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涅槃四德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6日
来源:   作者:唐思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涅槃四德

 

  曰常乐  曰我净  此四德  涅槃证

  涅槃:汉译寂静、寂灭和圆寂。《解深密经》卷二云:“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故寂静义多指诸法本来寂静的“自性涅槃”。三法印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既然诸法无常无我,谁在生死,谁是生死,无有生死,故本来寂静,自性即是涅槃。所以从寂静义看涅槃,它不是指有余依,无余依和无住三涅槃,而是指“离诸言语,灭诸心行,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如涅槃相”的诸法实相的“自性涅槃”。寂灭则多指破我执、断烦恼,既灭生死苦因,又灭生死苦果,使真如出缠证受的“有余依、无余依”二涅槃。因为寂具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具烦恼、生死永灭无余之义;故烦恼永灭无余者,证有余依涅槃,生死永灭无余者,证无余依涅槃。圆寂者,《成唯识论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暱缚喃’。波利者、圆也,暱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圆寂义者,一方面指自性涅槃,一方面亦指无住大涅槃。《坛经》惠能云:“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即是指无住(上)大涅槃而言。

  《涅槃经》卷二十五云:“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广说如彼经中。

  自下主要依《成唯识论》对自性等四涅槃义作一简述:

  1、自性涅槃:全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诸法,无始时来,自性清净,湛若虚空,离一切分别之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成唯识论》卷十云:“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尘,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真性本寂,故名涅槃。”

  2、有余依涅槃:谓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有余依者,指有漏之依身,亦即证无学果位时最后所依之身体,故名“有余”。虽余此有漏之依身,而障永寂,故名有余依涅槃。《成唯识论》卷十云:“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3、无余依涅槃:谓烦恼障尽,苦果亦除,远离生死所显真如。无余依者,指灭掉了有漏之依身,亦即是灭掉了世间生死之苦果,故名“无余依”。《成唯识论》卷十云:“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如上有余依、无余依二涅槃,《佛地经论》卷五云:“犹有变化似有漏相,身心在故,名有余依;一切有漏身心尽故,名无余依。”《瑜伽师地论》说世间因灭,证有余依涅槃;世间果灭,证无余依涅槃。《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亦说:“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槃。”是为此二涅槃的差别。

  4、无住涅槃:《成唯识论》称为“无住处涅槃”。《佛地经论》称为“无住大涅槃”。谓断所知障所显的法空真如,依此真如,立无住涅槃。因所知障能障智慧,二乘人有所知障,不了生死涅槃无差别理,故执著生死为可厌离,涅槃为可趣证。而佛断所知障得大菩提之真智时,了知生死涅槃平等平等,于生死而不舍离,亦不安住;于涅槃而不趣证,亦不舍离。大智大悲平等辅翼,不堕二边,不住中间,无住而住,故名无住涅槃。《成唯识论》卷十云:“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佛地经论》卷五云:“悲智无断所证得故,名无住大涅槃。涅槃即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

  如上四种涅槃,一切有情有初一自性涅槃;一切无学二乘有自性,有余依,无余依三涅槃;一切菩萨有自性、无住二涅槃,不过无住涅槃虽能证受,但不圆满,圆满在佛;一切诸佛皆具此四种圆满涅槃。

  问:诸佛如来位登极果,已证无上大菩提和无住大涅槃,为何还有有余依和无余依二涅槃?答:化身如来多有此四种涅槃,报身如来严格说唯有自性涅槃和圆满的无住涅槃。若论有余依和无余依二涅槃,则可说在因位八地后唯有最后修变异生死之身尚存,此时可名有余依涅槃(此身是有漏位最后之身);在证“金刚喻定”成佛时,异熟识空,大圆镜智相应心品已经转得,无漏清净的自报身取代了有漏杂染的业报身,此时可名无余依涅槃(有漏之身永不存在,不仅世间因灭,而且世间果亦灭)。因此,从这些道理可以说如来有此四种涅槃。此四涅槃,以自性涅槃为体。在此自性涅槃上,依断烦恼障证人空真如而建立有余依和无余依二涅槃;在此自性涅槃上依断烦恼所知二障,证人法二空真如,而建立无住大涅槃。由此可以说自性涅槃就是《百法》六无为法中的“非择灭”;后三涅槃就是《百法》六无为法中的“择灭”。自性涅槃多为“在缠真如”;证得自性涅槃,使真如出缠而彰显,名有余依、无余依和无住三涅槃。

  “曰常乐,曰我净,此四德,涅槃证”者:涅槃有“常、乐、我、净”四德,有此四德,故名涅槃。

  1、常德:谓涅槃之性,恒常不变,永无生灭,其性本寂,故名常德。

  2、乐德:谓涅槃之性,法尔离苦,寂静永安,故名乐德。

  3、我德:谓涅槃之性,无有移异,离非主宰性,故名我德。

  4、净德:谓涅槃之性,无始时来,远离垢染,故名净德。

  对此常乐我净四德的解释,多从自性涅槃而说。

  一般凡夫不达世间诸法皆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道理,而执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有此常乐我净之执,是为凡夫的四种颠倒;二乘人虽不执世间是常乐我净,但又执涅槃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有此执著,是为二乘的四种颠倒。因此,凡夫有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故躭著生死,不证涅槃;二乘有出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故躭著寂灭,无力济他,仍不能证得自在解脱的无住大涅槃。是故真学佛者,理应彻底远离凡夫二乘世出世间的四种颠倒。

  问:佛果位上无住大涅槃有常乐我净四德吗?

  答:无住大涅槃有常乐我净四德。所谓无分别智恒恒常常遍证圆满的无分别理,无间无断,永无变异,故谓之常。佛果位上远离世间生死诸苦,故谓之乐;圆满报身常受无边广大法乐,故亦谓之乐。清净法报化三身,则不同于漂泊六道轮回、随业牵引、自无主宰的有漏业报身,故谓之我;再者,诸佛如来转有取五蕴为无取五蕴,恒受法乐,常以大悲为体,大智为用,真俗圆融,悲智等运,故亦谓之我。佛果位上彻底断灭了烦恼、业、生诸杂染法,纯以清净无染的有为无为诸功德法之所聚积,故谓之净。所以说无住涅槃 亦有此常乐我净的四德。

  问:此处所讲四德的内容,好像多从菩提而言,并非全指涅槃四德,是何道理?

  答:无住涅槃以自性涅槃为体,以根本后得二无分别智的菩提为能证而成就。能证的是清净智慧,被证的是自性涅槃,能所现观,如如一体,此时能在所中,所在能内。因此,谈无住涅槃时不能离菩提而另谈涅槃,谈菩提时,亦不能离无住涅槃而另谈菩提。(当然涅槃与菩提不是绝对的一个,但也不是绝对的两个。)是故在唯识法相学中,有时谈圆成实性亦包括净分依他起性在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谈无住涅槃的常乐我净四德时,始终都有一分菩提(无漏有为功德)的内容在其中,义即在此。

返回目录

-----------------------------------------------------------------------------------------------------------------

更多唐思鹏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