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久美多杰堪布: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1处生中阴05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3日
来源:   作者:久美多杰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久美多杰堪布: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1处生中阴05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无相寂止:

  所谓无相禅修就是没有形象的禅修,它比较类似汉传的禅宗,

  一样地,身体以毘卢遮那七支座法安坐,眼睛微张,将心安住在前方的虚空,

  然后非常安祥地休息,内心中什么形象都没有,定在前方的虚空上,

  这个训练时间,需要一天。

  谈一下我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禅修时,我是「止」、「观」轮流做的,首先我将心安住在某件物体上,

  过阵子之后,我会移动视线去观察一下周遭,

  然后又将心安住在某一个物体上,然后再去观察,..静、动重复轮流地做,

  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有昏沉跟散乱的情形马上就可以发现。

  以上是寂止的部分,

  如何将心定下来的教授,这本译文我大约地校对过,写得满清楚的,

  看这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对这方面的了解;

  然而就禅修的实践而言,

  我是不会的,我不是一个禅修的老师,所以无法教大家,

  以后各位有机会遇到好的、有禅修经验的禅修者们可以跟他们学习,

  现在我们先参考这本书,先做个预习。

  胜观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观察自己的心,

  当我们观察心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其实,我们的心是不间断地处在混乱状态的,

  非常杂,偶尔,我们也可以试着找寻一下自己的心,

  它到底在那里、它到底在不在,而我们要寻找心之前,就必须先让心安定下来,

  等心安定下来之后再做观察才有办法比较清楚一点,

  因为当它混乱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办法认识得了的,

  因此要找心之前,先把心安顿下来是必需的,

  这就好像一潭混浊的水安静下来之后,所有的杂质自然会沉淀潭底,

  这时水中的倒影自然可以看得很清楚,同理,心安定下来之后胜观就比较容易产生。

  当我们的心安住在前方广阔的虚空、和虚空融合在一起,

  有些人因此就可以体悟心性,

  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找不到,但,它却是清晰、光明的,

  心的本质就是这样子,没有本体,光明而清晰!

  这个训练的时间,必需一天或者两天。

  我大概说明一下胜观的部分,

  为什么说胜观是非常清楚的状态呢?

  比如一个水泽,当这个水泽有漩涡、波浪,或者激流的时候,

  那么水泽里的水,它的本质就无法显露出来,

  相反的,如果这些干扰都不存在的话,水的本质就可以一览无余,

  那什么是「水的本质」呢?清澈、纯净!

  同理,我们的心经过以上的训练,那么我们的心就可以被控制,

  定在某个对境上面,没有其他杂念,这时上师就可以直接教你胜观的部分,

  所谓「胜观」就是直接告诉你见地、心的本质!而你也可以因此认识或明白心性!

  为什么修止的时候一直告诉你-眼睛要看着前面、眼睛要张开呢?

  这是因为我们心间有个叫「噶地」的脉,它是智慧的总集脉,

  这个脉如果往下,或者封闭起来的话,那么无明的状况就会产生,

  畜生道的众生这个脉是往下封起来的,所以牠们比较无明,

  而我们人类是横的,因而比动物聪明一点,

  成就者以及菩萨们这个脉是往上张开的,

  所以祂们具有广大的智慧以及神通..,

  这是因为心性本来就具备智慧的关系!

  「噶地」它跟眼睛有非常直接的关连,

  因为眼睛就是我们的智慧门,智慧脉要通过我们的眼睛,

  所以当我们眼睛闭起来时智慧门就关闭,眼睛张开的话,

  那么「噶地」就比较容易张开;

  那么如何使「噶地」张开呢?

  在密宗除了「下门大乐自解脱导引」这个特殊修行法门有解说外,

  其他连这个脉的名字都没提到!不只显宗没有,就连密宗的外续部也没有,

  只有无上续部才会讲出这个脉的名字,

  所以为了不要阻碍这个脉张开,我们打坐时眼睛要张开!

  我们常常听说「心的本质」这句话,

  那么「心的本质」是怎样的状态呢?

  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个非常、非常明澈的、透明的,没有实有的,

  更进一步形容-「本体空、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我们口语上只能这样子说明而已!

  那么要如何做观想呢?

  首先,我们要先寻找心-心从哪里来?

  住在哪里?去了哪里?心是怎样的形状?

  它是四角形的?三角形的?还是半圆形的?..

  这和禅宗找心的方式类似,

  心,不管我们如何寻找就是永远找不到,当然更諻论它是什么颜色或形状了,

  但,如果说心不存在,那我怎会有思想呢?我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用什么辨色?..

  以这方面来说,心,明明是存在的,要一直反复地寻思,

  当我们对心比较了解一些些的时候,

  就比较可以了解-「不可说」、「不可想」这句话的含意。

  所谓心性,也就是心的本质,它是不造作的、不是因缘生,一个恒常的状态,

  这部份在讲解佛性、如来藏的时候会说,藏文里称本觉为「日巴」,

  所谓日巴,就是「看到」的意思,看到了自己叫做日巴;

  「玛日巴」就是无明,没有看到的意思;

  我们为各种不同的状况命名,我们对一直不断的思续,称它为「念头」,

  称我们根本看不到,而圣者们却可以看到的现象为「胜观」,

  对所有一切法一清二楚知道的,称它为「个别了解的智能」,

  其他如-佛性、胜义谛、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大家不要认为是有个另外的东西,现在我们的心一直向外贪求,

  这是因为不认识它的原故,所以才会这样;

  其实,所谓的「如来藏」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思想,没有什么其他的,

  但,我们现在只能说说而已,没办法发现,

  这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心还没有被训练,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多多练习禅修,

  尤其是我们学习佛法的佛教徒,今世的自然中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而其他如临终中阴..的好、坏,都是依靠今世的自然中阴而定的,

  今世自然中阴修得好的话,那么到其他中阴时,因为了解心性的原故就有解脱的机会,

  如果你今世浑浑噩噩的过日子,那么到了其他中阴时想要解脱就比较困难了,

  要知道,天下没有空中掉下来的礼物哦!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