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六觉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1日
来源:   作者:本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本性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六觉知

 

  原文: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布施平等觉

  众生在迷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名之「本觉」又名无明不觉。为何?因众生妄见贪、瞋、痴而生死轮回,唯有不造业才能解脱,亦是解脱办法。能止生死而为涅槃

  「必诸恶莫作」即药,能破烦恼而为菩提「必众善奉行」即病。换言之,无所为而有所为方是无执着无妄见即无三毒自然无三界。如去三界必超三界,自然即是出离世间了。所以三界如同生死,幻生幻灭。我们能少贪即无贪之苦,多布施即无怨愤心。多喜舍即少结恶缘,多广善缘即无怨亲债主,少计杀即无旧仇新怨。苦恼之境,逼追于身,怨恨之念聚积于心,一时交接不能自拔,故而形成种种不道德行,而造种种诸恶缘。

  在六度万行之首-「布施」。菩萨欲庄严净土成就菩提,须行布施。在维摩诘经佛国品云「布施是菩萨净土」。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菩萨能行怨亲平等之施,害我者为怨,爱我者为亲。智度论云「慈心广转,怨亲同等」。孟子云「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故以平等治怨也(不念旧恶),怒怨可「解」

  不可「结」。所以解怨释结不得重恶,故世间人教育戒恶向善之道该多提倡教导,改恶向善,归向理性,以「无善无恶」做道德准则,保护自己是「无善」,防犯他人造业是「无恶」,在佛法中即是「佛性」。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曰「善者是善人之师,不善者是善人之资。」可见由恶转善改过自新,学道人不念旧憎,平等一体而现。共受布施之惠,否则与慈心相违背。学佛者需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尤其行者名利需淡泊,才能以「戒定慧」修「五蕴皆空」。我们佛法盛行,应该在人心上、生活上做持之以恒工夫,方入清净自在感的心境。

  我们当知恶人,本非生来即恶,乃是由于失教与染习而成的,能回头即彼岸而以此共勉之。

返回目录

-----------------------------------------------------------------------------------------------------------------

更多本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