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活佛:明心见性的标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30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巴扎西活佛:明心见性的标准

 

  若是一位上师说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已经成佛了,很多汉族弟子会非常高兴,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愿意。但这是一个导师应该做的吗?所以很多人已经摸准了这种虚荣心,明明知道自己的内心就在妄想之中,但只要被印证就可以了。这样长时间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明心见性不仅仅在于见解之上,见解成熟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第一、性格改善;第二、烦恼减少;第三、出定的时候能时时护持正念;第四、梦光明之境界。

  反问一下自己,不管是独处还是在众人面前,能护持正念吗?尤其是做梦的时候,时时都能做到我们平常修法之清明状态吗?是自己控制梦境,而不是被梦境牵着走。

  比如说,晚上你想怎么做梦就怎么做。在酣睡状态中提起正念,把这个梦境转变到另一个境界上来。梦里看见的是山河大地,突然想要转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就自由自在地转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人呢?所以修行还是要实在一些。

  否则,就像禅宗惠能大师说的:“善男子,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头谈论般若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证悟到自性般若的人太少了。所以修行要实实在在一些,一步一步来。平常根据个人条件不管修什么法,见解有没有增长,功德有没有增上,就看性格有没有改变,烦恼有没有减少,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有没有增上?当一切修法与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分割的时候,即便当时状态有多么好,都与解脱无关。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位居士,他说平常非常爱打坐,由于长时间训练的原因,现前每一座可以入定安住几个小时。我问他:“你如是安住的目的是不是生活当中有很多烦恼,暂时为了逃避烦恼而在无分别状态安住?”他说不是的。若是为了解脱的话,这个无分别状态与解脱没有丝毫关系。无分别状态在闷厥和酣睡状态也能做得到,永远要铭记这一点,出世间禅定永远没有离开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这三殊胜法是成办解脱的要点。不管是起心动念还是超越起心动念,必须具备三殊胜法。

  《功德藏》中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修行有没有进展,就看出离心有多少进展,慈悲心有多少进展,信心有多么普遍,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多少,而不在于你平常做了多少善事。尤其在从事善法的同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功德是否增上?功德的大小,也是在于烦恼减少了多少,信心、慈悲心、出离心增长了多高,以此作为衡量,而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善事,念诵的咒语有多少,修行的时间有多长,这些不是衡量标准。

  有人可能觉得修行需要太多的条件。想想我们平常吃顿饭也要具足众多因缘,比如先要买米、买菜、厨师切菜、烧饭,还要端到前面拿起筷子夹起来吃下去才叫吃一口饭,还要吃很多口才能饱肚子,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条件呢?成办解脱可不是迷迷糊糊那么容易的,修行应该实实在在一点。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