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遍智妙道》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三讲 业之因果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来源:   作者: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遍智妙道》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三讲 业之因果

 

  释迦牟尼佛初转*轮即宣苦谛,而欲了知器情世界之痛苦本性,首当了知痛苦之因,以及由此感召之苦果。外道教见解总归于断见和常见,执断见之外道者(顺世派),否认轮回、因果法则,认为生命如花开花落,人死如灯灭,故不具生起追求解脱之出离心的缘起;执常见之外道者,误将轮回执为实有,因畏惧三恶趣之痛苦而行持善法,虽愿自他一切众生获得三善道之果,然三善道并未超越轮回苦海,有漏福报消尽之时必堕恶趣,故非究竟解脱。而佛教因果不虚之法规乃本师释迦牟尼佛之谛实语,洞彻一切显现背后的究竟本质,于此心生定解而如法行持,方能从根本上消除痛苦之因,增上善果,最终趋向解脱。

  一、一切业之自性

  业之因果指的是导致流转三恶道抑或三善道之因,以及如是行持感受的果报。佛教的戒律即以此缘起而制定。上至有顶下到地狱的一切有情各自感受不可思议、千差万别的痛苦和快乐,皆来源于往昔各自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如《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

  一个人无论在世间曾经多么功成名就、位居王臣,临终之时亦无法带走世间的毫许受用,唯有自己此生积累的善业、恶业紧紧跟随,将自己引入轮回的善趣或恶趣之中。如《功德藏》中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意为当金翅鸟展翅翱翔在高空中时,虽未看到身影,然并非没有身影,无论其最后降落在哪里,那里就会出现其黑乎乎的身影。同样,所造的善业、恶业果报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现前果报,但是因果毫厘不爽,一旦因缘聚合时必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自食其果。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功德藏》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意为若树根为药,则树干、树叶均为药;若树根为毒,则树干、树叶均为毒。因此,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善是恶,完全取决于发心。故汝等当时时刻刻观自心,若为善念,祈祷上师加持护持善念并令善念增长;若为恶念,心生忏悔并祈祷上师加持,断除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恶念;若为无记之念,祈祷上师加持,断除无记,增上智慧。

  就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内心无比清净的菩萨而言,一切行持(包括表面的身语七种不善业)皆为利益众生,如释迦牟尼佛于因地作为大悲商主杀死短矛黑人。但对于我等凡夫,日常行持不滋生恶分别念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护持正念,及时发现恶念的苗头,悬崖勒马,并以正念忏前戒后。即使日常行持善法,首先要详细观察自己的动机,若确实是无私的善念,则尽管如法行持;若掺杂私心或者贪图名利之世间八法,则应立即调正发心,以菩提心摄持;若实在无法调整自己的动机,不妨先暂缓行持此等善法。

  莲花生大师曰:“证悟见解广若虚空,取舍因果细如粉末。”

  往昔阿瑞仁波切作为德高望重的大成就者,虽不乏受用,然生活起居极其简朴,因果抉择慎之又慎。午炊时,侍者喇嘛仁波切若划了三根火柴还未能将火燃起,这天即不再生火做饭,因他觉得三根火柴已够浪费了。阿瑞仁波切从不践踏一切文字,因为文字乃诸佛菩萨智慧与事业之显现,纵是日常所用钞票,也不随便乱放。有一次,仁波切搬家时,侍者一时找不到捆绑口袋的绳子,便随手拿了一条旧哈达代替。此哈达乃弟子献予阿瑞仁波切的,因日久变得又短又细,几乎就是几缕破线而已。但当昌根阿瑞仁波切发现后,严厉呵责侍者:“你觉得这不是一条哈达吗?它代表信众之一片诚心,你却随便将其糟蹋。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当我的侍者了!”

  因果不虚,现世中虽然有些作恶多端者当下安享荣华富贵,不过是往昔善业感召,一旦善果消尽,现世恶业所致痛苦则是始料不及且不堪设想的。而一些今生行持善法者,表面看起来遭受病苦、贫穷,此乃往昔无始以来恶业感召之苦果,然修持正法的现行对治力已经削弱甚至消尽后世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今世成熟的痛苦亦为重报轻还。如《能断金刚经》中说:“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真正因果只有佛陀方能遍知,连菩萨都无法了知究竟的因果,故凡夫勿以表面暂时的显现而轻视因果甚至诽谤因果。

  《贤愚经》中曰:“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如同星火燎原,锱铢恶业亦导致漂泊轮回之因,故当励力断除;如同聚沙成塔,点滴善业亦能令我们获得究竟安乐,故当精勤行持。如佛教公案中,世尊脚上刺入降香木刺,乃往昔做菩萨时杀死短矛黑人的业报。由此可见,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尚且要感受业力的异熟果报,何况吾等薄地凡夫呢?寂天菩萨曾云:“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无始以来漂泊轮回的我们不知道造了多少恶业,若仍执迷不悟,继续累积恶业,则脱离三恶趣之苦都遥遥无期,遑论解脱!

  弟子们!若欲生生世世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获得究竟的安乐,首当从内心深处对因果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随时随地以正知正念摄持,时时观察自心,纵遇命难,锱铢恶业亦当忏悔、断除;点滴善业也以三殊胜法尽力行持。如是断恶从善,久而久之自相续自然清净、调柔,自心的堪忍力令与其结缘者皆心向善道,自他善法事业日日增上,终获解脱。

  二、十不善业与十善业

  (一)十不善业

  1.十不善业之因

  由贪嗔痴疑慢等烦恼所做之行持均为不善业,表现在身业上为杀生、不予取、邪淫。表现在语业上就是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的不善业就是贪心、害心、邪见。造这十种恶业时如果具足前行的发心,中间行持恶行,最后达到目的,则恶果就会非常严重;若不具足如是因缘,则恶果要轻得多。

  2.十不善业之形相与果报

  十不善业所得的果有四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如是果报皆由因缘而起,若失坏因缘,则果报无从生起。

  (二)十善业之果报

  观修:

  在了知业之因果理趣之后,应当于座上精勤观修,座下细致观待自心,谨慎取舍因果,如法行持,方为趣入解脱之正途。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