  第二节 如来与界………………………………………………………………二八

  第三节 如来与我…………………………………………………………………四一

  第四节 佛子与佛种性…………………………………………………………六0

  第三章 心性本净说之发展……………………………………六七──八八

  第一节 声闻经论的心净说…………………………………………………………六七

  第二节 初期大乘的心性本净说……………………………………………………七九

  第四章 如来藏说之孕育与完成……………………………八九──一一四

  第一节 法法平等与事事无碍…………………………………………………八九

  第二节 华严经含蓄的如来藏说…………………………………………………九八

  第三节 心‧菩提心‧菩提‧众生界…………………………………………一0三

  第四节 如来藏经……………………………………………………………一一0

  第五章 如来藏说之初期圣典……………………………一一五──一四六

  第一节 初期圣典与弘传者的风格…………………………………………一一五

  第二节 如来与如来藏………………………………………………………一二四

  第三节 如来藏我……………………………………………………………一三二

  第四节 如来藏不空………………………………………………………一四0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一四七──一八四

  第一节 传说中的如来藏法门…………………………………………一四七

  第二节 宝性论为主的如来藏论……………………………………………一五0

  第三节 宝性论所依的经论…………………………………………………一五九

  第四节 宝性论义的分别………………………………………一六六

  第七章 瑜伽学派之如来藏说…………………………………一八五──二三六

  第一节 瑜伽学派略说…………………………………………………………………一八五

  第二节 瑜伽唯识学的如来藏说………………………………………………………一九0

  第三节 真谛所传的如来藏说………………………………………………二0七

  第八章 如来藏佛性之抉择…………………………………二三七──二七四

  第一节 楞伽经的如来藏说…………………………………………………二三七

  第二节 涅槃经续译部分的佛性说………………………………………二五一

返回目录

-----------------------------------------------------------------------------------------------------------------

更多印顺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