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讲

 

  第三讲  七月廿七日

  次一颂,赞天亲一类作释者。“根”谓大般若经、现证庄严论、三智八法。“支”谓七十义、六百六十余法相。“行”谓次第行法,“义”谓论之义相、义理。“以自胜解”者,狮子贤疏,依经解经,依论解论。天亲不然。不依般若经及现证庄严论,而以自所得心要为主。依对法无常苦空等义,是般若会上教不退菩萨已超过者。又依唯识法相,不定依般若理路,故与经义有冲突处。“是处内识之所知”者,“是处”既是处非处之义。“内识之所知”,即唯识见。依自智慧抉择能开正见,故龙树四依说依智不依识,谓依般若脱自知见,依唯识即未见般若也。其好处在“依净解脱”,即依四阿含三学次第,路线不错,与般若合。

  次一颂,赞陇补一类作释者。陇补为此派之名,意多不翻。此派多依四圣种十二头陀艰苦修行,唯依某一师承修般若总相以自求解脱。由专一决定修而开悟,略似中国禅宗。内中复有多派别。佛在世时,已夺此类修行者。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但讲理论不修行,故不易见道,而此派又偏重修行,于此经论,未细研寻,唯凭自修证知见立说,虽云离二边住中道,然未依大般若经详细抉择中观,执有中道,即落一边。大般若之“中”,离二边而显,非实有“中”。中是解脱二边之法,解脱已,法亦不要。故般若经中道亦扫。二边是对法,“住中”从小乘对法出。般若甚深对法,并“住中”亦扫除。大毗婆沙序释对法,义与取般若通。此派依此起慧行,不依教相,亦不依无著天亲行法次第。

  次一颂,赞第四类作者。“解脱类”亦称净名派或大名派,于佛法有坚固信心,智慧福报皆大,故于佛法中有清净名称。此派亦自称自解脱。彼于法不定依经论“寻求”,于出家犹豫顾虑,不能受持严密清净解脱行,但随自思想学修著作,不能严守佛法绳墨,故称自在解脱。其所著作,文字好,能引初学,甚为流行,但义理浅,不如狮子贤之深厚。此解脱类等,虽非完全依般若经,然亦弘扬般若,光显佛法,故亦称之为善巧者。

  【狮子贤义疏】:

  如是善巧作光明,真实深隐未得获,本论始终根本见,谁能获得甚稀有。

  是中最极难得者,此甚深道根本见,大觉于此成自在,诸善巧者分别明。

  本体一切清净者,别无行境与功德,最后成就为自他,利益乐欲生欢愉。

  【清凉记】:

  但于般若经及现证庄严论之真实要义,甚深隐微之见,圆满心要之作法,未能获得。

  “根本见”有二,谓始终根本见及甚深根本见。前者谓广般若,后者谓深般若。始终者,始自发心,终至成佛,亦包括中间诸道次第。论之前后所说,经之前后所说,论之与经,俱应合参,始能建立始终根本见。由法性修,法性与自性合,始能证法身。自性身唯是法空,唯在甚深般若上求,不依五分法身,修行无从下手也。此理余经罕说,唯般若经详细宣说,且有极细次第,故为甚奇稀有也。天亲以下,多依余经论,虽亦明次第,而有部分未全,非般若经道路也。

  “是中最极难得者,此甚深道根本见”。论说有三种难道:(一)、不变,有大智慧,大决心,决定能行。(二)、无智无得而能于空中修行,虽无间修行而能扫除一切相,无众生可度而度生不息,无佛道可成而修行不倦。藏译心经、无智亦无得之后有“亦无不得”一句,实不可少。如纸卷久自能成卷,如诸技艺久习自娴,依修行成就,法性自尔。若执有所得,即是有我,即不能得,无得始能得也。(三)、有障能断,有方便善巧,能忍耐渡过。本论大乘修道不退转相有八种甚深法:一、生。般若从始终次第生。二、灭。灭所对治我执烦恼、戒相违品。三、真如。一般解真如,玄之又玄。或曰:见面即识。不识之人,见面亦不识。五台山住之人,日日见文殊,亦不识也。真如、即是真能如法修行。应生圣道,如法令生;应灭有漏,如法令灭也。四、正智。即与真如合之正知见。五、智。正智与真如合。六、行。临事能所行与正智合。七、平等。智行双运,通达教理与依教修行,无偏重偏轻。八、无二。如水合水,正智与真如不二,心境不二,即离二边之平等智。如是甚深见,才是大般若。随时在应生应灭上检查,即是修行入手也。甚深根本见从始终根本见次第修出,诸佛皆由此二根本见而成自在,弥勒、文殊、龙树、无著、诸善巧者之所发明。七十义等一一法中皆具此二根本见,一一不能缺略。如造屋者,一处不坚实,全屋皆可倾坏也。“清净”者,谓经论本体离诸过失。“境”谓法相义理,“行”谓行法。狮子贤自言,作疏仅为通经论之义,自于论义法相法行,无所增减,亦不希求功德。不增减之理,宗喀巴大师极注重,著作希依本经论之义,不自出主意。末二句,明作此疏为利益自他学般若者。为自利益者,备自记忆也。故本疏文特简略。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