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活佛:修持禅定不能高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30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巴扎西活佛:修持禅定不能高攀

 

  我们追随佛陀之教授行持善法,是因为我们现前已经认识到六道轮回的痛苦,决心寻找永恒不变的快乐,并成为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这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乃至从事善法的最终目的。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初行者初次修法之时修法并不重要,首先必须知道该怎么修行。”因此以前宣讲的道理都要铭记心中为妙。在实际行为当中,绝不能继续顺着自己往昔的习气而行走。随顺习气漂泊不是圣者的行为,而是凡夫的行为。凡夫最终的归宿是三恶趣,而当今我们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奉行善法,最终的归宿当然是解脱。为了获得解脱,在行持乃至多方面认识之上,我们必须要体现出修行者的特点才对。

  在具备众多基础的前提下,现前我们很多弟子都在行持三摩地,也就是禅定。从有相定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之本来解脱,我们针对弟子的根机,一直按照方便教授的方式,在为你印证乃至传授着。所以我们在调伏自心乃至树立见地之上,必须要铭记导师的教言,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绝不能高攀。

  一、不可轻视有相定和无相定

  初次我们行持禅定,都是从有相定和无相定开始。因为作为次第根机者,若没有前面禅定之基础,想如实证悟后面更高的禅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华智仁波切所传讲般:“心在散乱时期,印证见解也不可了悟,因此首要澄清粗大之妄念,从有相定和无相定入手。”

  当今初次开始进入无上窍诀大圆满方便教授的弟子,我们都是从有相定开始入手的。不仅仅是我们,其他教派如净土、禅宗等,无论持名念佛、有想念佛、有像念佛还是参禅“念佛是谁”,无不是从有相定入手。心念的规律是一心一用,有相定就是运用这一特点,让我们的心专注于所缘境之上,无有散乱与昏沉中,赤裸心性的清净分与安住分,澄清粗大之妄念。所以要记住,有相定作为一切禅定之基础和起发点,绝不能轻视。若将有相定搁置一旁而去寻找更高的见解,对调伏烦恼乃至成办解脱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所以前面的这些禅定应该一一修学为妙。

  二、修持禅定切忌高攀

  按照上师瑜伽导修乃至华智仁波切的教言而论,修持有相定和无相定主要是以剖析调伏妄念为主。即便自认为自己行持善法的时间有多长,也不能把剖析调伏妄念当作初次调顺烦恼的一种方便而搁置一旁,仅仅依靠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等方便行持,对调伏烦恼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当今在汉地,按照自宗修持次第而言,不少居士在行持禅定乃至调伏烦恼之上,好像都是靠细直视调伏妄念,误以为于禅定中能明明了了妄念之生灭,于妄念生起时不随念漂泊,了知妄念当下妄念自地消失,即为解脱之义。但要记住的是,细直视调伏妄念和妄念本身之规律“相似相似易错乱”。因为妄念本身的规律也是后念生起时前念自然消尽,如前念是贪心,当后念嗔恨心生起时,贪心自然消失,难道是嗔恨心的力量消尽了贪心吗?若如是承许,我们只能承认嗔恨心是一种功德,一种正见。但这样的见解显然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之教言。细致观待我们的禅定,有起心动念乃至昏沉之时,提起正念,再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这已经是第二念,前念(昏沉或掉举)消尽乃妄念本身的规律。现前很多人由于对此不知道、不认识的原因,总觉得这就是很高的见解。其实这种高攀的修法,正是见解久久不能增上的原因。

  当今很多人说,我往昔在哪一位导师面前求过龙萨派的成熟口诀法,后面又求过宁提派成熟口诀法,但是当今仍旧还是时好时坏的状态。这说明了什么?他可能初次开始修持三摩地的时候在高攀后面的法。所以我们天天都在传讲,在没有很好见地之前,绝不能光走一个过程。我们当今行持善法的目的不是凑个热闹,而是为了迅速成办解脱,若只走个过程可起不了切实之作用。

  我们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必须时时铭记心中,修法绝不能高攀。前面的有相定和无相定,虽然是一切禅定之基础,但对成办以后的禅定而言,是不可分离的。如果觉得现前上师虽然按照次第的方式为自己传授,但是自己总想修后面的法,要记住,没有前面的方便道,即便你行持后面的法,最终对调伏烦恼见解增上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