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泽仁扎西堪布:我们与众生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4日
来源:   作者:泽仁扎西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泽仁扎西堪布:我们与众生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的角度来讲的话:佛给我们传播了佛法,值得感恩。但是我们修行的对境是众生。如果没有众生的话,我们永远也不会修成就的,所以从感恩的角度来说,佛和众生是平等的。因此,我们今天如果看到众生的时候,就应当如同见到如意宝一样,甚至比如意宝还要殊胜。

  如果我们要积累福报的话我们需要去布施,我一个东西要送给别人,如果没有众生的存在,我要给谁呢?如果无法布施,又怎能积累自己的福报功德呢?

  如果我修忍辱法,没有众生来影响你,没有众生的存在,我自己独自修忍耐忍辱都没有办法成就。所以修行布施、持戒、忍辱这些都是因为有众生的存在,众生给我们如此好的机会,因为有了众生我可以去做布施;有了众生以后我可以修忍辱、修持戒、智慧、禅定……等等。因为有情众生的存在,所以我能修行成就。我积累我自己的福报,增长我自己的智慧,这些都是由于有众生的原因,所以在感恩的角度来说所有一切的有生命的众生我们都应该珍惜……

  在《入菩萨行论》也讲到我们应该如同尊敬佛陀一样的尊敬众生,如果我们没有尊敬佛为前提,那么尊敬众生也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讲:“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说明只尊敬佛而不尊敬众生的言教是没有的。所以佛法最深刻的内容就是,我们不仅要尊敬佛陀,而且也要像尊敬佛陀一样的来尊敬众生。

  无论我们是什么地位和身份,都要具备高尚的理念,无论我们安逸或者繁忙、我们都在寻找内心的平静。我们应该努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自私和无条件的奉献,用不计回馈的心态去创造有益众生的事业。

  如果我们用慈悲的心态来感受众生的心情和态度,去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 就会逐渐调伏自私的观念,关爱周围的一切,在生命中增长爱心与平和。我们在布施的时候,受用的对象会用感激的眼神看着你, 带给别人的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同样的道理伤害其他众生也就等于伤害自己。业力是我们在轮回之中受苦的根本动力。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压力中的生活会让我们日益紧张、压抑。由于我们缺乏所需的智慧和慈悲,追求的太多,想拥有的太多,所以造成种种的痛苦。学会放下,学会给予,就能慢慢给自己创造一点轻松的空间,感受到慈悲与智慧所产生的真快乐。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看到任何众生,都要产生欢喜心,看到他们痛苦和快乐时就发慈悲和随喜。如果我们看到仇人时很不顺眼,想起以前的所做所为很生气,不愿意接触他而且骂他。那么这样我们就不自在不轻松。这样的学佛就没有一种清净的行为和纯净的思想,就没有达到圆满和清净。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佛的目标是针对我们的烦恼针对我们的分别心。

  如果你有执着和分别的心态后,在任何环境里都有压力和紧张。一旦你自己心态非常清净无分别心的话,在任何环境都是清净自在的。

  其实我们凡夫很可怜,为了明天就失去了今天,到了明天的时候并没有开心过,而且到了明天又要为了第二天,......最后就是这样失去了时间的利益又耽误了当下。这样的问题就耗尽了我们一辈子的时间。上半辈子的时间已经失去了,并没有把握好,所以我们还没有解脱,我们还有那么多烦恼和分别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当下。

  任何的环境当中我们都要发慈悲心,发清净的心才是非常的重要。这样我们学佛学得比较如法,学佛不是赶时髦。学佛是一种修行,学佛是一种永久的问题。而不是流行。

  我们作为佛弟子,必须懂得忏悔。因为一切的众生有很多痛苦,这些痛苦的来源是往昔我们造了身口意的恶业,如果我们没有忏悔的话,因缘具备的时候,这些痛苦的果报,不会报应在土上面,不会报应在石头上面,而是报应在我们身上。

  佛祖的慈悲心象钩一样,能把具缘众生钩上来,使其脱离轮回苦海。但是你的心象海底里沉下去的一块石头,圆圆滚滚的一个石头,就怎么钩也拉不上来的。同样我们需要一个信心的铁环,一个信念的圆圈,然后佛祖的慈悲才能钩得上来。在生活的轮回苦海当中,我们需要佛祖慈悲的加持力量来救度。我们对佛祖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一定要具备,不可以产生任何邪见和诽谤。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