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根松仁波且:谈皈依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6日
来源:   作者:根松仁波且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根松仁波且:谈皈依

 

  学佛最初的入门就是皈依,自此才确立了整个道的起点。不论你想修学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的教法,如果没有真正生起皈依之心,没有做皈依的仪式,这样得不到皈依的戒体,就不能称为佛弟子。有些人认为密乘的灌顶和修法才是最主要的,做不做皈依无所谓。这种知见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你连最起码的皈依戒体都不具足,再怎么精进修法也不会有多大的功德。

  密乘的皈依分为外、内、密不同的层次,仪轨上讲:

  皈依上师佛尊宝,

  皈依佛法僧,

  皈依上师、本尊、空行,

  皈依自性明空之法体。

  前两句是外皈依,第三句是内皈依,最后一句是密皈依。

  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因为生死无常,轮回痛苦。无始以来由于无明,我们不断地造业轮回,在六道中头出头没。虽然历尽了无数次的生死,堆积的枯骨比须弥山还高,流过的眼泪比大海水还多,但我们从来不知道求解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脱。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此生已获得宝贵的暇满人身,又遇到善知识的摄受,这是多生累劫以来成就解脱惟一的机会。为求自身的解脱,同时为了利乐一切如母有情早日脱离苦海,我们以迫切的心,誓愿在上师三宝面前做虔诚的皈依。

  在皈依时需要纳受相应的戒体。外皈依的戒体是我们对上师、佛、法、僧的誓言,即从此以后坚定以上师三宝作为解脱的依怙主,决不皈依邪门外道,不修学外道的法,也不加入外道的团体。内皈依的戒体是我们对上师、本尊、空行的誓言,即严格遵照上师的教言,如实地修持生圆次第法,对三根本要虔诚祈请和恭敬供养,绝不持任何邪见。密皈依的戒体是我们对自性明空双运的本体要树立绝对清净的见解,既不持断常二见,也不持任何邪见。

  密乘的皈依虽然分为外、内、密不同的层次,但三者其实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因为如果没有外在上师三宝的摄受加持,你内在的上师、本尊、空行从何谈起;若生圆次第修行的道没有建立起来,你怎么明了密在的自性?换句话说,外在上师决定了你内在、密在的上师,而且就是你内在、密在上师无二的化现。密乘行者必须建立这种认识。

  显乘讲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密乘讲四皈依,是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把上师视为三宝总集而皈依,特别强调上师的重要性。由于密乘在修法上除了修心法,还进一步兼修色法,所以在外皈依的前提下,也皈依内在的上师、本尊、空行。这些都是显密皈依上主要的差别。有人比喻密乘的修行方法就好比在大河相隔的两座山之间走钢丝,虽然速度快,但很危险。所以必须要有丰富经验的能手,依靠他们的带领和指导,我们才能稳妥地顺利通过,否则仅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很容易坠落万丈深渊。密乘行者皈依上师就是基于这种绝对的依赖心,由此能避免修行上的偏差。

  皈依上师

  佛陀曾经说过,末法众生福德浅薄,很难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如果有因缘皈依具德上师,我们应当倍加珍惜。皈依上师并不是指皈依特定的某一位上师,而是皈依一切成就的上师,皈依的对象是上师共同的具德体。对于所有具德上师,我们都应把他们当作佛一样恭敬供养和随喜赞叹,不妄自分别上师的功德大小,对上师的一切所作行要恭敬胜解。不论上师使用柔和语,还是呵斥打骂,都应看成是利益众生的殊胜方便。不论上师示作富翁还是乞丐,瑜伽师还是比丘,始终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凡夫众生由于业障深重,无缘亲近诸佛,而佛像也无法跟我们直接地交流。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修学佛法就好比瞎子走路。因为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深广,你连文字般若都难以领悟,怎么可能运用观照般若,最终通达实相般若?即使我们修学小乘佛法也离不开善知识的教导,更何况修学无上金刚乘的教法?

  我们具足了皈依上师的戒体,首先要远离所有不具德的假上师,也不可皈依外道的老师。有的学佛人缺乏正知正见,只听说某某上师如何具德,不分真假就盲目地皈依,而且帮着到处吹嘘,结果对方是大骗子,自己也成了帮凶。还有些弟子退失对上师三宝的信念,转而追随气功师、神道师或占卜算命的邪师,这就违犯了皈依上师戒。

  我们皈依上师后,还须进一步积极地培养依止上师的信念。把上师的身视为见解脱的圣像,把上师的语视为闻解脱的法,把上师的意视为如来藏的功德,坚信上师即是与佛无二的化现。

  皈依佛

  皈依佛,并不是皈依特定的某一尊佛,而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要明白我们皈依的不是诸佛的外相,而是诸佛无量的智慧心。诸佛的外相是随缘应化的,诸如寂静相、忿怒相、单身相、双身相、赤裸相、男相、女相等,乃至六道中任何一道都可能存在佛的示相。尽管这些外相千差万别,但诸佛的智慧体是无二无别的。

  自皈依佛后,我们要深信诸佛的智慧功德,这样才能坚定学佛的信念,从此决不皈依天魔外道或土地山神。毕竟这些外道众生还处在无明中,虽然有的具大福报或已升天成仙,他们怎么也无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所以决不是我们皈依的对象。

  皈依法

  皈依法,是指皈依所有能令众生的身口意转入正道的方便,总括小乘、大乘、金刚乘的一切教法。通常我们除了以经律论三藏作为法的代表之外,善知识的口耳相传也是法,需要平等的尊重。在佛堂里不允许摆放外道书籍,也不应将其他物品(包括佛像、上师像等)放置经书上面,这是出于尊重法宝的缘故。

  自皈依法后,我们尤其要敬重珍惜上师所传的法并精进地修持,要有不断求上进的决心。一旦退失求解脱的信念,皈依的戒体会受到染污。还须明确的是,佛弟子资助他人修学外道是违背皈依戒的。当然他人在生活上有困难,我们有能力应给予帮助,这并不违背佛法,但纯粹资助他人修学外道,这就有违佛法普度众生的宗旨。

  皈依僧

  皈依僧,是指皈依一切修学三乘佛法(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团体,包括出家众和在家众的团体。我们对这样的佛教僧团应尽力地恭敬、护持,不可诽谤攻击,不可宣说四众的过失,更不能在僧团内挑拨是非,破坏道友之间的团结,或者互相争斗,破坏僧团的形象。 佛弟子不允许参加气功或神道、仙道之类的外道团体。有些庙宇中既 供奉佛像,也供奉外道,在这种地方跪拜是不如法的。

  皈依上师、本尊、空行

  以上的外皈依也称因皈依,这里的内皈依又称道皈依。在生圆次第法中,上师、本尊、空行称为三根本,即加持的根本、成就的根本、事业的根本。行者通过观修三根本,能把凡夫的染污心转为相对的清净心。在圆满次第法中,脉、气、明点提升为上师、本尊、空行,行者通过调节自身的脉、气、明点,任运通达俱生大乐,当下证悟空性。

  皈依自性明空之法体

  这是密皈依,皈命佛的心印,是究竟果位的皈依。

  自心的本体是空性,法尔具足法、报、化三身功德,这就是自性明空之法体,一切众生原本具有的本来智。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然而因为无明,众生从来没有觉悟自心的实相。

  行者要获得自心本体的决定见,必须依靠根本上师的直指和印证。通过上师的殊胜加持和窍诀引导认取自性,在行持中保任、提升,任运自在,成就佛的果位。

  密乘的皈依需要由戒律清净的具相事业上师按密乘仪轨来进行,行者在接受皈依的同时也得到了戒体。并不是说做完皈依仪式就圆满了皈依,这仅仅是修道的起点,从此还必须坚定皈依的信念而行皈依。其实整个菩提道的修行,从次第到圆满的过程都在行皈依,所以每一位行者都必须清楚明了自己的根本誓言并谨慎地护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修行从始至终都是如理如法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