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传喜法师:度化千二百常随众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4日
来源:   作者:传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喜法师:度化千二百常随众

 

  我们到摩伽陀国的灵鹫山,这是我们的第三站,佛陀成道之后先到了鹿野苑,度了追随他六年的陪同他的人。这五位是谁呢?就是过去迦毗罗卫国的大臣。作为他爸爸,我儿子出家了,我派五个大臣去服侍我儿子,我儿子不回来,你们不准回来,一定要陪着,所以这五位大臣陪着悉达多太子。

  到了鹿野苑度化了他们,度化了耶舍,然后建立了僧团。这时佛陀独自一人又回到了佛成道的地方菩提迦耶,度化三迦叶。这个三迦叶当时怎么样?当时三迦叶当中的老大已经一百多岁了,在当时的摩伽陀国是非常著名的一个修行者,追随他的有五百个人,三兄弟总共的追随者有一千多人,是摩伽陀国很著名的修行者,年龄又大。当时印度主要流行的是婆罗门,婆罗门主要修行的一个对火的崇拜,所以叫嗜火婆罗门,又称为嗜火外道,佛经里是这样记载叫嗜火外道。在印度来说他们是婆罗门,嗜火婆罗门。

  佛陀当时成道,有的经典讲是三十五岁,有的说是三十岁,在汉传佛教记载不一样,我们汉传佛教说佛陀十九岁出家,五年拜师,六年苦行,然后正好三十岁出家。但也有的其它传承的佛法,说佛陀是二十九岁出家,六年苦行之后成道,三十五岁成道。但不管是三十岁还是三十五岁,佛陀那个时候还是很年轻的。他要度化的对象却是那个国家非常有名的修行人,一百多岁的老迦叶。当时人还是很纯朴的,这个外道也克服了自己的傲慢心理,最后还是拜在佛陀的脚下。大哥拜师了,领导了五百个人拜师了,那老二、老三听说了之后,也来听佛说法,也都拜佛为师,也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所以这一千个阿罗汉就成为佛陀的常随众,佛陀就带着这一千个人开始去摩伽陀国,见频毗娑罗王。

  在摩伽陀国,佛陀又度了目犍连和舍利佛,这时候目犍连、舍利佛年纪很轻的,只有十几岁。但是他们虽然十几岁,智慧非常高,他们在整个印度都很有名气了,他们个人都有追随者一百多个徒弟,所以目健连和舍利佛皈依佛陀之后,他们一百个弟子也都皈依佛陀出家。这时候就形成了我们佛经当中讲的千二百五十弟子。那五十是谁的?耶舍的好朋友们,有五十个好朋友。耶舍出家之后,这五十个好朋友也来听佛说法,也都追随佛陀出家,这是哪里的人,他们都是鹿野苑那个地方,当时叫迦尸城。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佛教里最基本的数字,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这个是在哪具足的呢?就是在摩伽陀国,王舍城里面具足的。

  我们到了那边在那住了一夜,基本上是二天的时间,菩提迦耶开车过去只要二个多小时,三个小时就到那边了。在那边有佛陀非常主要的一个圣地灵鹫山、竹林精舍,还有佛陀涅槃之后三个月,在那里第一次结集经典的七叶窟,这都是非常主要的圣地,我们这次全部都去了。

  所以这次我们朝圣的特点就是什么呢?有对比才知道,因为在当时我们朝圣团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了,很多次了,像我就是第五次朝圣。很多的有些他们也感受到,这次朝圣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都还是蛮长的,讲解都很细,所以大家觉得这次还是很殊胜的,每个地方都讲解都打坐体验体验。

-----------------------------------------------------------------------------------------------------------------

更多传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