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桑吉银登仁波切:致初学佛者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7日
来源:   作者:桑吉银登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桑吉银登仁波切:致初学佛者

 

  我很高兴大家现在都有一个想学佛的愿望,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人生难得,佛法难遇!可能你们已经了解一些关于佛教的知识,但也许是模模糊糊的,这里我简单给大家讲讲佛法的基本道理,学佛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皈依、如何皈依,好让大家明明白白地学佛,高高兴兴地皈依,这对于老居士也很重要,你们都要认真对照自己、检查自己。

  (一) 佛法的基本道理

  佛法是教我们做什么的?佛法的基本道理又是什么?

  佛陀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教育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如何与六道众生相处;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慈悲善心,开发我们明察事物本质与正确为人处世的方便智慧,实现利益自己和利益众生的目的。2006年在普陀山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的“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教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佛教徒要努力的方向。

  佛法有哪些基本道理呢?

  1、佛教不是迷信

  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真正的无神论者,是理智的宗教。佛教相信的是每个人自己的因果业力,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每个人、每个众生,都有前世、今生、来世,都有因果业力。是善因和恶因这两种因缘操纵着我们的人生,前世造什么因,今生就有什么果。前世有善因,今生有善果;前世有恶因,今生有恶果,我们的命运不是什么天神、祖先来决定的,跟他们没有任何一点关系,关系都在我们自己的因果业力上。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是以因果为基础。

  佛法认为一切不好的结果都是贪、嗔、痴三毒造成的。众生都有贪心,也就是我们会想什么是“我”的,“我”要吃更好的,“我”要穿更好的,“我”要用更好的等等,这时“贪”可能就会造一些不好的业,就是因为这些“我执”给众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后果。在这一世里有些是我们前世积累下来的善因和恶因,有些是我们今生补上的善因和恶因,假如说我们前世造了很多的业力,但是今生遇上佛法,并按佛的教义、佛的教导去做,行善积德,积累福报,这样我们的命运会改变,不是佛来改变,也不是上帝来改变,而是靠我们自己的因果业力来改变。我们做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有人在往好的方面改变,有人在往坏的方面改变。因为众生无明,不明了因果业力,所以不断地贪、嗔、痴,致使我们不停地在六道轮回里转,轮回可怕,比如就会有人认为孩子是来投胎报恩的,妻子是来还债的,仇人又是来怎么样的……等等。这些都是因果业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不报来世报,来世不报再来世报。前半生造的业力,后半生就受报应的也很多,塔公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喜欢打猎,尤其喜欢打狐狸,因为狐狸皮很值钱,藏地有些人喜欢用狐狸皮做帽子。每次他先看好狐狸的脚印,然后顺着脚印找到狐狸藏身的洞口,再点燃树枝把狐狸熏出来。在他四十多岁时,一个过年的晚上他喝了很多酒,后来想去井中舀水喝,结果掉入井里被淹死了,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死的样子和被他熏死的狐狸是一模一样。

  在其它的宗教、哲学里也谈到因果,但与佛教讲的因果有很大的区别。平常说因果有人认为这是命中注定,假如说真的是简单的命中注定,那我们这一生的努力似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佛教的因果是指三世的因果,而且佛法讲因果更强调因缘,就好比有了种子还需要土壤、阳光、水分,种子才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人的前生或今生种下了因,但从因到果,还要取决于因缘的和合才能完成,所以我们的命运有既定的因素,但通过现生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现代科学也讲因果,它对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深的探讨和认识,但对人类的精神领域却模糊不清,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考察大自然的物质现象,而对于人类的心灵就无能为力了,我们能发明温度计,那可以发明烦恼计吗?可以推测出我们的烦恼有多少吗,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烦恼吗?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心灵上存在的困惑及烦恼没有丝毫的减少,反而越来越复杂。很多人会想,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好人没有好报,行善积德却事事不顺,穷困潦倒,而干坏事的人却飞黄腾达、官运亨通。所以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做好事的信心。那就更需要我们学习佛法,经常思维三世的因果,如果暂时还无法考虑“三世”那也要想想我们要留给后人的是什么。佛法让我们深信因果,我们首先要相信有善有恶,学习佛法后我们对“善”与“恶”的定义会有正确的认识,还要相信有业有报,“业”就是行为,有善业、恶业,“报”就是报应结果。

  2、菩萨的精神

  我们学佛是为了超越现有的状态,成就圆满的人格,也就是学习菩萨的精神。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这就是四无量心,就是菩萨的心,是菩萨精神的重要部分。

  慈无量,“慈”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善良,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就不会对一切众生升起一种恼害的心理,随时都会想着给众生带来快乐,幸福。

  悲无量,“慈”是带给别人快乐,“悲”是帮助人离开痛苦得快乐,“慈悲”的完整意思就是给众生带来快乐,解决众生的痛苦,佛教的慈悲与基督的博爱、儒家的仁义有相似之处,但更有区别之处。佛教讲的慈悲是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众生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

  喜无量,“喜”是随喜,欢喜心。对别人的成功与荣誉、别人的功德不能有嫉妒心,要升起欢喜心,要随喜赞叹。这种心态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从对自己亲人的随喜心扩展到对陌生人乃至我们的仇人,而且这种“随喜”不仅仅是留在口上的“恭喜恭喜”,而是要由衷地高兴与赞叹。

  舍无量,这是平等的心态,冤亲平等;在顺境、逆境面前不起爱恨之心,以平等心平等处之,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在一些地方,家家户户都供观世音菩萨,但在过年过节杀鸡杀鸭来祭拜他,这是不对的,看到朋友这样做,也要劝阻,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是对六道众生大慈大悲,是六道众生大恩大德的母亲。不管是人还是畜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儿女。好比一个母亲,别人把她的儿子杀掉煮给她吃,她会高兴吗?不可能的,她肯定会伤心,会痛苦,因为这个肉是她儿子的肉。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

  3、佛法对我们的要求

  佛法让我们了解因果,学习菩萨的精神,还指导我们度化众生的方法,提高我们度化众生能力。就是说我们学佛以后要成为家庭中的榜样,工作中的榜样,群体中的榜样,要在社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威信,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事业才会更顺利,才会成功,只要这样我们才有度化众生的机会。

  佛法中要求我们平时应该这样为人处事:第一、布施,培养我们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好习惯,当然这是要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去做,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第二,爱语,俗话说祸从口出,与人交往说话要特别注意,不是花言巧语,尽说好听的,而是要具有爱心的语言,帮助别人的语言。无益的话不要说,伤害人的话更不能说。第三,当你周围的人在做一件有益的事或将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你应该积极地帮助他,支持他,助他一臂之力,无力帮助的时候也要关心他、鼓励他。第四,我们在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思考是否利益别人,是否双赢,我们要的是共赢。佛法称以上四点为四摄法。

  佛法博大精深、浩瀚无边,以上提到的只是佛法中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思考。

  (二)学佛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了解了佛法的一些基本道理之后,我们还必须知道学佛的基本要求,基本德行。

  我们学佛首先要皈依,然后要慢慢地修正自己的行为符合佛法的基本要求。我们先来了解佛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佛法让我们深知轮回的痛苦,深信因果的关系,那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种下好的因,怎样做才是“善”呢?怎么样才能利己、利他呢?佛法要求我们做一个好人,要调伏自己的贪、嗔、痴三毒心,要逐渐消除身、口、意三业。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前世,不要问我们前世是什么?无始以来,我们曾做过动物、饿鬼,下过地狱,也到过其它道,不管投到哪个道都是无常的,都有痛苦的,我们做人有生、老、病、死等苦,有贪、嗔、痴等烦恼,所有这些都是痛苦的表现,每个道都有它的痛苦。人道可以修善,也可以作恶,一个凡人不可能完美,不可能没有错,有错并不可怕,最怕的是你不知错在那里,经过学习佛法我们会明白什么是善与恶,知道了就要断恶扬善。人的贪心趋使我们不断去追求而根本不考虑善与恶,而且永远不知足,有了10万又想要100万,有了100万又想要1000万,我们被这无休止的贪欲支配着,活得很累!不知足的果报会让我们永远是个穷人!

  在社会上不是有很多因贪欲而感应恶报的事件吗?有些人往往造了恶业会害怕,然后就去求神拜鬼,但这没有用,因果自己造自己受,没有人能代替你承受,神鬼是帮不了你的。

  佛教里有一部经典《佛说十善业道经》,经典里佛说要成佛就要先做好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要符合人的道德标准。佛陀他将最基本的要求告诉了我们: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具体的内容这里先不多说,这十善中包括了身、口、意的善,我们要经常检讨自己,轮回里我们能够投胎做人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必须好好珍惜这一世的人身,为改善将来的生命而努力,不断改正错误积累福报,早日脱离轮回获得解脱。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整个社会全都能奉行十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庭幸福、人际和乐还难吗?这个世界就是人间净土,就是太平盛世。

  儒家的孔子、孟子对做人的伦理道理也非常地注重,有很多好的、精华的内容我们也要学习,象《弟子规》、《论语》里都有很具体地教示怎么做人、怎么处理家庭关系、怎么让社会安定,但大家要知道佛法所教的更透切更广阔!佛弟子在学佛与实际生活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处理、解决矛盾一定要有智慧、有方法,这种智慧与方法在佛法里是非常重视的。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基础,就象建高楼打地基一样,这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基础越扎实楼房起得越高。学佛也一样,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不但求个人的解脱还要为众生的解脱而努力,所以从这个基础开始我们要努力、要重视、要坚持,一定要为今后的修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它虽然很简单但是在修学佛法中却非常非常重要,在这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永远不犯错也许只有得到圣果的人才能做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不善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退缩了,错了我们应该立即忏悔改过,从头再来,千万不能破罐破摔,每一次的改过都是一个进步,渐渐地它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的人生。

  另外,要给大家说明一点,这些要求不是学佛的门槛,而是学佛之后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的努力方向。

  (三)如何皈依

  在对佛教有了基本了解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如何皈依?

  1、什么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它的解释可以是从黑暗走向光明,是在恐惧中找到依靠。在经书里有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一个弱小的孩子若被狗追咬时,他会非常害怕,他会哭着喊妈妈的名字,并会拼命地跑向妈妈的怀里,因为他相信妈妈能够救他。皈依就是这样,我们感到轮回非常可怕,我们只有依靠三宝才有希望,只有佛法才能让我们安全地到达彼岸。

  我们对三宝建立了这种信任感这是皈依三宝的基础,这个信任感必须是智慧的信仰,而不是盲目的。我们知道轮回、深信因果,也知道造成轮回的根本原因是“我执”,要断除轮回,就必须培养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之后,我们就可以用佛教无我利他的智慧和精神来改正自己多世累积的错误,这样思维就能对佛法升起信心,这叫正信。

  如何真正建立起无我利他的智慧与精神呢?那我们可以由浅入深,从基础开始,根据佛法一系列的系统知识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在皈依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认为佛教有足够的能力帮助我们脱离轮回,你就不会皈依它,只有当你坚定不移地相信惟有佛法才能有办法断除轮回的根源,其它世间的学问都没有这个能力,这时你就会心甘情愿地皈依、高高兴兴地皈依。有一句话说得好:“知道”没有力量,“相信”才有力量。

  2、怎样皈依

  我们对佛法产生信任,立志皈依上师三宝,并按皈依要求做,接下来我们有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皈依后我给每个人取一个法名,发一个皈依证,之后大家也就是佛教徒了,是皈依佛门的居士了。我们要知道真正的皈依是思想上的皈依,信念上的皈依,形式并不重要、取不取法名不重要、有没有发皈依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许下一个誓言和决心,下决心从今以后我们的信念、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佛法的标准。

  下面我要告诉大家这个誓言和决心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三宝,所谓“三宝”也就是佛宝、法宝、僧宝。

  佛宝:是释迦牟尼佛等三世十方诸佛化身、

  报身及法身,他们都是觉行圆满、

  具足大慈大悲的圣者,这是第一个皈依处。

  法宝: 就是释迦牟尼佛悟道后传给弟子的、

  流传于世间的经文,不论是小乘大乘、

  显宗密宗,只要是佛说的都是,

  它包括戒律和三藏的经典,经、律、

  论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佛的化现,

  这是第二个皈依处。

  僧宝:就是指僧人。具备哪些条件可以成为僧人呢?首先要改变外表,要出家,有法名,把俗世不好的东西去掉;其次要改变自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要有大慈悲心。这是第三个皈依处。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宝?因为它们完美无缺,是迷途的指路明灯,跟随三宝学习是唯一使我们脱离六道轮回的途径,所以称他们为宝。密宗还有第四宝,

  上师宝:就是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三宝的综合体。

  等会我们皈依的时候,由我给你们传皈依戒,你们也许会担心受了这个皈依戒的人都是皈依我了,但又不了解我怎么办呢?其实,并非如此,现在你们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而是皈依佛宝、法宝、僧宝,我只是帮助你们受这个皈依戒而已,所以不要搞错了,以后我会再给你们讲如何观察上师,依止上师,如何求法,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不要害怕。

  了解清楚了,我们就要发誓了:

  皈依佛,我从今天起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释迦牟尼佛等佛就是我的导师,除了佛陀以外,其他的造物主都不是我的导师。

  皈依法,我从今天起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释迦牟尼佛等佛所说的就是我要学的,我要修的,除此之外不能按其他宗教的道法。

  皈依僧,我从今天起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我要以学佛的僧众作为我的道友,除此以外不成为我的道友。

  3、皈依后如何做

  皈依后,我们有了决心,也发了誓言,那我们就要开始去做了。

  现在有些地方,供了观世音,又供祖先,又供地主天官,有些人知道菩萨的力量很大,所以在供祖宗的牌位的旁边又供一个观世音,这样不太好。再说一说拜祖宗,我们都知道有过去、现在、未来,也相信有前世、今生和来世,人死了是不是就象灯灭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不是这样的,肉体没有了,而他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只换了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我们希望他能永久地躺在棺木里吗?那么我们拜祖宗是为什么呢?我们造了罪业,去拜拜祖宗、拜拜神鬼有用吗?他们能救度我们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还是六道众生,还未得解脱,还缺乏正知正见,它自身都难保,还需要我们去救度它,它能保佑我们吗?作为儿女我们要报答祖宗的恩德,可是应该怎样去报答呢?我们皈依三宝多做好事,多行善,做一个好人,多念六字大明咒,多祈祷观世音菩萨,希望他们早日投胎做人,早日遇上佛法,不断地这样去祈祷,去回向,就是最好的报答方法。相信他有来世,希望他能投胎,不要永远在棺木里面。这是我们要注重的。作为三宝弟子,我们在皈依时就发愿,除了皈依佛,不皈依其他神鬼的外道,这也是皈依的一条戒律。

  那究竟谁能保佑我们、帮助我们?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处,三宝指引我们迷途知返,通过礼拜三宝等善的行为,可减轻我们的罪业。但是,如果我们犯了法,烧支香把全部希望完全寄托于三宝这也是不行的。我们皈依三宝,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早日成佛,并祈愿所有的众生也都早日成佛,如果只是为了求升官发财,为了保平安,希望自己贪污不被他人发现,希望去赌博多赢钱,佛是不会保佑这些的。佛就像是我们的慈母,对待每个众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都平等看待,不会偏袒哪一个,佛在指引我们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小心自己的业力,要善护自心,不造恶业,这样我们才能得平安。如果我们拿10元钱、100元钱去供佛,是为了求发100万、1000万的财,这样就不对。我们要努力,要懂得报答社会,多做善事,多做对众生有益之事,要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要学会布施众生。末法时代恶报很快,我们要尽早断除恶业。

  所以,我们作为佛弟子要多做善业,多救度一些众生。众生平等,生命没有大小之分,人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是一样平等的。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感知(即有痛苦与快乐感受)。例如杀一个动物,它也会挣扎、逃避、叫喊,说明它有知觉、有感受。所以,人与动物在生命上是没有区别的,特别是我们做一个金刚乘佛弟子更不应杀生,不要诽谤佛法,违犯这些,后果是很严重的,是犯了根本戒。尊重每个生命,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佛弟子自心就是坛城,轻生与自杀是不允许的,这也是根本戒。佛教的特点是教导我们认识这个“心”,在皈依三宝后,要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不要有疑心和退转心,要发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皈依了三宝就不能再皈依外道,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一心二用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有些人神佛不分,哪个是神?哪个是佛?不知道。去庙里烧支香,不知是在拜神还是在拜佛。装神弄鬼是迷信,不是正信,我们要搞清楚,学佛不能糊里糊涂,要有智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