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册 上士道 发菩提心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册 上士道 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

  已二怎样发起菩提心:

  「怎样发起菩提心」又分为四部分:(一)由某些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二)修学菩提心的次第。(三)发起菩提心的标准。(四)如何依仪轨受取菩提心。

  庚一由某些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由某类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分三:(一)由四缘发心。(二)由四因发心。(三)由四力发心。

  辛一由四缘发心:

  (1). 由于看见诸佛菩萨的难思威神力,又或从可信的人那里听闻这些事情后,心想:「他们所安住或所修习的菩提是具有极大的威力。」于是便发起菩提心。

  (2). 虽然未曾看见或听闻这些威神力,但是却能由听闻而依止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起菩提心。

  (3). 虽然未曾闻法,但是由于知道菩萨正法将快湮灭,心想:「正法久住,即能灭除无量有情之苦,为了我必须发心,令菩萨正法能长久安住。」从而发起菩提心。

  (4). 虽然没有看见正法衰灭,但是想到:「在现今愚痴、无惭、无愧、嫉妒、悭吝极强盛的浊世之中,就算「声闻」和「辟支佛」也不容易发起菩提心,更勿说发起无上菩提心。假如我能够发起菩提心,那其他人亦肯定会跟随效法。」也就是由于看见难以发心而发起菩提心。

  至于从这四种「缘」发起「菩提心」的道理,据说由于这四种缘能策励我们求证大菩提,所以便会生起求证菩提的愿欲。其理如下:

  (1). 由于看见或听闻神变(藏:cho ’phrul,rdzu ’phrul。能摄引所化有情心意的奇迹)惊叹不已,心想:「我要证得这种菩提」,然后便发起菩提心。

  (2). 由于从法师那里听闻佛陀的功德,首先生起净信心,再由此产生求证这些功德的愿欲。

  (3). 由于不忍看见圣教衰减而产生求证佛智的愿欲。在这一点之中,我们知道圣教若能不灭,便能断除众生的痛苦,所以,即使我们的目标是要除苦,但是生起菩提心的主要因缘,实在是出于我们不能忍受圣教衰灭,否则,这种发心的方式便会跟下文所说「依悲发心」的方法出现重复的过失。

  (4). 由于看见这种意义深远的菩提心是非常珍贵稀有,大受这种见解激发而生起求证佛果的愿欲。

  在菩提心的两种成分,亦即「求证菩提的愿欲」及「饶益一切有情的目标」之中,第四种发菩提心是就发起求证菩提的「愿欲」而建立,而不是就其「目标」而建立。

  若缺乏于佛功德修习净信而生起的求证佛果愿欲,我们便不能去除「仅以成就自利寂灭(即是声闻、独觉二乘的涅槃)为足」的想法。由修学慈心、悲心及看见圆满利他必需大菩提而生起的求成佛果愿欲,虽然能把执着「仅凭寂灭便足以成就利他」的想法断除,但是却不能断除「仅以自利寂灭为足」的想法。

  除了这种于佛功德修习净信而发起的求成佛果愿欲之外,便没有其他方法能断除这种执着「仅以自利寂灭为足」的想法。事实上,我们必须把「仅凭寂灭便足以成就自利」的想法断除,因为只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小乘行者,只具有部分的「断德」和「证德」,所以即使自利尚未圆满。再者,这些行者虽然能够解脱三有的问题,但是却不能解脱寂灭的问题。还有,据经典所说,佛陀的「法身」(梵:dharmakaya。藏:chos sku)才是圆满的自利。所以,当我们于佛陀的功德修习净信后,便会看见即使要成就自利亦一定要证得佛果,遑论利他。为了令我们不会退转于小乘,必须明了这个道理。

  在上述四种发菩提心之中,前两种并不是由「慈心」和「悲心」引生。其他经论多仅说及看见佛陀的「色身」(梵:rupakaya。藏:gzugs sku)功德及「法身」功德而生起的求成佛果之心,即名为「发菩提心」,此外,把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誓愿亦名为「发菩提心」。所以,虽然我们应该把这两者的任何一者算入「发菩提心」之中,但是,对于发起德相圆满的菩提心来说,仅具有「由看见利他必须成佛而生起的求成佛果愿欲」并未足够,我们必须具有「由看见成佛对于自利也是不可缺少而生起的求成佛果愿欲」。还有,这种意乐并非舍弃利他,而且也是为求利他。也就是说要同时具备「求证菩提」与及「成就利他」两种意乐,所以《现观庄严论》曾说:

  发菩提心便是为了利他而求取圆满正觉。

  辛二由四因发心:

  我们可以依仗四种因来发起菩提心:

  ( 1 )种性圆满。

  (2) 获得善知识摄受。

  (3) 悲悯有情众生。

  (4) 不会对生死轮回的艰难感到灰心沮丧。

  辛三由四力发心:

  我们可以依仗四种力量来发起菩提心:

  (1) 自力-以自己的力量求证圆满菩提。

  (2) 他力-以他人的力量求证圆满菩提。

  (3) 因力-过去曾熟习大乘,现在仅由听闻赞叹诸佛菩萨的说话便发起菩提心。

  (4) 加行力-今生长期修习亲近善士及思维所闻正法等善行。

  又《菩萨地》(梵:Bodhisattva-bhumi。无著论师造)曾说,在总体或各别依止上述的「四因」及「四缘」后,只要以「自力」或「因力」修习,即能生起坚固的菩提心,但假如是以「他力」或「加行力」修习,发心便不坚固。

  只要我们已妥善理解总体一切圣教,特别是大乘圣教快将湮没,而且现今之世尤为恶浊,便会知道能真诚发起菩提心极为罕有。所以应该依止善士精勤听闻、思维、修习大乘的法藏,而不是受人怂恿,亦非人云亦云又或盲从传统习俗,而是凭自己的力量奠立真诚发心的根本,这是因为一切菩萨行均需以此作为基础。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