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白云禅师:牵业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3日
来源:   作者:白云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白云禅师:牵业

 

  谈因缘法则,因果报应,似乎人人都能理会;但,提到「牵业」二字,则不容易为人所接受。即以山僧广结法缘,遇人不止千万,论及牵业一词,也得费一番口舌;因此,想了想,藉此篇幅,要略述之。

  牵,如昆虫陷身蛛网,为之不能摆脱,欲挣扎而更困扰;业,梵语羯磨,为身口意入善恶无记之所作,其善恶无记之性,皆必感受不同之果报;于过去者谓之宿业,于现前者谓之现业,是以,俱舍光记说:「造作名业」。可见业就是一种造作之结果。

  这里所说造作之义,专指相外之境,于理所当然而不可忽视之究竟谛义!众所周知,布施乃六波罗蜜法之首,而「无相」布施复以为最;但,无相布施之真谛何在?乍闻之,似乎谁都理会,深思之,则另有一骤境界!

  前面提到「无记」之作,所谓无记,即是事物之性体中,其间所蕴育之内容;俱舍论说:「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有谓不能记异熟者。无论如何,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所云造作,不离「体、用、相、境」四大原则,因而生起「三性」之结果;倘使离此四者,必定入于湛然清净。因此,了然确知,牵业之感报,是为「造作之性」而影响所及!

  了解此理,欲解无相之究竟,仅舍「我」执,仍不离造作四原则;唯有行于「洒脱」而达究竟舍,才能离因缘,远感堋,不为业牵!然,毕竟如何是行于洒脱而达究竟舍?设吾人有所造作之举,无论行于「资生、法、无畏」任何一者,唯有不欲人知,不让人知,始能圆成无相;否则,纵然自舍,而人却不舍,依旧为他人所牵,不能入于湛然清净!

  大德!欲得无上正等觉,此理是为助道因缘,谨祈共勉!

-----------------------------------------------------------------------------------------------------------------

更多白云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