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如瑞法师:反省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来源:   作者:如瑞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瑞法师:反省的力量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和不退转的菩提愿。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有大的志向,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并把它做好。

      孔子也说:骑不称其力而称其德。意思是说我们欣赏千里马,不仅仅是它的力气,更主要的是赞叹它的美德。我们人也是这样的。实际人与人都之间相差不多。但有一种根本的差别,就是有没有道德。

      我们很多同学也很有抱负,但是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有一种反省力,生惭愧心。如果你修惭愧心,修到一定境界时,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是,和任何人相比,自己都很差。在众中,让他高傲,也高傲不起来。觉得自己实在做得很不够。如果没有惭愧心,很难生得起来这种反省力,就会觉得我了不起。与人相处,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当这种心态生起来,自己只有退步的,因为别人在进步,而你却还在愚痴当中。

      常常反省自己,对我们的修行,对培养道德非常地重要。我们都想得到圆满,但圆满一定是从弥补残缺开始的。每个人必须得承认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这就是障碍,这就是残缺。怎么样来弥补呢?就是要从纠正我们的言行与心念开始的。一般人的言行,起心动念,常常都是想的我怎么样能够省点事,怎么样能够偷点懒占点便宜等等。总而言之,所想所做,和修道都是相违背的。当我们反省力生起来的时候,就会生起来一个警觉心。常常地反省,不失警觉心,就知道念念给自己一个纠正。

所以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一起修行,同是吃饭、穿衣、过堂、诵经,但是有的人心在道上,有的人还没有回到道上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用心的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天天诵经,拜佛,但心里想的只是求自己能得利益就好。这一念的自私的心,就偏离于道的了。只是远远地种一个善根,还不能成为究竟解脱成佛的资粮。反之,如果是为了救度众生苦而作一切事情,这就是成佛的心,将来必定成就佛果。所以若是不懂得去念念拨正自己的心念,功德差别就会非常之大。

      如果我们真正能从内心里来反省自己,就能够不断的了解自己,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我无始劫来的习气,哪些是新养成的毛病。生起来警觉心,不断的拨正自己。这样你的修行,就会生起来一种踏实感,会感到很充实。

      所以,真正的修行,一定在于我们能生起惭愧心,能常常反省自我,生起来警觉的心,让自己念念都在道上,步步走在菩提道上。这样我们的菩提大愿一定能够早日实现。阿弥陀佛!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