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德兰根迥仁波切:佛教在讲什么?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来源:   作者:德兰根迥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德兰根迥仁波切:佛教在讲什么?

 

  佛教典籍文献的数量多得难以计数,不但有很多记录佛陀言行的经文,也有非常多高僧大德们的著述。很多居士在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为了了解佛教到底是什么,总是需要找一些资料看。但是那么多的经文、法门、著述,从哪里下手呢?怎么去理解“佛教是在讲什么呢”?很多居士都问过我这个问题。

  佛教致力于改变我们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从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认识世界,学习判断、取舍的方法,这套模式深深遮蔽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相信和习惯于这一过程: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好坏、美丑、贫富、垢净、大小、远近、贵贱等等的差别。在完成了对这种差别的判断之后,我们会自然地为自己谋求那些被大家普遍认为是好的、美的、幸福的、光明的、便利的、容易的东西。我们会为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优越感而选择舍弃自认为与负面色彩有关的所有因素,而拼命地抓取与正面色彩有关的那些因素。为此,我们就会在自己日常的一举一动、每一个思维、每一个念头中,都发现造作“我”,以及对“我”的“执着”,这就是佛教经典里非常常见的一个概念——“我执”。是啊,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的安全感和优越感去谋求一切。在轮回的世界中,我们就是一直这样思维和行为的。

  在佛教的理论中,“我执”恰恰就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习惯以“分别(心)”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会将自己深陷于不停的取舍过程中。生活中常常看到: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有能力紧紧抓住一切不放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反而会比那些笨拙的人、简单的人、随意的人来得更为痛苦,就是因为前者自己把自己深深陷入了不停的判断、取舍过程中:得不到是一种苦,甩不掉也是一种苦,就这样被自己的“执着”压垮了。生活中有难以计数的事实可以告诉我们,依靠“分别(心)”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来判断、取舍,以谋求“自我”的壮大、完善,其结果就是使自己陷入到表面看是掌控一切,而事实上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却完全失控的一种状态。这种失控如果体现在我们死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神识被长久以来因执着亲人、钱物、地位等而造作的力量(业力)所牵引,从而继续盘桓在“轮回”中。佛陀透过佛经告诉我们,以往这种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智慧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智慧。

  在轮回的世界中,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是深陷于分别、取舍的模式中的。佛教就是要教授我们从这种并不完美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从生活中的痛苦感受中脱离出来,从执着、轮回的束缚中脱离出来。

  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述脱离“分别(心)”后的心的状态,因为我们的语言是建立在“分别”的模式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在心中实践佛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佛陀给予了我们诸多的修法,使我们能够弱化生生世世在“我执”中所造作的业力,并将之称为消除“业障”;佛陀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行为准则,使我们能够增加对他人的关爱,弱化“我执”的习惯力量,并将之称为修“菩提心”;而几乎所有的佛陀的教化,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远离“无明”,以抉择正确的道路,并将之称为祛除“贪嗔痴”。从佛法中,我们看到佛陀是如此慈悲地引导着我们,并给予如此之多的方便法门,为我们指示着修学佛法的正确道路。

  随着修法的深入,可能在某一天打坐时,或者甚至是某一瞬间,我们会瞥见这个脱离“分别(心)”的心的状态。对这一完全不同的心的状态有了确定认识,就可以被称作是“开悟”了。如果有能力将这一开悟的瞬间稳定、拉长,我们的心就会长时间地停留在这一状态,并有可能使我们在生活的每一段时间里都保持这种状态。此时,就像佛陀一样,修行人就可以脱离“分别”之心对一切所做的错误设定,如《心经》和《金刚经》中所说,脱离时间中过去、现在、未来的限制,脱离空间上大小、远近的限制,脱离对立关系中彼、此、一端与另一端的对立,脱离轮回的束缚。从而,修行者可以获得身心自在,达到精神的完美状态。

  认真地研读佛法、经书,会帮我们认识到在分别、取舍模式中不可避免且一定会面对的痛苦、无常、轮回等过患,这会增加我们学佛的决心和信心;而只有身体力行地在心中完成正确的修行过程,才会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并保持有这一最完美的心的状态。

  2007年9月17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