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塔汤仁波切:活用佛法·问答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7日
来源:   作者:塔汤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塔汤仁波切:活用佛法·问答

 

  问:如果我们说梦本身没有基础,神祗有基础吗?

  仁波切:你仍然是想以逻辑方式来了解梦。但梦就像泡沫一般,随起随灭。影像本身没有种子。首先,你做梦,所以你有经验。但经验又是从那里来的呢?当它消失时,它又是消失到那里去呢?昨晚的梦,现在在那里?梦就像泡沫一般。一切都是不分离的。通常我们相信:清醒的现实是[真实]的,做梦时的现实是[不真实的]。但整个结论是:白天和晚上全都是梦。那就是神祗——任何事物——都是我们投射的一部份。你可以个别分析做梦和做梦者,但就绝对的意义而言,它们都是同一个梦的一部份。

  问:你建议用什么技巧来促进我们在做梦的觉察力?

  仁波切:有一个最强有力的方法是经常地想:这是一个梦。完全要相信这一个观点——行动者本身是一个梦。然后,觉察力就可以开放而完全地发展了。一旦你确信这是一个梦,而我们都在梦中,你的所有概念就会褪失了。梦不是坏的或不真实的。发生的是: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比较令人满意了。大多数人类问题都是由我执所产生。我们建立起各种概念,并把我们限制在框框里面:这是真实的,那是不真实的。你没有逃避的途径,你失去了弹性。

  问:就我们在西方所了解的,意识显然并不须要[能量]。

  仁波切:我认为,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是意识,而非能量。能量和时空有关,但意识不一定就受限于时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但似乎西方科学有关质、能、时、空的观念非常接近佛教的化身、报身和法身。关于这一点,我们须要再做更多的探讨。

  问:是否有什么最高的价值是在梦之外,而且是可以和梦相对照的?我心里想到的是空性。

  仁波切:人之所以会做梦,是因为空性。

  问:你的意思是一切经验都是梦,也就是说,它是没有实质的,只因为基本价值是空,是超越一切类别?

  仁波切:我们都[是]在空性之中。你也许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分辨:佛教有基础、道和目标或果。如果你问一位佛教徒存在是什么?世界是什么?首先他会说:无我、无常、虚幻。但最后他会说:这是空性。因此,目标或开悟就是[体悟]空性。首先,我们须要努力去了解理论和逻辑,却概念化和指示这个样子、那个样子——你不能够这个样子思考,你不能够那个样子思考——一直到你最后放弃你一切的概念为止。在对立心完全觉察它的人为性质以前,你是无法充份体证空性的。体证开悟的方法有很多,但梦是最适合的一种,因为它是最为人所以接受的。

  譬如,如果我们采用一种修行方法,白天我们仍然会有某些挫折的情境,如沮丧、痛苦、不满意或情绪消沉。你可以透过你的觉察力来改变这种现象。在晚上,你可以在梦中变得了了分明,开始发展出清新的洞察力、信心和力量,并且延伸到白天,影响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梦本身可以做为你的老师。

  问:为了某种原因,一想到一切都是梦,就会使我害怕。

  仁波切:那是因为我们非常认真地涉入我们人类的问题。我们有这么多的责任、义务和复杂情境,让我们一点选择、一点自由也没有。生命包括许多痛苦的经验。但一旦你悟证到一切都是梦,这些事物就不再这么严肃、这么固定、这么不可改变了。心理害怕是来自恐惧开放。恐惧自我的最好朋友。当自我受到威胁时,恐惧让自我活下去。如果恐惧被克服了,自我就没有投射。但自我只存在于我们的脑中,而不是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世界是梦这一个事实不需要使你害怕。它是一个梦。只要接受它是梦,放松下来就可以了。让你的禅定变得非常舒服,否则你也许会变得非常僵硬。事实上,在佛经里面,曾列举了八个不同的比喻。梦就像回声、迷景、幻影。法称在他的某几部论中,也讨论到寤梦瑜伽,此外,龙树、那诺巴,尤其是龙钦巴,也曾深入探讨这个主题。他们说,我们所思考、所有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描述而已。因为我们都已经完全僵化在自己的成见上,所以很难接受这种观点。如果你想了解这种寤梦瑜伽,就请研究中观和唯识,并从逻辑、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检查你的生命吧!你越检查和考验这些事情,它们对你的了解就越有贡献。但光靠文字并无法把这些观念解释清楚。你一旦了解这一层,你就须薰修和[变成]和那种了解。梦是你之所以为你的一切,梦是你所做的一切。除了梦之处,别无余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