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33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33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133)

  傅味琴讲于1994.11.6日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成就体谓戒,修密乘无戒反易堕落,

  犹如乱用毒药,更易害人

  提要:

  ·法身成就就不会流转,在法身基础上才有报身化身成就

  ·成就体谓戒,无戒不能成就故

  ·药发霉,吃了要拉肚子;戒不清净,在清净修行的地方留不住

  ·戒是以清净为体,清净才能成就

  ·修菩萨法要心清净,修行就是为了去掉这些尘垢而达到清净圆满

  ·修密乘若不重戒,必无成就,反易堕落,犹如乱用毒药,更易害人

  法身成就就不会流转,

  在法身基础上才有报身化身成就

  圆成次第修圆满了,就是即身成佛。至少能在临终一刹那,当自己的法身现前的时候,修法身成就的法,如果你平时修得很成熟了,就能法身成就。法身成就后,再在法身基础修报身、化身成就。所以修密乘的人,把这条路线修熟,只要法身成就,就不会流转生死。

  成就体谓戒,无戒不能成就故

  “成就体谓戒,无戒不能成就故”,不论是显教或者密教的生起次第圆成次第,要成就,都要以戒为体。“无戒不能成就故”,修行人没有戒,你再努力也不得成就。无论你诵经、拜佛、烧香,仅有功德不会有成就,无戒修定也不可能成就出世间定,偏了一点就变成了外道定。前两天有个同学问我,“有人说修定必须受戒,没有受过戒不能修定,这句话对吗?”这话也不妥当,你尚未受戒,但能按戒的要求去做,也能修禅定。受戒不受戒要看你发心,还要看机缘,第一:你先把戒弄弄清楚,别糊里糊涂受戒又糊里糊涂犯戒,受戒容易,犯戒忏悔就难了;第二点:要找一个戒律清净的师父给你授戒,那样你得到的戒体也清净,戒律不清净的师父给你授戒,你得到的戒体也是不清净,戒体不清净就不得成就,全是空忙。

  药发霉,吃了要拉肚子;戒不清净,

  在清净修行的地方留不住

  举个例子,你生了病要吃药,如果药发霉了,非但不能治病,还要拉肚子。你想修行,也要到清净地方去修行,这里就是一个清净的修行的地方。而且还天天听讲课,外来的人来参加学习,听到修行要讲戒、要讲清净,如果他思想不正,能转变就好,不愿转变他就留不住,这个力量来自天天讲法,要讲得清净,法才起作用。

  戒是以清净为体,清净才能成就

  戒就是以清净为体,居士五戒,比丘两百五十条戒,总纲就是要你清净。初步是行为上清净,进一步心也要清净,清净才能成就。比如证了阿罗汉果,就时时刻刻在清净禅乐之中。

  修菩萨法要心清净,修行就是

  为了去掉这些尘垢而达到清净圆满

  如果你修菩萨法,心里不清净,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行布施,实际上有点吃小亏占大便宜,那是不可能成就波罗蜜的。成佛那就更要清净了,佛是一点点尘垢都没有了。众生的佛性就是被不清净的尘垢掩盖了,修行就是为了去掉这些尘垢而达到清净圆满。

  修密乘若不重戒,必无成就,

  反易堕落,犹如乱用毒药,更易害人

  “密乘最重戒”,佛说无戒不能成就,所以密乘最重视戒,修密乘不重视戒,非但别想成就,而且决定堕落。密乘的修法是以毒攻毒,把隐藏很深的那些烦恼全要引出来,一包围,全部消灭,直到断除金刚习气。好比砒霜可以治病这是以毒攻毒,如果这个医生不高明,病情没弄清楚,处方不恰当,就会把人毒死。砒霜虽然能治病,可更容易害人。所以不能没有戒的保护而乱搞。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