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根松仁波且:如何对待不同的善知识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6日
来源:   作者:根松仁波且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根松仁波且:如何对待不同的善知识

 

  弟子问:我在皈依密乘以前曾经跟一位老师学佛,依止上师后才发现老师的知见有问题,请问我该如何对待?

  学佛的人必须对一切善知识有念恩心,这是最重要的,没有念恩心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成就的。

  善知识有许多种,如入门的善知识、结缘的善知识、依止的善知识,这几种善知识应具备的条件是不同的。

  作为入门的善知识不需要太高的条件,在我们对佛法的认识一片空白的时候,他能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佛理,使我们对佛法生起信心,并引导我们皈依三宝。这种恩德是无以为报的!所以对于入门善知识,不应当观察他的过失,应始终怀着念恩心,记住他对我们的恩德。

  对于结缘善知识也是一样,与他结下善缘是最主要的。如果不懂得念他们的恩,就好比不知道念父母的恩,会有很大的过失。对于父母,不能因为他们有过错,就忘了他们对你的养育之恩。汉地有句话说得很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念恩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如果发现老师的知见不对,你应当远离他,但远离并不表示你可以不念恩,可以说他的过失。他不如法,有他的因果;你不念恩,也有你的因果。

  三种善知识中,依止的善知识恩德最大、也最重要。密乘中依止的善知识必须是具德上师,非具德上师不可依止,否则师徒同堕金刚地狱。当你感觉与某位结过缘的上师特别投缘,并想依止他之前,必须仔细观察他是否真正具德,以及自己能否与他沟通、相应等等。一旦你依止了某位善知识,就不可再观察他的过失,而要把他当作圆满的佛,以九种心依止他修学。

  入门的善知识与依止的善知识就好比幼儿园老师与大学老师。在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幼儿园老师教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上了大学以后,你的文化程度可能超过了幼儿园老师,但你不能因此瞧不起他。试想如果没有幼儿园老师,你能有今天的水平吗?当然,在大学里就应该按照大学老师的教导去做,如果还把幼儿园教的那一套搬到大学里来,是会闹笑话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