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2008年万盏法会12 关于三个殊胜的开示 上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4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2008年万盏法会12 关于三个殊胜的开示 上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这就是发心,发菩提心,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我们无法能够解脱成佛。我们也经常讲三个殊胜。修任何法,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应该由菩提心、由三个殊胜来摄持。这样的话,都是修行。若是没有三个殊胜的摄持的话,都不是真正的修行,也不能成就。所以,这三个殊胜非常的重要。

  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发心,前行发心殊胜,要发什么样的心呢?要发菩提心。就是为众生想成佛,这是愿菩提心。其实菩提心分很多种,有胜义菩提心,也有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的发心。世俗菩提心,是一地以下的菩萨的发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属于世俗菩提心。

  我以前也跟大家讲过,为了解脱而学佛修行,为了自己能修成佛果而学佛修行,这都不是大乘修行者,这都不是菩提心。为了救度众生而学佛修行,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者。

  菩提心,比如说愿菩提心要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为了度化一切父母众生。第二个条件就是发自内心地想、渴望修持成佛,就是能下决心要修持成佛,这是第二个。它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对众生的悲悯,对众生的悲心一定要强烈。对众生的悲心是平等的,面对的是法界所有的众生。为了某某众生,或者为了一部分众生想修持成佛,这不算,这不属于菩提心。

  为了三界六道所有的众生,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它要具足的条件,是自己有要成佛的决心。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才是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要修持成佛,这个决心叫做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为了早日圆成佛道,而要精进闻思修行。刚才第一个就是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为众生要成佛的这个决心。第二个就是行菩提心,就是为了早日能够圆满,早日能够为众生修成佛果的因缘而闻思修。我为了成佛,要精进闻思修行。我要闻法,我要修行,这个决心这叫行菩提心。一个是为果发的心,一个是为因发的心,这两个都是菩提心。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解脱,才能成佛。

  我们已经发心了,去修行的时候,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周围的人做起,这个非常重要。然后要一步步扩大范围,不是一下子就为所有的众生做事。

  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这些有缘分的众生做起,这样才是如法的。我们为众生学法、修行的时候也是,我们去利益众生的时候也是,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家人做起,从自己的家里做起,先把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度好,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扩大到一个地区,然后一个国家。

  我们发心的时候也是,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也是,就是要这样做,这个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我们能够为大家的话,我们才能够得到解脱。我们经常讲,这些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都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们现在还继续这样自私,还继续为了自己一些暂时的利益而去忙碌的话,我们一定会陷入轮回,我们一定会感受这些难忍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为众生。

  我们为什么要发这些心呢?就是为众生。我们为什么要发为众生的心呢?我们要断除这些私心杂念,就是断除私心。每一个人都有私心,随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忙碌。所以,这都是痛苦的来源,这都是烦恼的来源。若是我们不自私,若是我们不为自己的利益的话,我们就一定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都非常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发慈悲心、菩提心这些心呢?我们要断除这些私心,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忙碌,这样的话,我们一定会痛苦的。没有别的什么原因,知道吗?都会找很多很多的理由,都会找很多很多的原因,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都不是真正的因缘。所以一定要统统断掉,一定要多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很多人也发心,但都是虚假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发心还是不到位。要从内心里发出来,这个非常难。刚开始的时候,肯定发不出来,一定要练,多发。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发菩提心。这样慢慢才能够发出来。我们真正把菩提心发出来了,其他的都不难了,解脱就不难了,可以说是解脱了,可以说是圆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下功夫,通过各种方式来修菩提心,通过各种方法来修菩提心,随时都要修菩提心。这样的话,慢慢我们才能发出来这个心。

  我们修法的时候要发菩提心,平时也要发菩提心。如果平时也能发菩提心的话,我们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那吃有什么罪过啊,喝有什么罪过啊,玩有什么罪过啊?吃喝玩乐都可以。为自己吃喝玩乐都有罪,为众生吃喝玩乐都有功德。这都不一样。

  我们的修行是为了众生,为了成佛。为了修行,我们需要健康,需要好的身体,需要有好的心情。这样才能学,才能修。若是身体不好,心情不好的话,修行会有障碍。所以我们可以吃,吃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吃有营养的,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休息好,我们的身体现在虽然是个肉体,若是休息不好,它就会受影响。身体老疲劳,慢慢就会生病,身体不好了,这样很难修行。

  所以现在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应该吃,吃好;应该喝,喝好;应该休息,休息好。吃好了,喝好了,休息好了,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有好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好了,我们可以修行。我们修行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众生。我们为众生吃,为众生喝,为众生休息,为了众生玩乐。出去散步啊,出去跑步啊,出去锻炼啊,出去玩啊,这都是为了众生。

  这怎么是为了众生呢?这不都是自己吃,自己喝么?这不是贪吃么,贪喝,贪玩么?不是!如果你是为自己,你没有发菩提心的话,那都是贪吃、贪喝、贪玩,都是在造业。若是你有发心,有发菩提心的话,不是贪,都是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玩乐。都是为了修行么。

  念一定要转。我们有好的身体,有好的心情,才能学佛,才能修行,才能精进。否则不可能,很难。尤其是我们这些初学者,尤其是我们这些还没有什么定解的人。若是身体不好,心情不好的话,就一定会受影响,这都是魔,这都是障碍。很多人一定会灰心、退步,或者走火入魔。这样多危险啊!多大的障碍啊!

  所以我们应该吃好、喝好,应该休息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这都是为了修行,为了遣除修行上的障碍,为了我们的修行更有进步。这叫发心。那我们修行是为了什么?也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解脱,或者自己想得到一些神通。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成就佛果,这也不是为了自己。

  我们修成佛了,我们的福德,智慧都圆满了,我们可以转*轮,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教法,这样才能自立地饶益众生,度化众生。现在这个教法,不是我们自己的教法,我们现在在帮助释迦牟尼佛呢。我们还没有成佛,还没有转*轮,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教法。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的事业。

  按世间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事业,在给别人打工呢,知道不?真的,给释迦牟尼佛打工呢。我们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事业,我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企业家,或者大老板。应该希望自己有个教法。那才是真正自力地度化饶益众生。我们成佛的目的就是这个。这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众生。为了众生,我们才能自力,才能够独立。那个时候我们真有了自己的教法,自己的事业,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佛菩萨,善知识们来帮助我们,给我们打工。自己是主人,那多好啊,是这是种目的么。

  我们的事业是利益众生,饶益众生,救度众生。这都是为了众生,始终都是为了众生。在表面上看,贪吃、贪喝、贪玩,还像个修行人么?实际上不是。他吃喝玩乐都是为众生,你吃喝玩乐都是为自己,这两个能一样吗?表面上看,你们两个都在吃,都在喝,都在玩耍,但是发心不一样。一个是为自己,自私的,一个是为众生的,不自私的。“哎哟,多大的罪过啊,这不是贪吃、贪喝、贪玩吗?别吃了,少吃点,修行人么!别喝了,少喝点。”认为自己是修行人么,什么也不讲究。什么都吃,那些生的,烂的都吃。穿的也是,破烂烂的,用的也是,破烂烂的,家里也是,破烂烂的。人不像个人,家不像个家,哪有这样的修行人啊?真的,这都是修偏了!

  不是这样。发心非常重要,要有发心。若是没有发心,如果你不发心:“哎哟 轮回太苦了,人世间这事太多了。” “哎哟,阿弥陀佛救救我吧,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后到处跑啊,念啊,把自己关在屋里。“我什么也不管了,你们自己去做吧、弄吧,我要修行呢!”那么自私地修。这都是什么?这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贪,知道吗?贪修行,贪西方极乐世界,贪念佛,都是自私的,都是自利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么,觉得轮回苦。他也不懂什么轮回,就觉得人苦,做人难,人世间太苦了,事太多了,烦恼太多了,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是这种逃避心,不是出离心。

  因为他有逃避心,而且这个心特别强烈,然后到处跑,念这个,修那个,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天都不出来,觉得自己很精进似的。这都是贪净土,贪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清净美好的东西。一说西方极乐世界好,那里没有痛苦,没有烦恼,而且地都是玛瑙等各种珍宝,连树都是珍宝,贪心就起来了:“哎哟,这个世界多好啊,我一定要到那个世界。”一说阿弥陀佛如何如何的好,他就贪。这也是一种贪心,因为他的私心还没有断啊。他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叫愿望,不是愿,这完全是欲望,是贪心。

  为什么说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能见到阿弥陀佛是贪心呢?因为私心还没有断。都是自私的,统统都是欲望,是贪心。这样念佛求往生,绝不可能往生。因为和佛讲的往生的四个条件正好是相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佛讲的往生的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念佛法门也讲菩提心,讲的是胜义菩提心,更殊胜。现在很多念佛人都不懂这些道理,根本没有弄明白。

  这样都是贪,都是有罪过的,都是造业的。我经常说,在嘴上念佛,心里念魔,表面上修行,实际上造业。难道不是吗?嘴上念的是阿弥陀佛,但是心里都是私心杂念,都是贪嗔痴慢疑等这些烦恼。最根本的发心 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解脱,为了自己能够避免现世的这些困惑或烦恼,都是逃避心,连出离心都没有。没有菩提心,都是自私自利。这样念佛是念魔的!“我学了那么多年的佛,念了那么多佛,怎么还不好呢?” 你还能好吗?你正在走火入魔。嘴里念的是佛,但是心里念的是魔。你已经着魔了,还能好吗?这样念佛没有意义,知道吗?

  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我们发心后,怎么都可以。吃好喝好,把家里的事做好,为家人做家务,都是发菩提心,都是行菩萨道。你干家务,上班工作都是为了家庭么,家里的这些众生都是跟你最有缘分的众生。我们学了佛,发了心后,不是不要家,也不是不要照顾这些家人,我们更需要家,我们更需要照顾这些家人。

  因为这些家人啊,是与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也属于是我们的冤亲债主,我们应该先度化这些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要饶益每一个众生,但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儿女,我们的亲朋好友,跟其他的众生也有不同。因为这些对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我们的众生。儿女家人,跟我们今生今世有特殊的缘分。在一个环境,互相都会受一些影响。这样的话,我们把这些众生都度好了。我们做不好的话,很容易伤害这些众生;我们做好了,很容易利益这些众生。跟其他的众生不一样。所以我们更应该先度化这些众生,自己的家人儿女。我们可以照顾关心,我们可以为他们付出,但是都要因为是众生而做。

  我们以前也是,也关心,也照顾,也付出,但也是都是自私的。都是因为是我的:我的家人,我的儿女,我的亲朋,我的好友。然后开始去照顾,去关心。这都是自私的,都是在造业。那我们现在发心了,因为是众生啊,因为是与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我们的众生,所以才去关心照顾。这样发心念就变了,就转了。我们这样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这也是一种修行。

  真的,统统都是修行啊。你想修,就把家务干好,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这样你自己的家就是净土,就是佛国啊!家人都是佛菩萨啊!其实打扫卫生,整理东西,其实就是打扫自己的心,整理自己的心。有什么不干净,有什么不好,这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业障。你打扫,去整理,这都是打扫自己的业障。

  你把家务统统都做好,一定要好好关心、照顾家人,没有私心,不自私自利,没有要求,不要回报地去付出,不可能不感动人心,不可能感化不了他们。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为家人做的时候也好,为其他人做的时候也好,都是有要求的,要回报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暂时没有什么回报的话,心里就很烦躁,开始烦恼,开始痛苦。这都是发心不正确,自己在造业么。发心一定要到位。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付出,这样才能得到回报。

  我们要好好思惟,观察,我们为家人做事的时候,为大众做事的时候,为他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如果有要求,求回报,想得到一些好处,或者是想得到一点功德啊,这样统统都是发心不纯正。一定会有不好的后果。所以发心一定要纯正,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付出,这才是菩萨的行为。对家人也好,对其他人也好,一定要诚心,不能虚伪。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