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郑国渠:疲秦不成反利秦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Tom 文化   作者:Tom 文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面对强秦而即将亡国的韩惠王,派出了一个手无寸铁的水利工程师郑国,他要执行的任务是说服秦国兴修水利。因为此时韩国若在军事上同强大的秦国较量就如同以卵击石,而曾经联合其它诸侯国共同抗击秦国的统一战线又已崩溃。这时韩国抛出了让秦国修水渠的计谋,认为是疲乏秦国,救亡图存的好办法。

  让我们感到迷惑的是,是什么原因让秦国听信一个人的话,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暗含杀机的“疲秦计”呢?当时诸侯国军事上征战不断,思想和科技上却出奇的开明进步。一个贫民出身的文人学士,如果一席话能被国君赏识,就能得到重用。

  从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把水利作为强国之本的思想已经产生。各国还把水利当作关系农业丰收,国家强盛的大事,兴修水利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

  尤其对秦国来说,兴修水利是一件同大战相提并论的事情,是秦国增强实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它统一天下的战略部署。秦国的关中平原当时还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历史学家分析,作为“疲秦计”,韩国献给秦国的修水渠计划,韩国认为最有可能被秦国接受。肩负着拯救韩国命运的郑国,在咸阳宫见到了秦国的主政者吕不韦,提出了秦国应该修水渠,用泾河水去浇

灌关中的建议。

  这与吕不韦急于为秦国建功立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秦国把“疲秦计”当成可以复国强兵、实现大统一的一招好棋。当年,秦国就开始组织力量修建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的泾河边,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壮观的建设工地。根据历史研究,当时修建郑国渠的人多达10万人,而郑国成为这项大工程的总负责。

  对于当时的诸侯国来说,粮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场大战下来,要消耗百万斤甚至是上千万斤的粮食。为了获得在兼并战争中所需要的大量粮食,秦国在向关东六国作战的同时,十分重视开垦耕种,而对农业来说,水利又是最重要的事情。

  关中地区不仅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还是一个四面有天险扼守的安全之。黄河从这里折向东去,同东边的诸侯国相隔开来。它的南面、北面和西面又有秦岭、岐山、陇山形成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四塞以为国”之说。

  秦国顺着渭水刚从荒凉的西北高原迁移过来,只有关中这块平原才是唯一的一块好地,此地拥有中原和长江一带肥沃平坦的土地。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军翻过秦岭,占据了广阔的四川盆地,才算是有了第二块富庶之地。

  公元前256年,四川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从常常水旱成为人的天府之国。秦国人也是从都江堰所发挥的效益中,第一次看到了水利对于国家强盛的作用。但是当时秦军的主战场在北方,尽管成都平原有大量的粮食,但是由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阻隔了这里的交通,使成都平原的粮食很难运到关中来,那么,关中到底是怎样一块土地呢?

  通过关中水文地理图,我们可以看到白色的线条表示水系,绿色是平原,褐色是山脉。关中平原是泾河与渭河交汇的地方,历史典故泾渭分明就来源于此。这两条河绵延近千里,横贯关中平原。远古时候泾河与渭河经常泛滥,给关中带来大量肥沃的瘀泥,因为河流众多,而且在这里拥塞不通,因此我国最早的农书《尚书·大贡》称关中为雍州。

  但是当时关中平原的干旱时有发生,充足的水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关中上好的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开发,而郑国提出的引泾河水浇灌关中的建议,正是秦国向往已久的事情。

  那么这项工程郑国又是怎样设计的呢?郑国渠巧妙地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也可谓巧夺天工。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还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又在平原上找到一条屋脊一样的最高线,这样渠水就能够由高向低实现自流灌溉。

  公元前237年,郑国渠就要完工时,意外的事情出现了,秦国识破了韩国修建水渠原来是拖垮秦国的一个阴谋。此时已是秦王亲政,吕不韦被免职,秦国的旧贵族势力,借这个事件向秦王建议,驱逐秦国以外的人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危险之中的郑国对秦王说,杀掉我郑国并没有什么,可惜工程半途而废,这才是秦国真正的损失。后来,秦王收回了驱逐侨民的决定,郑国渠得以继续修建。

  公元前236年,郑国渠工程从它戏剧性的开始,一波三折,用了十年时间终于修建成功,这时天下的人们都看到了一个新的秦国,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从而使秦国挟持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此时的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秦国大军的粮仓。此时,“疲秦之计” 变成了强秦之策,对韩国意味着真正覆灭的开始。当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的最后决战一开始,抛出“疲秦计”的韩国就灰飞烟灭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