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慧律法师:《净土十疑论》译解 1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来源:   作者:慧律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律法师:《净土十疑论》译解 1

 

  讲演日期:民国 79 年 7 月 8 日

  讲演地点:高雄市文殊讲堂

  虚空之风 恭录 和尚缘 校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

  我们这学期演讲台语课程,第一门课程定为《净土十疑论》。这本论是智者大师所作,最主要是破除众生对净土的怀疑。下一部经演讲《无量寿经》,不会像《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那么深,是白话文,年纪较大的人比较听得懂。所以这学期所开的课程,应该能够适应上根、中根与下根的根机。今天所演讲的《净土十疑论》比较深一点,因为这是一千四百年前左右智者大师的著作,对今天读白话文的人来说比较深了一些,但是我会尽量讲解,让诸位听得清楚和详细。

  请打开《净土十疑论》第一页。有的人读作「净土(音 du )十疑论」,有的人读作「净土(音 tu )十疑论」。读作「净土(音 du )十疑论」,「土(音 du )」含有超越之意,表示由娑婆世界直接横超三界,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若是读作「净土(音 tu )十疑论」,就表示西方极乐世界很庄严、很清净。破除这十条疑问之后,你就会产生信心。所以这部论虽然很短,四、五天就能讲演完毕,但是对一个修净土法门的人,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信心的根本。对一个人若是有信心,他说的话我们就能听得进去。譬如你对师父有信心,师父今天在此说话,你就能听得入耳;假使你今天对我没有信心,就算我在这里讲得再好,你也听不进去 。所以我们人首先就要有信 。所以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法若是有信才能入,你若是有疑就不能入,疑是相对于信来说的。为了能使我们对净土产生强烈的信心,智者大师假设了十个疑问,这就是众生对净土所产生的怀疑,然后加以破除。破除这些怀疑,就是为了使我们对净土产生信心,所以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有信心的人就能入,有智慧的人就能被度化。所心《净土十疑论》虽然很短,却是非常重要。

  诸位请看:

  「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说。

  「 隋」 ,我们都知道隋朝只有两个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隋朝从西元 581 年—西元 616 年,总共存在 37 年。隋在唐之前,比唐朝更早,所以常说「隋唐」,简单讲就是比唐玄奘大师更早。「 天台」 ,就是天台宗。天台宗就是藉着《法华经》发明了三止三观: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止;空观、假观、中观,这就是天台宗三止三观的教理。 智者大师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智慧之人。他一出生,便与世间人不同,面貌不同,瑞相重重,可见智者大师很有来历,也可说是菩萨示现。我们今天不是讲历史,是要解答十个疑问。

  < 第一疑 >

  【 问: 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 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译:

  问:诸佛菩萨都是很慈悲的,若是想救度众生,应该在三界内,在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为何教人求往生净土,自己逃避现实,自安其身?离开众生,这样就不慈悲了,而是自私,是为了自己,这样岂不是障碍菩提道,也就是佛道,不能成佛了吗?

  答:菩萨有二种 :一种是修行很久证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这样的菩萨应当承担救苦难众生的责任。还有一种菩萨,那就是凡夫菩萨,刚刚发心还没有证果——像我们现在若是有人受过菩萨戒就会称她「阿娇菩萨」,阿溪若是受过菩萨戒就会称他「阿溪菩萨」, 吴 老师若是受过菩萨戒就会称他「定来菩萨」。这句菩萨大家都常挂在嘴上,但这却只是对凡夫的称呼而已——像这样的菩萨就须要经常不离佛的身边,当成就了无生忍的时候,才能到三界恶世中救苦难的众生。

  《智度论》中说:烦恼、束缚的众生,虽然有很大的慈悲心,愿意来五浊恶世救众生,但是并不能有什么作为。为什么呢?恶世中,众生的烦恼尤其强烈,自己没有能力,还容易被境界所牵烦恼所缚,自己先堕三涂了,又怎么可能救众生呢?!

  假使来世有福报又能做人,也不一定能遇到正法。或许因为布施持戒修得一些福报,因此生在人间当上国王大臣,而得到富贵,过著自在的日子。如此一来,即便遇到善知识,也不肯相信,更不去做。这个时候就容易因贪欲而沈迷在放逸的享受里,於是就造了许多罪业。由于这些罪业,结果堕落三恶道里,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之后,才能从地狱里面出来。这时投胎人间得的是贫贱之身,若是又没有遇到善知识的话,很可能又因为造罪而又堕落入地狱。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样轮回不已一直到今天。这种能力不足的发大心修行法,叫做难行道,就是很难修成之道。

  所以在《维摩诘经》中说:自己的病都不能救了,如何能救其他的病人呢?

  大智度论中还讲:譬如有两个人都有亲属掉入水中,其中一个情急之下直接入水相救,但因自己不会游泳,结果与亲属一起溺水而死。另一个人就较聪明,知道找船然后乘船去救自己的亲属,这样两个人都安然无恙。刚刚发菩提心的菩萨也是如此,因为没有成就无生忍,所以不能去救众生。因此须要常常亲近佛,待证得无生忍之后才能广救众生,就像那个取船人一样。

  《大智度论》又这样讲:譬如刚出生的婴儿不能离开母亲,若是离开了母亲就无法生存,极有可能会因堕入坑或井中因没有母乳吃而死。还有小鸟,当翅膀羽毛还没有长好,就只能依靠树枝,而不能去很远的地方。待翅膀羽毛都长好,身体健壮的时候才能在天空中自在遨游。

  凡夫力量不够,只能专念阿弥陀佛成就三昧,籍着念佛之因和临命终坚定的往生愿力必能往生西方净土。在净土见阿弥陀佛修行成就,证不生不灭,再来三界恶世凭借着无生忍的保航之船,有了大自在、大智慧、大能力承担如来家业,广救苦难的众生。

  因此大智度论中说,大菩萨因为证得无生法忍,在地狱里,其实是就像是在游戏,可以自在出入生死国,到地狱里教化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为这个因缘,要求生净土,愿大家认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用意。所以十住婆沙论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注:

  这是智者大师代众生这样问,因为众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佛菩萨慈悲,那就应该住在三界救众生,怎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只有自己求安乐而已呢?像世间人所说的逃避现实,这样就不慈悲了。这是第一个疑问。

  「无生忍」, 有许多的解释,但解释得都不是很圆满。 无生 ,是相对「不灭」而言,简单讲就是我们众生有生有死,是无常法,要受六道轮回的痛苦;诸佛菩萨不生,当然就不死,就是涅槃。这个「 忍」 ,不是忍耐的意思,与很多人的解释稍微有些不同。无生忍的忍,是印可、印证之意,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盖章,盖章才能取信于人,换成佛法的角度就叫做证悟。证悟到不生不灭的道理,就称为「 无生忍」。 证悟了无生忍,就是所谓八地菩萨,不动地。不动,就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而我们现在一品惑都没有断,所以还是凡夫。

  「 未得已还」, 就是说尚未证得无生法忍,尚见到不生不灭、清净涅的自性。「 已还」 就是以下,此处指八地菩萨以下。佛若是一百分,八地菩萨就是九十分,这以上才能度众生,也就是九十分以下都不够资格,称为未得以还。

  「 初发心菩萨」, 初发心就要度众生,但是烦恼未断,自己都度不了,怎么有能力去救度众生呢?等于自己不会游泳,却想跳入水中救众生,那怎么可能?所以「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而今佛不在世了,就要常不离开善知识。

  「 忍力成就」 , 他有了这种能耐,有了无生法忍,就不会烦恼。我们今天之所以烦恼,就是有生,「有」的东西就会带来烦恼。譬如有小孩,就要替小孩操心;有辆轿车,就要缴税金;发生车祸,被撞凹陷了还要花板金。所以内心若是「有」,也就是有生,就会对得失、善恶、贫富的对立有强烈的执著。 我们的忍力如果无法证悟无生,烦恼就绝对无法断,永远在得失的观念中挣扎。 所以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才堪处三界内,在恶世当中救苦众生。全句的意思就是,凡夫的能力还不足,一定不能离开佛,对今人而言就是不能离开善知识,慢慢地有自性的观照,忍力成就,最后证悟了,才有能力在三界度众生、在恶世救众生。

  为什么呢?为何说凡夫虽有慈悲心,发愿生生世世来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度众生是不可能的?简单讲,对自己来生做猪做狗都不知道,出生在哪里也不晓得,会不会生在有佛法之处、是否一定做人、做人是否一定会遇到善知识等等,全部都是未知数。 所以我们发愿来救苦众生,虽有悲心,但没有能力,只是空谈理论。 这个恶世,人非常凶残。打开报纸,每天都是绑票、恐吓、勒索、杀人、放火、强暴、雏妓的问题。只要看不顺眼,就掏枪拿刀要杀人,烦恼很重。即使不至于动刀动枪,平常的生活也很烦恼,动不动几句话不合,二人就闹意见。 好人也很难做,我们希望他好,劝告他,他反说我们诽谤,若是好意纠正他,他的自尊心又会抵触。 所以每个人都有烦恼,那么在这个娑婆世界就要「 修行尽份,度众随缘 」,修行要尽我们的能力,度众生要随缘。有些众生,不是单方面的施舍他就肯接受的,告诉他佛法很好,想送给他,他反诽谤你:出家人如何如、吃素的人又如何,还要加以批评,烦恼很强。

  「 自无忍力,心随境转」 , 我们烦恼强,忍耐力就不够;忍耐力不够,贪心就产生了。忍耐不仅是指忍耐脾气,不要误解。看到好吃的东西控制得住没有贪欲;看到钱财忍耐得住,看到女色忍耐得住,看到我们欲望所喜欢的种种东西都要忍耐得住,这样烦恼才能破除。而我们今天没有办法,就说叫众生吃素食,他便无法忍耐,非要吃荤腥不可。

  「圣道难得」, 如果没有遇到正法,遇到邪知邪见者、邪魔外道,所说好像佛法,而深入研究又根本不是佛法,似是而非,没有智慧的人就竖耳听得服服帖帖;有智慧的人则能分辨何者是正法、何者是邪法。外道也自称是正法,看起来好像都和佛教一样,同样在吃素、讲道,但其内容若不是深入研究的人是正邪分不清楚的。所以说 「圣道难得」 。

  「 或因施戒」 , 施就是布施,戒就是持戒。有二种人很有福报,第一,肯布施的人很有福报。所谓「春种一粒种,秋收万粒果」,春天若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收成万粒果实。今天若是贫穷也不必怨叹,因为我们前世没有布施,今生做任何事业都会亏钱,做哪一行哪一行亏钱。看到股票在涨了,就赶紧买进,第二天马上又双跌停板了,就像世间人所说的「衰尾道人」,他若买哪一档股票,那一档股票就一定下跌。(师父是针对众生讲的,因为众生现在对股票像发狂一样,全涌进股票市场。)有些人则很奇怪,因为前世有布施,随便做何种事业都会赚钱,在世间人看起来就觉得很奇怪了,因为学历不高,也没什么了不起之处,看起来又貌不惊人,为什么做事业都能赚到钱呢?这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做事业怎么可能赚钱呢。所以说「施比受更有福」,布施的人比接受布施者更有福报,因为施舍的人在种福田,就像田地有人耕作,秋天就能收成。第二,持戒多福。持戒的人为什么多福为什么没有灾难呢?佛说:「忍辱多福」。意思是,能忍耐的人福报就很大。平常人虽然很有钱,但是会惹杀身之祸,会惹来很多麻烦,为何?因为没有忍辱。如果我们有忍辱、能持戒,别人对我们的怨恨就会减少,杀身之祸也会减少。持戒时,口业若是清净,尊重别人,赞叹众生,我们没有了敌人,那就是福报,生活得很安稳。所以布施有很大福报,持戒也能感召许多福报来到身旁。最重要的,就是「去嗔」,去除嗔恨心,与每个众生都结善缘,那么就能具足福报。譬如说师父,我今天若是很有修养,很有施舍心,对每个徒弟都很慈悲地照顾,今天讲堂若是遇到困难了,信徒自己就会很发心:这个师父很不简单,很慈悲,样样东西都能施舍出来,让人看了很感动!所以施舍他人者,到最后自己反而得到最多。举个例子来说明,有一次我在吃饭,有盘菜放在中间,大家都很爱吃,我拿起那一盘菜赶紧分给每一个人,分到最后自己只剩一点点;旁边的人看到了,会想,师父这么慈悲,把菜都分给大家吃了,自己只剩一点点,这样不行,就又盛回一些给我,这样我反而变成最多了。所以你若是一直施舍给众生,最后得到最多的反而是自己。不过若是遇到很调皮的人,他就干脆吃光了,你也没办法,就变成最少的了,这也很难说,你分再多给他,他也吃得精光,正合他的意思(笑)。

  「王大臣富贵自在」 ,大臣就是今天所谓五院院长、大官,有权有势,富贵自在;纵能遇到善知识,或是听到录音带,但因为官位很大,却不肯修行。因为多数人都有这种心理(当然并非全部),都喜欢和有势力的人打交道。若是被交通警察拦下来,就赶紧递上一张名片,表示自己认识某某人;不高兴时就会说:我叔叔是某某人、我舅舅是某某人,就会拿出一些大人物来压倒对方,人就是这样。所以富贵或者权势很大的人,纵然听到佛法,但说老实话,想修行却很困难。你曾听过五院院长忽然放弃不做,跑来剃度出家的吗?官位大的人姑且不论,譬如总统的官位就太大了,单说一个小小的官位,如陆军少将或中将,你要叫他剃度出家,就不那么简单了。肝肿大(台语中与「官位大」谐音),送到长庚(台湾的长庚医院)是不收的。(众笑)肝肿大送到长庚也没救了。肝(官)有两种,一种是体内的肝脏,体内的肝脏若是肿大,荣总(台湾的荣民总医院)也不收;一种是官衔,将官很大。所以说律航菩萨很不简单,律航菩萨就是将官出身的。

  「 贪迷放逸」 ,当一个小小的官,譬如派出所所长、乡长、区长,民众结婚喜宴要找他、办丧事要找他、周岁庆生要找他、开幕也要找他;当市长就更忙碌了,有时一天要赶四、五场,在这一场喝几口之后又要赶紧离开去赶第二场,不去又不行,因为官大。若是作一个市长,当初选上市长时大家都放鞭炮欢迎你,不用说市长,就是一个市议员,就很难修行了。婚嫁、死亡、开幕、周岁庆生、宴会,各种场合都希望能请到议员。所以官位大的人能不对境界着迷,是很难能可贵的。做大官的人一下班就待在家里非常少。即使想待在家里也待不了多久,因为电话会一通通地不停打进来。像我这样没做什么大官大家都一直要来找我了,一般会找大官的都是丧事、婚嫁、开幕,找我的就不同了,都是神经病的、生重病的、吃药也治不好的、著魔的(众笑),那我就没有办法了,我都告诉他们我没有办法。所以贪迷放逸能够收敛非常不简单。

  「 广造众罪」 ,又造罪了。譬如很有钱,为了庆祝生日杀鸡杀鸭办了三百桌宴席,遭杀生的众生有多少?!一个生日就摆了三百桌,其余就不用说了。 所以有钱人造业是不得了的。还有有权势的人造业,譬如发生战争,抓到了三万人,将军一声令下枪毙,三万人就全被枪毙,造的业是很难计算的。天底下很严重的遭遇,死状很凄惨的,如发生车祸、发生火灾、丧父丧母变成孤儿,人们一般会说这种遭遇很可怜,而若依佛经来看,一定有其原因。

  「 乘此恶业,一入三涂」, 按照这个恶业,一堕入就是三途。三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

  「 经无量劫」, 经过无量劫。一大劫有多长呢? 1 后面加上几十个 0 ,那是很多亿年,无法计算,劫是极长久的时间。

  「 从地狱出,受贫贱身」, 从地狱出来之后,又要受贫穷、困苦、下贱的果报,受下贱之报,人人都瞧不起他。

  「 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 若是不能遇到善知识,继续去造恶业,就又堕入地狱了。有机会再出去做人,没多久又看到他了,阎罗王会常常说:你又来了!像我从前去旗山学开车,考驾照时,我第一次就考过了。人虽然矮小,不过我的脑筋还算「普通」。有人看到车子在动,不过没有看有人在开车,从远处看还以为车子是自动的——「嗯?怎么没看到有人驾车?」仔细看才发现真有人在开车,因为人长得矮。我报名学开车,因为从前在雷音寺要买菜,交通不便,不会开车下山很不方便。有一个差不多四十几岁的妇人,已经考七遍了还没有通过,这一次是第八遍,不过只要交五千元,直到考上为止,不会再收费。这妇人很胖,在我看来可能是因为太胖了,后视镜看不清楚,不像我是短小利落。我正好在现场报名,她进来时自己也很难为情,遇到教练时就说了一句话:教练,我又回来了。这一句话我始终记得。我若是考七遍还没有通过,我不敢说这句话「我又来了」,会很不好意思的。所以又堕地狱时见到阎罗王,阎罗王会说:你又来了!——放你出去做人,你不好好做,又回来报到了。

  「 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 意思是,每一个众生,只要他没有听到佛法,就是这样轮回。

  「 此名难行道也」, 意思就是,人这一条道路是很难走的,不要发愿来生还来做人,还要来度众生,我们没有那种能力;要赶紧求往生净土,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再来度众生。

  我看到一篇中央日报的文章,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尚未完全断气时,她的父母就急着捐赠她的肾脏器官了。在摘掉一颗肾脏,要摘第二颗,割大动脉时,医生看到这个女孩流下了眼泪。所以近日的中央日报便报道了,标题写「最后一滴眼泪」。她为什么流下眼泪呢?痛苦啊。临死时捐赠器官,痛得受不了,又没办法说活。所以有人问我:请问师父,你对捐赠器官看法如何?我的答案是:七分反对,三分随喜。三分随喜是因为,你若是要捐赠,这是你个人的菩萨心;七分反对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忍耐的力量,我们还有重要的事要做——要往生极乐世界,要度更多的众生,任务重大,在临命终不可以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我现在常劝告徒弟们,为什么非得在临命终时才要做这种没有把握的工作?当然在众生看来这样是不慈悲的,捐赠器官才是菩萨(这我是赞叹的);但我们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好好救度更多众生,而偏在临命终一刹那,要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去救度?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重大的任务要完成,摸摸我们的良心,我们还是凡夫。有些人说临终切除器官时已经不会感觉疼痛了,可是哪个人能证明?全国的医生有哪个能站出来证明?他自己曾在临命终时被切除器官吗?他敢肯定临终解体时不会痛苦吗?医生捐赠器官的有多少人?真有签名要把器官捐出来的医生到底有几个?我今天不是说哪个医生的对错,而是说现在没有一个医生敢站出来证明,临终捐赠器官时不会痛苦。佛教中说本着菩萨心肠舍生命,连肉体的一切也施舍,这是佛教赞叹的菩萨行。但要注意,我不是反对,我是叫你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再决定,不要冲动,不要看着别人捐赠自己也跟着签名,到临终被解体知道痛苦时,想叫也叫不出来了。我再三强调我不是反对。当然我这种观点会有许多人反对,但也会有些众生同意我的看法。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根本不必讨论。简单讲就是要捐的人你自己去,不捐赠的人也没人能强迫你,由自己决定。

  我们要想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度众生,但自己根本没有定力,根本就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根本就是迷迷糊糊的,自己都救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救度众生呢?这就是二人彼此俱没,就像一人落水,另一人不会游泳却径直跳下去救,结果两个个都淹死。

  乳表示法,法乳之意。若是离开佛、离开善知识,你就没有法可以听,就会迷失,就会死亡,亦即不能成就之意。又继续造恶业,迷迷糊糊堕三恶道。

  「 又如鸟子,翅羽未成 , 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 」,就是翅膀还未长硬。只能局限于这棵树上,在树枝之间跳来跳去,仅限在短距离间活动,不能飞得很远。若是离开就会死亡,学佛之人若是离开善知识,就找不到门路,就像鸟儿不能离开母鸟一样。

  「 翅翮 ( 音河 , 指羽毛的茎 , 根部较粗之处 ) 成就」 ,即鸟儿羽毛已丰,翅膀长齐全了。

  「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 」,凡夫没有能力度众生,所谓「修行尽分,度众随缘」,我只是将我看到的、所明白的来做,譬如制作录音带与大家结缘,都是佛陀所说、祖师大德所讲,并非我厉害,我也是看经典注解照着念给你们听,所以我也没有能力度众生。

  「三昧」, 三昧翻译成中文就是正定,亦即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均等,名为三昧。

  「 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 ,敛念就是收敛一切念头,一心不乱。意思就是平时专念阿弥陀佛,从而定慧产生三昧,修习净业已经成就,每天都能念佛。所以要以念佛为主,持咒排在第二,有些人刚好相反,持咒第一,念佛反而较少。要以念佛为主,持咒要看自己的时间。念佛就像吃饭,持咒好比配菜,主食是饭而不是菜。所以临命终时为人助念,不能说人已躺在那里了,还念大悲咒给他听,一定是要念四字佛号。所以念佛是最重要的,持咒随缘,随你的时间。

  「 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 ,佛事就是三宝之事,或讲经、或苦行、或证悟、或开示弘法。

  「 任意自在」 ,就完全有能力了,都能够很自在了。

  「游戏」下面加两个字「神通」,游戏神通表示来去自如,想入地狱就入地狱,想上来就能上来。这样叫做游戏神通行者,他们是大菩萨、大修行人,已经证得神通三昧,能够在地狱来去自如,他也发愿往生彼国。生彼国,像这样有能力在地狱来去自如的人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证悟无生法忍。

  「 生死国」 ,也就是三界内,再回来生死六道轮回的三界内,来教化在地狱受苦的众生。

  「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 ,虽然他具足神通能力,为了要教化地狱受苦的众生,以这个因缘,他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又何况凡夫呢?神通能力具足的菩萨,地狱来去自如,他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证悟无生法忍,再回来六道轮回来教化地狱受苦的众生。菩萨同样求往生净土,何况凡夫呢?

  「 愿识其教 」就是愿深入地了解净土的伟大。有大神通的菩萨都想了解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教法,何况凡夫!还不肯好好念佛,是为什么呢?因为愚痴没有智慧。

  「 《十住婆沙论》」 ,这是一本论的名称。

  「 名易行道也」 ,这样修行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得道。

  第一个疑问我简单解释一下。有人疑问: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的,若是救度众生,应该生生世世出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中救苦众生;岂能自私自利、念佛求往生净土,而舍离此界众生?这样岂非没有慈悲心,只有自利而会障碍菩提道?智者大师就回答了:菩萨有两种,第一种久修菩萨才有能力;第二种菩萨修行不够,生生世世在三界中,会被欲望束缚,会造业又堕入地狱,若没有遇到善知识,会继续造业,所以称为难行道。易行道则是说:好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之后再回来三界度众生,这样就无所障碍了。同样是佛道,前者就比较困难,因为来投生就有隔阴之迷;若是生到极乐世界,证悟了,圆来度众生就有能力了。第一个疑问的解释到此为止。

返回目录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