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论语禅:菩萨之忧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论语禅:菩萨之忧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说:“不修品德,不讲学习,见义不为,不善不改,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孔子说:“我老得太快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吃饭时,如果有带丧在身的人在旁边,他从来没有吃饱过。

  孔子在吊丧哭泣之日,就不再唱歌。

  《论语》从一开头就说仁者之乐,到这里则有忧。为什么呢?用《岳阳楼记》的话来说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孔子那样的大定力,视富贵如浮云,不会为个人名利所动,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忧愁的。他忧什么?他有菩萨之忧。菩萨希望众生解脱痛苦,因此就会忧国,忧民,忧天下。具体到春秋来说,则忧人心不古,忧世风日下,忧天下无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

  孔子首先忧当今道德沦落。他把不修仁德、不讲学习、见义不为和知错不改四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是为道德完善服务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此外,孔子忧自己老了,不复梦见周公了。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

  孔子说自己不能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一生没有完成克己复礼的大任而忧虑。这是孔子一生中最大忧虑。孔子念念不忘周礼,所以梦中也能与周公相见。到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克己复礼,天下仍旧大乱,“不复梦见周公”是指天下不再有周礼了,孔子为此而忧虑万分。

  菩萨的心连着众生的心,所以孔子还有很多忧。别人家死了人,孔子看见了,连饭也吃不下。为别人吊丧,喜欢音乐的孔子就不再唱歌。这是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只有仁者才具有这样的心态。许多人不仅不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还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与孔子相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谢氏曰:“学者于此二者,可见圣人情性之正也。能识圣人之情性,然后可以学道。”即如果像孔子一样这样做,那么他就可以学道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既然孔子还有喜怒哀乐,说明仁者也是性情中人,只是他的喜怒哀乐用法不同。常人一般为自己的名利而高兴,为失去名利而痛苦,菩萨则相反,菩萨不为得到名利而高兴,若别人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名利,菩萨反而会更高兴。菩萨只为别人着想,他不为自己着想。所以菩萨虽然也是常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但他的喜怒哀乐与众不同。

  澫益禅师《论语禅解》说:“真实可忧,世人都不知忧,所以毫无真乐。惟圣人念念忧,方得时时乐。”

  菩萨为众生痛苦而忧,为众生解脱痛苦而乐。因为菩萨时时能够以众生之苦为忧,所以他就具备了广大无边的慈悲心。在无我的慈悲心中菩萨得到了涅槃的快乐,涅槃就是大解脱大快乐。

  论语禅:

  能念念忧,则时时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