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一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一讲

 

  第廿一讲  九月十五日

  【清凉记】:

  欲证一切种智,非完全了知道种智不可,故於一切种智之后,说道种智。

  【狮子贤义疏】:

  颂云  诸天相应故  光作末末等  境决定遍摄  自性彼业能

  如是云者:明道智性相应发生之成就故,如来之自性光体,照彼天等异熟身光末末无见。以此惭愧改悔暗昧,发心仰佛光明,出胜天王经,彼唯显彼由於证解发心之说也。此中所云者,是由智慧所作故,是由言语音声动耳因缘之名诠故。复次,发菩提心者,分别有五:唯依(一)种缘及俱分各各决定者一。依三乘种种行相建立参忆之所作者(二),是中(拣别)唯究法相者不摄也。以依如是等道理发业之一切士夫,是以成就无上正等圆满菩提所有究竟发心故。以此之故(三),欲贪及离,是以后瑜伽所作,而亦佛性得成之所作故。此道智性者,是依修行之所作故也。有发菩提心者(四),尽轮回所有之有情之义利能作趣入,而於烦恼性等种种一切断弃为非是者,如是所云者,是自性(私)因也。此之以下(五),依由自因所有之业务知识,於正真之现边不决定能作,有情有摄有不摄,於此般若等中颇能作方便善巧等等能作者,又是一类。

  【清凉记】:

  如来自性光明令诸天异熟光明隐暗无见者,为令摧伏骄慢,生起惭愧,令成就生起道种智之勘能,於相续生起内证。“末末”者,光不明也。此为发心之一种,举一以概其馀。境决定者,唯是发菩提心者故。“遍摄”者,遍摄三乘,为欲成佛,皆应修道种智故。三乘建立有其密意,而法相家不作如是说。依於自宗,一切士夫,究竟皆能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故修离欲等行者,皆应修道种智。“自性”者,谓发菩提心者,尽轮回际趣入众生利益以为体性。“彼业能”者,谓具如是体性者之作业,依般若及方便善巧,於清净边际不作现证,普能摄受未摄受之有情也。

  此中有五种不同行相者:一、唯依一种宗派及随行法者。二、依三乘多类法门研究,只究法相而不修行者。三、唯修行而不依教理者。四、谓烦恼即是菩提,执著烦恼不舍者。五、以一种世间事业,执为由此即可成佛者。

  【狮子贤义疏】:

  如是所依上说五种等之名类,於道种智之品类中,一切道圆满所作之旨趣知道者,声闻道也。

  颂云  道智之理者  谓四圣谛等  行相所缘门  声闻道应知

  如是等云者:此苦谛(苦)中,如次安列无常、苦、空、无我等(缘),如彼之相性寂然,四种行相清净。集谛(集)者,集因、集集、集生、自性之缘性(缘)、病(行)、果、痛刺、罪之行相等等(行)。及作意贪欲,及离贪欲之所为与遮止故,或希望契入也,是名曰集。故苦与集谛,彼彼之体性,各各作意所生之相性,有彼岸及坏灭之法(灭)。而行相自性本清净,由欲贪与离贪体之自性的欺骗动风故,而此坏灭之行相本净。以此(集因)遮止坏灭自性,与病之根源(集集)及逼害行相等(集生)也。又灭谛之灭者,自性无我故,寂静及财势行相之我性隐没故。决定出离之性相性空及量不可得。异熟不可得。现在行为不可得。如是等之行相清净者也。道谛(道)之道,即发趣之能作性者,恰当须要道品,修行成办,决定开悟(亦曰离生),行相种种等自性无所缘之门,乃至道智性之品中,声闻等之道,亦是菩萨应当於彼完全了知之所作也。

  四谛悉皆了知者(暖顶忍胜法),决定开悟一分或全分观证之前行俱有,是称道之名诠,乃至亦曰决定分全开悟。

  颂云  圣者声闻道  色等即空故  空无分别暖  彼等无所缘

  能成者为顶  即此常等理  住者并遮忍  十地等部中

  广教亦无住  说彼胜法成  凡此故云何  诸佛法无住

  此中所云者:色等蕴(暖)中,各各自性与空性等互为彼此,异性不可得。色等之中(顶),如前的无所缘。及如彼(忍)色等之中常常存在,又不是。非常(断)又不是也。如此所缘之理说是住止不变者(坚然)、亦遮而不许。何以故(第一),如彼如来善逝者,菩提现圆大觉,於彼诸法未经见者,如其所作之量能生,是无所缘之因故。此是於极喜地等中指示无住总教之说。如是云云,作此等行相者,以此行相如次安立四谛之所缘,决定分判所证之分全,是士夫之所作故也。

  【清凉记】:

  已说道种智之所依,於道种智中,应圆满一切道,故说声闻道。苦谛依次於无常、苦、空、无我等相寂静,有四行相。集谛因、集、生、缘之体性,病、果、痛、罪之诸相,如云厌离心、离欲行、为灭故趣入。苦集谛各各厌离等相究竟,及坏灭之有法相之体性,离欲自性之动摇及坏灭之相,灭之自性坏灭,病及逼恼诸相。灭谛中灭之自性无我、静、妙相之自性阿练若,离相之空、无相、无愿、无作等行相。道谛中道、理、行、出之诸行相。由自性无所缘之门,於道种智中,是声闻道,菩萨应完全了知。

  完全了知四谛,必先修四加行。说声闻道后,即说声闻道之四加行。色等蕴各各自体与空互不相异为暖,色等如前无所缘为顶,如是遮止於色等住非常非无常相为忍。何故说如来现证圆满大觉已,於诸法无所见?以彼为量之士夫不缘虑故,以此理由相应,广说极喜地等无住是为胜法。如其次第,於谛之所缘生起顺决择分。

  【狮子贤义疏】:

  於声闻中上首之趣入者,称为缘觉道之名,种性积集深厚故。如彼声闻诸业中,如其圣者之差别云何者,亦此如其彼道。但凡必须吸入者,迎入之接取力强时快,殊胜契入成就之性也。

  颂云 自体生证故  他教未趣寻  麟角喻智生  现证甚深名

  如是颂云:经云声闻等者,由他之教,随众视文而自证菩提之成就。或由他体之名诠,及俱有之法之教示,而能发生善根趣入之能作性也。诸缘觉者,先所闻等,现时所作,於他之教未有视文之主性,而自现证菩提之成就。是何故耶?如是缘觉等中,於佛示教之主要所作者,特能独具殊胜趣入之性是也。是故彼於声音名句教法之门,乃至听闻等分别之智,善巧习练能作证解。如是等者,自体所得之智慧等自性之心,能不须声音教法之指示也。而彼自行观他(平等慧心力故),於十善等事(调伏),亦自能作趣入。以此之故,彼等所证非智慧性,而是殊胜契入之性也。

  又如其未闻之法明解接收之主要者是何?欢悦迎取是也。

  颂云  云何调伏证  证义相云何  如是彼彼等  无声彼彼成

  如是云者:於此行相未精通,於此行相未观察,颂词无教授,於此名声行相泛滥依文(错乱极多)。又复能作斗乱,相续传演。乃至云彼菩萨不须佛教名诠法义之转教传习,而谓由自定愿之完成也。

  此中云者:与佛相似故,故称自觉性之住类(有自味故而非大觉),由先教愿等心力故,故此世无声而成。但须如何吸映往世之体,是何行相,如其听闻乐欲,如彼行相所知事义,依彼彼行相之上,如印显现成就,所谓无声之教者以此。施教法者之声义如彼名诠所作之法,听者了知之行相,最极深印。以此发生如是作用是也。有如此殊胜趣入之名称,乃至殊胜道等(领受者)特能独有之圣者,是故义立独觉之道。

  颂云 境事分别断  而未断能执  麟角所依道  之道摄应知

  如是云者:独觉之道,此中所说云何?言彼唯独真实修行(明於觉证),於外物如何引诱因缘出生,而能不碍修行者。所执能执之事,行相分别,如其位次,断与未断,自能觉了。乘之所摄所依之法体,殊胜特具了知之圣者。或是具足法证之菩萨智见,能作所作之道,非只一切行相之了知者也。如是云者,是独觉之道也应知。

  决定判别彼缘觉所得证解之分与全者,如其所说,道生决定(之境相)。

  颂云  决择法无违  且证空成暖  顶与色等法  增益影亦断

  内外色皆空  色等无执忍  色等生灭等  相皆无法胜

  此所云者:於色等诸法合集安立而生决择彼法之性,与空性不违(成暖)。色等诸法依於胜义相影,及增语等义亦断(顶)。自性即是空之故,於内外色等空性亦悉无执(忍)。色等生灭无等所作(行相亦无)之行相皆无等(胜法)。如其次第,依四谛所缘中,决定分判开悟之分及全之生住者是也。

  【清凉记】:

  声闻道之后,应说缘觉道。声闻等观待他教而自证觉,亦以有言说之法教他令趣入善道。独觉等由先已厚积闻思修等种子,故现生不待他教而自证独觉菩提,不须佛菩萨等教示,是与声闻等不同者一。声闻以语言说法,闻者能了达说者之智力;缘觉则以自证之智力,不依语言说法,能令他人入於善法,而其智慧无人能了达者,是与声闻不共者二。缘觉有二类,出於无佛之世者,名麟角喻独觉;出於声闻部类中者,名部行独觉。二者皆利根声闻。由迎取力强,专注一心精进修行,故成道迅速,成为利根。若得法未成,亦积成深厚种子,故转生不待他教而能自证。然所证必与法相符合。由往昔僧中习见僧众行仪,故威仪事相与老比丘无异。由其心不异缘,百折不回,故於任何境界皆能修行。如密祖为人补鞋,出卖正法眼藏,仍不碍修行也。云何无言而说法耶?无寻伺则无言说,故言说即是散动,能扰乱身心相续。因此菩萨发愿,愿成佛时离言而说法。於独觉分位与成佛相似,亦由愿等力,虽无言说,若谁欲闻何义以何相而问,即於其识上能如其相显现其义,故能无言而说法也。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