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如何信受并发起菩提心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来源:   作者:济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如何信受并发起菩提心

  佛菩萨的境界和我们的常规经验相距甚远。如何才能真实信受?并非随便说一说就可以解决,关键还要配合相应的修行和用心。若仅仅依靠感性的“信”,力量既不够大,更难以持久。唯有在心行上有所体证,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否则,无论信到什么程度,终归是有限的。

  原因何在?因为我们都是活在现有的心行和境界上。而这现有的心行正是凡夫心,这现有的境界,则是机械的、二元对立的境界。局限于这样的浅见,自然难以体认佛菩萨的境界。如《华严经》所阐述的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若对空性的理解没有相当基础,必然无法透彻如此甚深的教法。正如天台宗祖师所言: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怠。教和观是统一的,只有将教理落实到止观上,对佛法的理解才可能深入。否则的话,仅靠意识层面来揣度,是极为粗糙、肤浅的,且易出现师心自用的偏差。

  任何心行的产生,皆有赖于因缘,唯识宗对此阐述得很清楚,如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等。对于心行而言,有些因缘较容易具备,因为它们已形成巨大的力量和惯性,如贪心、嗔恨心、我执等,无须观修即可任运自如。若是菩提心也能同样轻而易举地生起,就说明修习很有成效了。通常,父母对子女的爱极易生起且深厚无比,反之,子女对父母的爱则较难生起且相对淡薄。中国文化之所以特别提倡孝道,正是因为这种心行力量较弱,才需要后天的着力培养。

  作为一种特殊的心行,菩提心的生起,比之子女对父母的爱要困难百千万倍。因为子女和父母之间,毕竟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但能否对一切众生都生起平等、无限的爱呢?对于绝大部分凡夫来说,可能从未出现过这种心行。

  菩提心的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首先,菩提心的对象是无限的;其次,应对一切众生平等看待;第三,必须以利他为本。这样一种心行,必须具足哪些因缘才能生起呢?《道次第》中,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观修方式,一是阿底峡尊者所传的七因果修法,一是寂天菩萨所传的自他相换法。

  无论是学习《道次第》,或是依此修行,着力点必然落实于菩提心。《道次第》的核心内容为三主要道,其中,又以菩提心为统摄。自去年以来,大家已听了不少关于菩提心的教法,但不要因此失去感觉。要知道,佛法虽然博大精深,但核心内容并不是很多,必须掌握的思想纲领和修行训练也并不复杂。

  “佛法无多子”,正是古德的经验之谈。事实上,关键不在于我们听闻了多少教法,而在于掌握了多少、领会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能用得上的有多少、真正产生作用的有多少,这才是学法的根本。如果我们学到的一切无法付诸实践,无法在生活中运用,无法落实到心行中,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说食数宝”,没有丝毫真实力用。我们时刻需要面对的,都是人生的实际问题:凡夫心、执著、烦恼,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正是需要通过学佛来解决的。

  2007年10月修订版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