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四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四讲

 

  第四讲  七月二十四日

  此初所取分别,颂文云“自性”,即阿练若,亦即大般若一切种智。体为本体,行为六度,果为净地。自性由此中出。“种性”谓大小乘二种各各八地,此虽本体自性,而求证之量不足。“道”谓修行次第,次第错乱,则不能衔接。“所缘”

  谓反应征相。由此见修行是否得正加持。“不共”谓过失,“对治”谓功德,此入行以后了知德失。对治重在警觉,须依辨识阿含,由临事经验而得方便。“自证”者,即自觉也。“能作”者,了知应生应灭,舍此别立真如,有无皆不可说,云何证入?第八利生次第,第九谓应待机缘,皆利他事也。

  【狮子贤义疏】:

  所取行相分别第二还复之因,凡其九种是何?

  颂云  堕生死涅槃(一)     智德下劣证    无完善摄受(二)  道相不全备(三)

  由他缘强行(四)     所作因颠倒(五)  果限及复杂(六)  行住入愚昧(七)

  随行(八)所作(九)中  分别九体性     退还类所依(因)  生声闻等意

  如颂所云者:

  一、二、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随一相应吸入之堕性,知解之下劣性。

  三、善知识方便善巧及离弃性完全摄持无。

  四、智障究竟对治错乱非是,是修行成道之过失。

  五、于如来等教授教诫观待,俱有他缘之行。及一切有情之尊胜大心等于中不趣入,与大义所作颠倒。

  六、烦恼障之对治性,能作与道之界限不清。

  七、所缘及俱有性之果,最初了解有差异性。

  八、饮食睡眠不知,一切应断不断,不知行住。

  九、大乘一切所摄,万千法性,一切种智性,解脱涅槃一切之行,于众生罪恶及俱有性,所取所为一切非是之性,是退回之所作也。

  此之所取行相分别性行反回退堕品类之因,是依声闻及缘觉相续受取所作而出生有此九种也。若菩萨等见道心,心业出生入行之住品,如是所作,是应断之教也。

  【清凉记】:

  第二、所取分别退还九种者:

  一、或贪着生死,或怖畏生死唯取涅槃而舍俗谛,不知离生死与证涅槃互为因果之方便,称为堕性,皆由我执出生也。以涅槃之理用于生死中,成佛亦如此,即是无着涅槃。趣向涅槃,终必成佛,如太子必绍王位,只争迟早。时间是假法,由我执起。

  二、谓离善知识依止,不得摄护加持。摄持之自在在善知识。未得摄持要取得。取得之方便,应学事师五十颂及菩萨魔事品,总要在如教修行。不如教行,虽供养承事不得加持也。如教修行,从具信出。

  三、谓不学别解脱戒事义,或不学法相,或偏学一部,学未学好,故成所知障。将好事当坏事,药病相反,修行既错,终难证果。

  四、为名利等世间目的而学法,如为薪金而求当教师也。

  五、不趣向三大,对人无悲心,或唯有空言,如口说爱国,而于个人权力丝毫不能放弃。无热爱三宝之心正法久住之愿,成就甚难。

  六、谓道杂烦恼,界限不清。如是胜入心修行,或以懒惰为不求胜,为躲烦恼而闭关,谓众生难度,大乘退成小乘,小乘退成凡夫。修行夹杂烦恼,定要出障。吃药不守禁忌,反怪药方不好。此中夹杂染净、非细心不能辨。

  七、所缘谓修行境。发心与修行,与所求果不合,因果不一致,必于道无成。

  八、饮食睡眠瑜伽相应,详四阿含及别解脱戒中,密法更有别别不同之饮食睡眠瑜伽。应断不断者,由执著不舍,如担麻者,宁弃金而不舍麻也。行住者,集异门论说一切有情皆依行住。心谓心行,即是愿力。身行依止律藏。柬埔寨泰族法师终日诵八法,即是法犍度所说之客旧比丘法、大小便法、乞食法、阿练若法、食上法、涴染衣法等,此为法师法。虽精通二谛,无法犍度,不能弘法也。有此则当下与佛行仪相同,先有外表,再充实内德,成就自易。

  九、谓众生品类不齐,当方便引导,不可以最高尺度责人,嫉恶如仇,退失大乘。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