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第五辑 四、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来源:   作者:道源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第五辑 四、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

 

  昨天说「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要务」就是最要紧的事。当我们烦恼起现行时,就要赶快折服它,这是修心最要紧的事。否则失去觉照,烦恼愈起愈殊胜,由烦恼造业,就成为业障,障碍我们修行,妨碍我们念佛,将来也就不能往生西方。

  今天说「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我们修行学佛,就是要悟入佛道、证入佛道。想悟入佛道、证入佛道,有一根本条件,就是坚固受持四种戒法,四种戒法就是杀、盗、淫、妄,属于四种根本戒。释迦佛有大智慧,接引佛弟子,不叫走冤枉路。佛弟子有出家、在家分别,受戒不同,在家弟子受在家戒,出家弟子受出家戒。在家五戒,就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加上饮酒戒。在家菩萨戒也有此五戒,还是以杀、盗、淫、妄为四根本戒,饮酒属轻戒。出家戒中,前四根本戒属杀、盗、淫、妄,后酒戒属轻戒,也是以五戒为根本。五戒中,前四条杀、盗、淫、妄属根本戒者,就是这四种属于性罪,性就是本的意思,就是说这四种本性就是恶法,饮酒不是恶法,故佛只遮止众生不可饮酒,属于遮戒。

  第一、杀生戒:一切众生最爱惜、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平常对自己的财物,非常爱惜,但当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身外物不去顾及,还是逃命要紧,也就是身外物可以舍,生命是不可以舍的。所以世间最惨痛的,就是伤生杀命,因身外物失去,可以再找回来;而生命失去,不可以再寻回。把众生唯一无二的生命夺去,是最残忍不过。因此佛制,不论出家、在家戒,第一条就是杀戒。

  第二、偷盗戒:偷盗别人的财物,是伤害众生之事。因财物是众生的第二生命,养生命的是财物,如果你偷盗他的财物,等于间接抢夺他的生命。所以佛制盗戒,佛弟子切不可偷盗,或抢夺别人的财物。

  第三、淫戒:在四根本戒中,其他三戒,出家、在家都一样,唯淫戒有所分别。出家弟子是全断淫欲,在家弟子,只断邪淫,不断正淫。

  第四、妄语戒:妄语有大妄语和小妄语二种。大妄语是以凡滥圣,本来是凡夫,而乱说自己是圣人,也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没有得到圣人法,说已经得到;没有证得圣人果,说已经证得。于是把佛教圣人的地位扰乱,圣人变得没有价值。所以大妄语属于犯根本戒,是不通忏悔的。小妄语是口与心违。口是语言,属于口业,所谓「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明明看见,但口中说看不见;明明没有见到,而口中偏偏说见到。这就是口与心违,属小妄语,可以通忏悔。

  佛制四条根本戒,是人道的戒法,佛法有五乘法,这是属于人乘法。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持人身不失,来生转人,生在大富贵之家。所以四根本戒,是人道的戒法,如果不持守这四根本戒,人身就难保持。

  四根本戒,是依国家法律而定的戒条,这四种戒,国家法律是许可的。第一、杀戒,戒律中杀人不通忏悔,杀畜生通忏悔。国家法律也是一样,杀畜生不禁止,杀人则要受法律制裁。第二、偷盗戒,国家法律也是禁止偷盗的。第三、邪淫戒,国家法律也是禁止奸淫乱伦的。第四、妄语戒,大妄语世间人不明白,但小妄语属于诈骗,也是犯国家法律的。所以犯此四戒,国民的资格尚且不够,何况做佛弟子。因此做佛弟子,不可以犯此四根本戒,否则失去佛弟子的资格。

  如果犯四根本戒,就是违背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是要度一切众生,但度众生谈何容易,我们不能度脱众生,应该忏悔,何况忍心杀害?所以杀生是违背菩提心。发菩提心是要利益众生,因此我们要生慈悲心,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众生有所需求,我们应该行布施,我们不能尽力布施,何况偷盗他们的财物?所以偷盗是违背菩提心。淫戒也是一样,我们欲界众生,以淫欲为生死根本。因此我们自己不淫,也要使一切众生断邪淫,甚至正淫也断。现在我们不能劝导众生断欲,何况淫欲众生?所以犯淫戒,也是违背菩提心。妄语是欺骗他人,属于口业。我们应该说法度众生,现在不能弘法利生,应该忏悔,何况去欺骗众生?所以犯妄语戒,也是违背菩提心。

  再说到我们打念佛七,是为什么?就是为求一心不乱,将来能往生西方。我们往生西方做什么?是为见佛、闻法,证得无生法忍,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我们现在没有智慧、辩才、神通,不能度众生,于是才念佛求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闻法证得无生法忍,有智慧、辩才、神通后,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我们现在不能度生,反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乃伤害众生。这样念佛志愿,与犯戒心理,刚刚相反,怎样可以求生西方呢?所以念佛求生西方的人,对这四根本戒不可毁犯,这四戒是入道最重要之法,因此说「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

返回目录

-----------------------------------------------------------------------------------------------------------------

更多道源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