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惟因法师:修行漫谈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来源:   作者:惟因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惟因法师:修行漫谈

 

  《法音》杂志出版了,大家很欢喜。顾名思义,它的内容,既有佛法音声,也应有国法间声,我首先表示祝贺,希望它长期办下去,做佛教徒的法螺。

  现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即佛教徒如何修行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唐代高僧神秀禅师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法语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作为一个佛教徒,应当明白佛教的道理,依法修行。如何修行呢?依经教来讲,有许多与道不相应的尘埃,大的如贪、瞋、痴、十缠、十使等,小的还有尘沙无明。当我们起恶念时候,迅速觉照,使恶念不见诸行动。佛教称起念这种境界为打妄想,觉照即看这妄想从何而生。知妄即离,离妄即觉。古人说:“不怕念起,祇怕觉迟。”能够觉照,妄念当下冰消瓦解。

  要使思想清凈,不染尘埃,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没有坚强意志,下大决心尘埃是不易除掉的。稍一疏忽,染了尘埃还不知道。所以,一方面要广学多闻,明白佛理,把尘埃(妄念)消灭于未萌之前;另一方面,拨菩提心,积极多做善事,凡有利益,无不与崇。这样再向前进,达到能所俱泯,人法双忘,才是修行的极则。

  二、唐代高僧惠能禅师说:“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他的弟子永嘉大师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安然。”这说明二六时中,无不是修行的时刻。初学佛法的人,在一个时期内,静坐思维,参究禅理,这是必要的,环境幽静,比较容易入门。但若认为不静坐便不是修行,那就错了。一个人不可能每天从早到晚,或一辈子都静坐。若说静坐时有功夫,不静坐就没有功夫,那不算究竟。必须做到在闹中亦有功夫,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专注一境,绵绵密密。

  佛陀在世时,不拿银钱,穿粪扫衣,乞食活命。彼一时,此一时。我国《宪法》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公民在爱国守法的前提下,信仰自由,自己劳动生产,解决生活问题,是应该的。那么劳动是不是会影响修行呢?我认为不会。因为修行目的是断烦恼,证菩提。方法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止恶防非,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为戒;见境不乱,有条不紊为定;明白整理,心地无痴为慧。掌握戒定慧,工作一定做得好。当然劳动余暇,早晚静坐或念佛,听我自便。这样精神舒畅,身心安乐,无形中就是修行。古德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是真解脱。”总之,烦恼是无尽的,我们的菩提愿力也永远没有究尽,要尽未来际,常随佛学,断除烦恼,直至成佛。

  《法音》1981年第一期

----------------------------------------------------------------------------------------------------------------

更多惟因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